有人說歷史上荀彧一心向漢,卻不投奔劉備,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周顯助


荀彧是豫州潁川郡人。祖父荀淑號為神與,即賢明官吏的意思。荀淑有八個兒子,號為荀氏八龍。三國志: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有子八人,號曰八龍。荀彧年輕時,南陽名士何顒曾評價其:王佐之才。何顒後來曾跟王充、荀爽密謀誅董卓。後來荀彧把何顒葬在叔叔荀爽墓旁邊。何顒生前曾評價曹操必能安定天下。這也許是荀彧選擇曹操的一個原因。後漢書:顒見曹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嘗稱“潁川荀彧,王佐之器”。早在漢靈帝時很多人都預言即將天下大亂。特別是董卓之亂後,已經天下大亂。荀彧只是名士,要想匡復漢室就需要選擇一位有實力的諸侯輔佐。當時冀州牧韓馥派人來迎接他,荀彧馬上去了,韓馥跟荀彧是同鄉。三國志:會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莫有隨者,彧獨將宗族至冀州。公元191年袁紹奪了冀州,對待荀彧也是非常好。但荀彧覺得袁紹終不能成大事,反而去投時任東郡太守的曹操。三國志: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先來說下荀彧會選擇曹操,。這得從曹操公元175年—公元192年表現去看。

公元175年—公元192年時的曹操:

年輕時的曹操疾惡如仇,執法如山。可以說是一個富有正義的青年。公元175年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首都北部區公安局長。據曹瞞傳曹操擔任北部尉的所為: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這時的曹操不畏強權執法如山。後來還把大太監蹇碩的叔叔殺了。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團,於是想整曹操。但是他們整不到,是因為曹騰在蔭護。據續漢書:素以仁厚稱......在省闥三十餘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就是說曹騰為人仁厚,伺候過四任皇帝。還推薦了很多賢士。宦官集團於是給曹操升官調離洛陽。三國志:遷頓丘令。在這段時間漢靈帝寵信十常侍,引發暴發了黃巾之亂。曹操深感憂慮,獨自準備刺殺十常侍之一的張讓。(漢靈帝把張讓視為父親)據孫盛異同雜語: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曹操刺殺時讓張讓發覺了,依然能舞著戟邊戰邊退。說明曹操的武藝也是不錯的。


這時候的曹操是一個熱血的愛國青年。曹操多次上書為黨人仗言,陰指宦官集團是奸邪盈朝。漢靈帝根本不理會,曹操對漢靈帝失望。魏書: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曹操二十歲左右曾不斷的詢問許劭他怎麼樣?許劭是東漢著名的品評士人,月旦評就是他創辦的。如果能得到許劭好的品評,那仕途更加一帆風順。(軍師聯盟就有月旦評的劇情)據魏書曹操多次詢問,許劭並不回答。最後逼的沒辦法了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說曹操在太平時是能臣,亂世就是奸雄。當時誰都知道天下將大亂,所以曹操只能做奸雄了。當時曹操的反應是:大笑。有人認為曹操非常高興,因為他想做奸雄。那是不對的,這時的曹操還是熱血愛國的好青年。至少為啥大笑,我認為曹操的想法是:我怎麼能是奸雄,無論是能臣還是奸雄都代表有能力。按照後漢書的說法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就是說在太平時曹操是奸賊,亂世就是英雄。曹操大悅而去。跟魏書倒過來了。


公元184年暴發黃巾之亂,地方又叛亂以涼州幽州最甚。三國志: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動。東漢無力征討,只能讓各地自行徵兵平叛。於是各地世家大族紛紛成為軍閥,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大姓的私人武裝在三國仍然活躍。三國志:孫權已沒,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

東漢朝廷任命曹操為騎都尉,討潁川賊。後升為濟南國相(相當於一郡太守)曹操還是如當初做洛陽北部尉時一樣疾嚴如仇、不畏強權、執法如山。三國志: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汙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但是同樣也是得罪了很多人。據魏書曰:於是權臣專朝,貴戚橫恣。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幹忤,恐為家禍,遂乞留宿衛。拜議郎,常託疾病,輒告歸鄉里。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曹操不想違背自己的本心去討好那些權臣和貴戚橫恣。又怕害了家人,不得已稱病回家。



這時一些人對漢靈帝越來越不滿,密謀廢掉漢靈帝另立新君。以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為首並連結豪傑。他們把這事告訴曹操希望得到支持,曹操拒絕了。理由:1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2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能成,那是因為他的權力大,內外都有人支持。3諸君自度,結眾連黨,何若七國?合肥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亦危乎!廢立天子是天底下最不詳的事。



公元188年漢靈帝招募壯丁組建西園八校尉。西園八校尉是: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不到一年漢靈帝駕崩。以大將軍何進為代表的武人集團跟宦官集團矛盾日漸加深。何進想除掉宦官集團,但何太后不同意。(坑兄呀)袁紹提議召邊將逼太后同意除掉宦官集團。曹操當時知道了認為是個餿主意肯定會失敗。結果太監先下手為強殺掉何進,袁紹再領軍盡誅太監。董卓入京廢少帝立漢獻帝,京師大亂。董卓想拉攏曹操,但他不願跟董卓為伍跑了。到了陳留招募士兵準備討董卓。三國志: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公元190年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同時起兵各帶著數萬人會盟討董卓,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也帶著他的人馬來會盟。孫堅率先攻到距離洛陽九十里處,董卓劫持漢獻帝往長安並焚燒洛陽。(孫堅進入洛陽後就退軍了)袁紹等人都不敢追擊。曹操對他們講: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袁紹等人不為所動。曹操獨自率領自己的人馬向西追擊董卓。只有陳留太守張邈派了部下隨曹操西行追擊。因曹操人馬少,所以大敗。曹操本人和坐騎皆中箭,還是曹洪把馬讓給曹操才得已趁夜跑了。三國志:太祖失馬,賊追甚急,洪下,以馬授太祖,太祖辭讓,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這時候的曹操難道不是公忠體國的漢臣嗎?曹操回到盟軍處痛斥各諸侯,並離開盟軍去繼續招募軍隊。三國志: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為諸君恥之!



公元191年袁紹與韓馥謀立漢室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並對外宣稱漢獻帝不是劉氏的種。袁紹又找他的老朋友曹操。曹操回書拒絕: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就是說一旦另立天下將再次大亂。因為你袁紹能另立,別人也能另立別的漢室宗親。你們就在北面朝拜新君吧,我還是隻認漢獻帝。後來袁紹得到一玉印,故意秀給曹操看。在漢朝只有皇帝才能用玉印,其他人是不能用的。據蔡邕《獨斷》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 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袁紹的其意就是想自立為帝。曹操對袁紹的行為感到非常討厭。三國志:太祖由是笑而惡焉。


所以說在當時來看曹操最符合荀彧的選擇。至於沒有投奔劉備。在當時來說荀彧也許是並不知道有劉備這號人物,當時劉備太弱小了。公元184年黃巾之亂,劉備在家鄉召募人馬隨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任安喜尉。後因杖督郵棄官亡命。公元186年隨毌丘毅去丹楊郡募兵,在下邳遇賊,劉備力戰有功,任下密縣丞。但不知什麼原因劉備又棄官。然後又做了冀州清河國(郡)高唐尉,不久升為高唐縣令。公元191年劉備因被高唐縣盜賊打敗,劉備北投同學公孫瓚。劉備任別部司馬,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這時的實力地位,荀彧去投他幹嘛?那還不如直接投劉備的上司公孫瓚要好。


公元191年—公元208年荀彧跟曹操的密月期。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功勞大應進爵為魏公。曹操私底下詢問荀彧的意見。荀彧公開反對講:曹公起兵以匡正朝廷,安定國家,懷著忠誠之心,保持退讓的實際行動,君子愛人是愛其德行,不應該這樣做。曹操心裡非常不滿。公元212年十月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去譙縣勞軍。把荀彧留下隨軍,因病留在壽春,不久後去世。三國志: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魏氏春秋的記載則是曹操送了個空盒子,荀彧於是自殺。獻帝春秋記載荀彧死後,孫權把這事告知劉備。而劉備則大罵曹操一天不死,天下一天也無法安定。獻帝春秋:彧卒於壽春,壽春亡者告孫權,言太祖使彧殺伏後,彧不從,故自殺。權以露布於蜀,劉備聞之,曰:"老賊不死,禍亂未已。"這時荀彧也許覺得自己選錯了人。即使他想投劉備也晚了,曹操不會讓他跑了。


小鴻哥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荀彧一心向漢,卻跟著曹操這個“大奸賊”混,而不去投奔打著漢室旗號的劉備,這是為什麼?

無他,天下大勢如此。

荀文若何許人也?潁川荀氏之人,“荀氏八龍”之後,被稱為“王佐之才”,是和郭嘉、諸葛亮、張昭等人齊名的頂尖謀士。諸葛亮尚能不出茅廬而三分天下,荀彧難道就看不清楚天下的局勢嗎?漢室傾頹已成定局,他也只能儘自己最後一份大漢臣子的責任“盡人事聽天命”。

但是曹操的出現給了他一線曙光。

棄袁投曹

漢室傾頹,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無疑成為國家的柱石。但荀彧卻離開袁紹投奔曹操,這是為何?

荀彧自投奔袁紹以後,看到的只有廣交權貴、蓄養私兵的袁氏,而不是為國家分憂解難的袁氏。這個時候荀彧就已經意識到袁氏的野心,所以一心向漢的他產生了另投新主的想法。

正好這個時候曹操出現了。

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時,嚴懲宦官蹇碩的叔叔蹇圖。任議郎時,為前朝竇武、陳蕃鳴冤不平。如今又刺殺董卓,起兵維護漢室。這一切在荀彧看來無疑是大漢最為忠誠臣子的所作所為,於是他義無反顧的投身於曹操陣營。

事實證明荀彧很有眼光,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袁術第一個稱帝。

為何不投劉備?

劉備的事業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前期都是打醬油的角色。當曹操大放異彩的時候,劉備還在跟著公孫瓚混吃混喝。

這等小勢力還沒有進入荀彧的眼中。

劉備真正出現在荀彧視野當中,應該是在得到徐州之後。但是徐州沒守住,劉備還被曹操帶回許昌。雖然在曹操眼裡劉備是個人物,但荀彧不會看好一個連地盤都守不住的人。

漢室宗親就能讓荀彧來投嗎?

別的不說,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那個不是漢室宗親?那個不比劉備的勢力雄厚?但這些所謂的“漢室宗親”都幹了什麼,屁事沒幹反而藉著漢室的名義積蓄實力攪動天下風雲。所以說荀彧是個明白人,不會見到一個不值錢的皇叔就俯首稱臣。

歷史浪潮中的迷茫人

每當天翻地覆,世道革新的時候,就會有一大批知識分子陷入迷茫。

就是因為他們有禮儀、知榮辱,亂世降臨讓他們的理想無處安放。

荀彧就是這樣一個知識分子。

他一心匡扶漢室,但天下勢力都與他的目的相左。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曹操,最後發現其實他們都是一丘之貉。

荀彧的內心是迷茫和痛苦的。

曹操要代替漢室授予他“三公”之職,他憤而拒絕。

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他又冒死阻止。

他知道興復漢室是不可能的了,但又不願意自己輔佐的曹操傷害漢室。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也許死亡是他最好的歸宿。


日月當空歷史文化傳播


其實很多人都問過這個問題,荀彧既然一心向漢,那還不如直接投奔劉備得了。荀彧也是三國時期一位非常有才的謀臣,只不過很多人都將其忽略了,荀彧從小的時候就廣受好評,大人們就給予他高度評價,等荀彧長大了,評價就更高了。大家總覺得郭嘉可能是曹操身邊最有才的人,實際上從史書來看,荀彧應該要強於郭嘉。

眾所周知,荀彧是一心向漢的,從曹操要自稱魏公的時候,荀彧便公然站出來反對。荀彧當時是離開袁紹去主動投奔曹操的,當時在外人看來曹操是忠於漢室的,討伐董卓名動天下,這一點令荀彧非常欣賞。所以荀彧選擇了曹操,曹操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名聲,手下有不少人,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呢?

說難聽點,荀彧在當時可能不知道劉備是誰,當然不會去投奔他了,劉備這個時候還一窮二白要啥沒啥,曹操當時還以愛才出名,荀彧這樣的人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去投奔劉備的。所以一開始荀彧壓根就不可能去投奔劉備。那麼有人要問了,後來荀彧知道曹操是個怎樣的人之後,並不是真心要幫曹操,這個時候為何不去找劉備。

劉備後來也是名聲大噪,手底下有兵有馬,可是荀彧也不會去投奔他,前面說了荀彧投靠曹操之前是跟著袁紹的,在那段歷史中,忠心是很重要的,如果荀彧後來又投靠劉備,那豈不是和呂布一樣成了三姓家奴,這種罵名可不是誰都想背的。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備真的就能代表漢嗎?當然不能,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三國時期的好漢們,都喜歡給自己找個很牛的背景,劉備也不例外,他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利的背景,可以為自己找來人脈和一些便利,有不少人因為劉備這個漢室的旗號才來投靠,這一點荀彧很清楚,他是忠於漢室,可並不是忠於拿漢室當幌子的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東漢自從漢明帝之後,皇權就衰落了。支撐帝國統治的實際上是三類人:宦官、外戚和大士族。到了東漢末年,由於軍閥興起,皇權徹底淪為軍閥的傀儡,需要依附皇權才能生存的宦官和外戚全完蛋,就只剩下士族還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那麼這些士族是怎麼看待漢皇室的呢?現實很殘酷,士族也普遍不看好皇室,紛紛依附於軍閥,甚至有些士族還鼓動軍閥代漢自立。只有極少數的士族,比如諸葛亮和荀彧之類的,還對復興漢室心存幻想。

然而荀彧對復興漢室的態度,我覺得是很弔詭的。因為從他後來反對曹操稱魏公一事來看,他貌似是一個“扶漢”派,但如果從他一貫的政治立場來看,他又像是個“保漢”派。



說到這裡,有朋友可能就要疑惑了。難道“扶漢”和“保漢”有區別麼?

是的,區別很大!

所謂的扶漢,就是扶持皇室重新掌權。但這種想法太過於理想化,不符合士族利益;而保漢則指的是國號仍然是漢,皇帝仍然是姓劉,但皇帝與士族共治天下。這種想法明顯就靠譜很多了,也符合士族的利益。

從史料記載來看,我覺得荀彧應該是保漢派的代表,而非扶漢派。

比如說董卓亂政時,荀彧就棄官跑了,哪管漢獻帝的死活。並且他跑路還不算,讓自己的侄子荀攸繼續留在洛陽,這明顯就是兩面都在押寶,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還比如荀彧投奔曹操前,他讓自己的弟弟荀諶留在袁紹陣營,他自己去投曹操,這明顯也是兩面押寶。這樣一派勢力覆亡,不至於荀氏一族都完蛋。俗稱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因此《後漢書》中過分拔高荀彧,把他反對曹操稱魏公的行為與匡扶漢室掛鉤,我覺得這明顯就是太小看荀彧了。畢竟荀彧好歹也是個政治家,一肚子的計謀,哪有那麼天真無邪?讓曹操牽著鼻子走。



所以我更相信,荀彧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確實有向漢之心,但是如果把漢室利益和家族利益擺在他面前,讓他做二選一,他肯定還是會優先選擇家族利益。只有當家族利益得到保障後,他才會考慮漢室的利益。

事實上像持荀彧這樣政治立場的人,歷史上也不是個例,東晉時期王導就跟他很像。王導也是大族子弟,出身於琅琊王氏。他早年與後來在建業復國的晉元帝司馬睿就是老相識。北方八王之亂,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王導建議司馬睿移鎮建鄴,並親自聯絡南方的大士族,協助司馬睿登基。因此東晉的建立,王導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當司馬睿與王導的堂兄王敦爆發利益衝突後,王導在國家和家族之間,選擇了以家族利益為重,最終導致晉元帝戰敗。不過當晉元帝戰敗後,王敦打算廢掉晉元帝時,王導又表示堅決反對!始終如一的維護了司馬氏的皇族地位。

從王導的政治態度可以看出,他明顯就是一個保晉派,而非扶晉派。當司馬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時,王導積極的支持皇權;當皇權與士族的利益不一致時,王導會以家族利益為重。天下可以姓司馬,但是司馬氏不能搞一言堂。司馬必須與王氏各司其職,也就是共治天下。

我認為,這既是王導的政治理念,也是荀彧追求的統治模式。


至於荀彧為什麼早年支持曹操,晚年又反對曹操,一輩子不支持劉備。下面我詳細的講一下這三個問題。

首先,荀彧為何早年要支持曹操?這一點很好理解。荀彧在漢廷不得志,恰巧又碰上了董卓亂政於是荀彧棄官跑路。他原本打算投奔冀州韓馥,但韓馥被袁紹擠走,荀彧便陰差陽錯的投到了袁紹門下。然而袁紹本身也是汝南大族出身,四世三公,十分牛氣。荀彧在袁紹帳下過得很憋屈,難伸大志。因此荀彧投奔了當時還很弱小的曹操。

相比於袁紹,曹操只是小士族出身,家族中最有權有勢的是他的養祖父曹騰,一個伺候了四代皇帝的宦官而已。荀彧入曹營,彷彿是博士生到小學當老師,曹操對荀彧必然重用。而荀彧之於曹操肯定也不是平常的下屬關係,而是半平行關係。這對於荀氏一族的發展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創業平臺了。

並且事實也證明,荀氏一族在曹操陣營中的發展,非常的好。荀彧身居高位,由他所提拔的荀攸、郭嘉、程昱、鍾繇等人也是深受曹操的信任。這也就是說,荀彧跟著曹操創業,直接把潁川荀氏從漢末的一個普通士族直接拔高到了一等一大士族的地位。

這種至高的地位,曹操能給荀彧。漢獻帝能給麼?從漢明帝之後的七任皇帝來看,皇帝實際上更信任太監和外戚,對大臣和士族一萬個不放心。如果讓漢獻帝掌權,他肯定是優先重用自己的妻族。士族就得靠邊站。所以說,荀彧幫助曹操建立霸業,甚至還不反對曹操成為權相,這都是因為幫助曹操符合他的利益,符合荀家的利益。

家族利益高於皇權利益,荀彧當然要支持曹操了。


再說荀彧後來為什麼又要反對曹操。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

荀彧在曹操陣營效力了二十年,曹操雖然把他稱為『吾之子房』,但是實際上曹操是把他當做蕭何在使用的。蕭何是什麼人?劉邦的丞相啊!這就相當於,曹操給漢獻帝當丞相,荀彧給曹操當丞相。

曹操對荀彧,既要倚重,又不能太倚重。北定北方之前,曹操對荀彧十分重用。但是北方平定之後,曹操就不太想用荀彧了。甚至到了後期,曹操還發布求賢令,要求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實這也是想擺脫他對荀彧的依賴。因為在這之前,曹操手上沒人,都是荀彧替他引薦的人才。曹操也想有自己的人,不能把權力讓給荀氏一族。

並且還有很關鍵地位一點,曹操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復秦皇漢武式的皇權制度。這與當時士族幻想的,士族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立場有矛盾。終曹操之一生,他都在打壓豪強。早年這種打壓還不明顯,或者說曹操還沒有打到荀彧頭上。但是後來曹操對荀氏下手,還打算篡漢自立,這一下荀彧就不能忍受了。

把皇帝給士族一鍋端,然後你曹操當秦皇漢武式的千古一帝,那咱們士族算什麼?



最後再說荀彧為什麼不投劉備,不投奔所有的劉姓宗室。

早在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荀彧就投靠曹操了。那時候劉備是哪根蔥?

到了初平四年(公元193 年),劉備聽到孔融點名希望他去徐州幫場子時,他都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因為名揚天下的孔融竟然知道世上有我劉備這一號人物啦!

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三國志·孔融傳》

試想一下,劉備崛起的如此之晚,並且還是個不知名的小角色。當時的荀彧怎麼可能帶著一大家子去投靠劉備?說句難聽的,當時的荀彧或許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江湖上還有劉備這號人物的存在。

說句更難聽的,就算荀彧聽說過有劉備這號人物存在,也絕不會投奔他。因為劉備當時的實力實在太弱了,弱到連太史慈、趙雲都不想投他。太史慈不用多說,當年救徐州之時,太史慈與劉備並肩戰鬥過,但後來就沒影了。而趙雲早在初平二年(191 年)就認識了劉備,結果直到建安五年(200 年)才正式追隨劉備創業。這與他最早與劉備相結識,已經過去了九年時間。(這或許也是趙雲在劉備陣營中不受重視的原因,因為他不是劉備最早的創業合夥人)

從這層意義上,不要說荀彧了,當時但凡有點本事的人,肯定都不會跟劉備。哪怕是諸葛亮也不會!後來趙雲、諸葛亮等追隨劉備時,雖然劉備也很落魄,是個沒有地盤的小軍閥。但此時的劉備卻已是名動天下的大英雄了(抗曹的標誌人物)。



所以說,荀彧不可能追隨劉備。畢竟荀彧投奔曹操時,劉備還不知道是哪根蔥。而等到劉備名滿天下時,荀彧已經是曹操陣營中的二號人物了。他沒有動力,也沒有必要去追隨劉備創業。

也許有人會說,劉備再差也是漢室宗親。荀彧不是號稱漢臣麼?他為什麼不追隨劉備這個漢室宗親?

其實,所謂的漢室宗親,那就是姓劉的專門用來扯淡的。因為在當時,根本就沒人,真把所謂的漢室宗親當回事。

不要說劉備這種八杆子才能和皇帝打著關係的遠房親戚,就是三杆子兩杆子就能與皇帝打著關係的漢室宗親,如果沒有實力和影響力,荀彧這種大士族出身的人,也不可能跟他們去混日子。

比如說幽州刺史劉虞、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這些人的江湖地位,與當朝皇帝的親疏關係,哪一個不比劉備強?如果荀彧真想投靠一個漢室宗親,也應該優先投靠這些人嘛。也只有等這些人都死絕了,荀彧才有可能可能投靠劉備。


總的來說,荀彧是個政治家,他確實有保漢之心。但目的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單純,他有他自己的政治追求。而他的政治追求因為與曹操的相沖突,最後兩人鬧掰。因此,不能把荀彧之死,簡單的理解為荀彧為了漢室皇權而殉國身亡。畢竟那是東漢末年,而東漢又是一個皇權極其脆弱的朝代。皇帝不掌權,在東漢是很正常的現象。

至於說荀彧不投劉備,這個很好理解。荀彧是潁川荀氏一族的代表,劉備算哪根蔥?荀彧跟了劉備,能保證荀氏一族在劉備陣營也能獲得至高的政治地位麼?並且劉備也並非當時唯一的漢室宗親,他建功立業之時,荀彧早就自盡了。


Mer86


荀彧一心向漢,可他不是一心向劉備,他為什麼要投奔劉備呢?或者說,劉備,就能代表大漢嗎?

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劉備是什麼身份。他自己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都不去說這個到底是真是假,要知道,從漢景帝到漢末,已經差了三百年,大漢的皇帝都換了快二十任了。像劉備這樣的宗室,幾乎是遍地都是,他又算的了什麼?更遑論東漢的皇室早就和西漢差得遠了,他劉備又能和東漢的皇室扯得上多少關係?

再者說,劉備就能代表大漢嗎?恐怕不能。實際上,代表漢朝政府的一直是曹操,而在各地流竄的劉備,只好叫軍閥而已。一個軍閥,僅僅因為他和皇家三百年前是一家,就說自己代表大漢,這未免也太自嗨了。況且,劉備似乎也沒怎麼亮明自己是大漢的身份,至少在他佔據益州之前沒有過。

再者說,荀彧也沒有投奔劉備的必要。畢竟,他正是因為忠於漢室,才走到曹操身邊,和他一起匡扶漢室。而在這個過程中,曹操逐漸成了篡漢者,這是荀彧估計不到的。而在這個時候,荀令君已經和曹操之間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他不再是幾十年前那個草創基業的年輕人,有家有業的,你叫他怎麼割捨掉去投奔那個在成都的劉備?



青言論史


熟讀三國的人應對荀彧不陌生。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其職業生涯中對曹操所起的作用或能與諸葛亮對劉備在某些階段所起的作用相媲美甚至趕超。對於本文所答之問題,可從荀彧勸諫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的事件中所表露出來的態度看出端倪。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由此可見,荀彧對事業的追求類似於職業經理人,匡扶大漢、擇良木而棲、藉助好的平臺實現心中的抱負應是他的職業操守,而非做某個人的“臣、奴”,當所謂的“開國元勳”。

荀彧選擇曹老大而非劉老大,本人覺得是一個機緣的問題。荀彧投奔曹老大是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此時已為一方諸侯,是一個已初具規模又有發展前途的平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為“獨角獸”,上市也有可能“夢想成真”。那我們的玄德公在幹嘛呢?公元191年,劉備在高唐縣令任上,被盜賊攻破,劉備不敵,逃奔青州,投靠青州刺史田楷。之後先任平原縣令,後任平原國相。在平原國相任上,194年,時為兗州刺史的曹操進攻徐州刺史陶謙,陶謙向田楷求救,田楷和劉備一起救援陶謙。劉備自己這時候自有兵千餘人,路上略饑民數千人。到徐州後,陶謙又撥給劉備四千丹楊兵,駐屯在小沛。也就是說荀彧和曹操在一起3年後,我們的玄德公才有兵千餘人,名義上還是打工的,從正常人找工作的角度怎可能此時“棄曹從劉”呢!

那麼,在荀彧的人生履歷中,有沒有可能和機會“棄曹從劉”呢?本人認為基本沒有可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荀彧去世的212年,正是劉備攻佔益州的時間,那麼從荀彧投奔曹操的191年-去世的212年,曹操的公司是日益壯大且獨佔鰲頭,給荀彧的待遇也是別人無法企及的(擔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而劉皇叔的公司直到荀彧去世才正式掛牌上市(三分天下初見雛形),荀主人公怎可能“棄曹從劉”呢!


我眼中的斑斕


荀彧(注意念xunyu,不念狗或),字文若。縱觀荀彧一生,雖然一直在跟隨曹操,但是他卻一心向漢,那他為什麼不投奔劉備呢?我來分析一二。

劉備能否代表漢

劉備雖然是皇族後代(劉勝之後),但並不能說明劉備就能代表漢。在我看來,劉備不過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建立一番霸業罷了。有了皇族後代這個身份,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後期稱王稱帝都要方便一些。如果劉備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室,那劉備就不會攻打劉璋了,要知道,雖然劉備和劉璋都是旁枝,但劉備似乎更遠一些(劉備應該算是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的,,,,)。如果真的匡扶漢室,為什麼還要攻打劉璋,攻打川蜀呢。

曹操的迷惑

荀彧始終以為曹操成立義軍是為了匡扶朝廷,安定國家。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不是曹操帶兵平叛各處,不知天下會有幾人稱孤,幾人稱王了。曹操很好的迷惑了荀彧。但曹操的本意並非如此,因為當荀彧反對曹操晉升爵位為國公時,曹操的內心很不平靜。後來荀彧憂鬱而死。(魏氏春秋中記載,曹操給了荀彧一個空的盒子,荀彧喝藥而死。總之,荀彧之死與曹操相關)

沒有時機

即使荀彧真的有心想投奔劉備,可是也並沒有機會。劉備投奔曹操的時候地位並不高,後來也是打著討伐袁術的旗號慌亂之中開溜的,這個時候一來荀彧接觸並不多,二來慌亂之中也不可能把荀彧給帶走。

荀彧一心向漢,忠心耿耿,如果深處和平年代定能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只是可惜在亂世之中,哪有多少忠於漢室之人呀!


遨遊文史世界


歸附袁紹

荀彧最開始歸附袁紹,是隨波逐流。

因為荀彧一開始是投奔韓馥的,後來袁紹強多了韓馥的冀州,荀彧就自動歸入袁紹陣營了

會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莫有隨者,彧獨將宗族至冀州。

投奔曹操

我們知道曹操與劉備一起討論天下誰是英雄的時候,曹操評價袁紹是冢中枯骨,也就是說袁紹色厲內荏,好猜忌,根本不是雄主。這一點,聰明人荀彧也看出來了,所以他毅然離開了袁紹,轉投曹操。

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

當時荀彧雖然還沒有真正施展才華,但是曹操慧眼識人,見荀彧來投,把他形容為漢初的張良,這評價非常之高了。從側面可以反映出,曹操非常看重荀彧,那麼荀彧呢?

荀彧同樣欣賞曹操,最重要的一點,曹操之前堅定地剷除國賊董卓,這一點比袁紹等人強多了。

我們看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那會兒,曹操的表現:

太祖到酸棗,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太祖責讓之,因為謀曰:"諸君聽吾計。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袁紹等人每天喝酒吃肉看美女,曹操看不慣,大聲斥責他們。在這之前,曹操已經跟董卓打了一仗,但是打不過。

所以起義兵時期的曹操,絕對忠於漢室,一心報國。荀彧和諸葛亮一樣,是堅定的漢室粉絲,所以荀彧才會一門心思為曹操出謀劃策。

為什麼不投奔劉備

荀彧投奔曹操,是在公元191年,當時的曹操已經有自己的軍隊和領導班子,那麼劉備呢?這一年的劉備,還只是在公孫瓚那裡做個小跟班,雖然公孫瓚跟他關係很好,但他們即將面對袁紹的雷霆一擊,公孫瓚不是袁紹的對手。

事實上直到5年以後,袁術才第一次聽說有劉備這樣一個人,那時劉備接手了徐州,袁術率軍前來攻打。

袁術前來攻打,先主率軍與之相戰於盱眙、淮陰一帶。

那麼荀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公元191年,絕對不知道還有劉備這樣一個角色。

至於後來,曹操一次次打贏戰役,官職也一步步往上升,一直做到了魏公。公元212年,大臣們上疏漢獻帝,建議冊封曹操為魏公,並得到九錫的最高禮遇。只有荀彧強烈反對。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

因為封為魏公,也就意味著有了自己的行政班子,你曹操就不再完全隸屬於漢獻帝管制了。荀彧是察覺到了曹操的不臣之心,可是已經無能為力,更不可能私奔到遠在南方,正在入蜀道路上的劉備。


李杜文


荀彧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久負賢明的良臣謀士,一心向漢忠心無二,起初曹孟德站在道德規範禮法的高地上,眾多天下良臣猛將追龍扶鳳亦是為匡扶漢室,剿滅天下巨賊亂臣賊子,憑心而言東漢龍脈氣數已盡,曹操也從一個忠心待主的大將軍丞相驚天魔盜團似的鉅變成為一代梟雄權臣,令荀彧💕龍意冷左右為難,是莫正的身在曹營心歸漢。曹操終其一生未敢改朝換代也是看見仍🈶不少忠誠漢室的文臣武將,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偉大報負,實踐了自己的老陳謀國和運籌帷幄,荀彧壓曹丕稱齋後自縊而亡,真是知行合一的的一代巨儒賢明之臣。










94310417小云


荀彧為曹操效力一生,更是曹操得已統一北方的重要功臣。然而在曹操晉升魏公時,兩人卻突然反目。

原來荀彧的內心一直是忠於漢室的。

忠於漢室為何不投靠劉備?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另一個問題,就是荀彧既然一心向漢,為何當初投奔曹操呢?


早期的曹操,忠心為國,荀彧並沒有跟錯人

中平二年,荀彧脫離四世三公的袁紹,毅然投身剛起步創業的曹操賬下。這是因為當時的曹操正符合荀彧擇主的條件。

一 曹操是明主

袁紹聲望地盤遠勝曹操,荀彧卻棄之而去,那是因為袁紹剛愎自用,多謀無斷,不是一個成大事的主。而曹操不但有雄才偉略,更是一個知人善用的明主。

二 曹操有班底

什麼是班底?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部隊。想在亂世之中立足,如果連這兩點都沒有,又何談救國興漢。拿什麼去救?用什麼去興?

三曹操的忠心

儘管日後的曹操飛揚跋扈,無視天子無視朝廷,卻但不能否認從前的他的確是一個心向漢室的忠臣。



要知道第一個興兵討董的正是曹操,他也是關東聯軍中僅有的,真正肯去討伐董卓的義士。當時的曹操確實是有一顆愛國忠心。

因而一心向漢的荀彧去投靠曹操並沒有錯,因為曹操是具備興漢討逆的條件,而當時的他也是忠於漢室。至於劉備,當時還在亂世中漂泊,勢單力薄。荀彧如果投靠他,還不是跟著劉備一起寄人籬下。

曹操的轉變,荀彧的無奈



荀彧為曹操提出幾次重要的戰略規劃,也使曹操一步步掃清了強敵。荀彧為的是平定亂世,好還漢室江山一個太平,始終是初心不變。

但逐漸坐大的曹操,早已迷失了他的初衷,那顆忠義之心也不知何時丟卻了。漢室朝廷在他眼中也形同虛設,他早已轉變成了一個權臣。

對於曹操來說,這種轉變是應當的。因為東漢王朝早已腐朽垂危,他靠自己的本事掃清了大半天下,又憑什麼繼續效忠無能的漢室。那個所謂的天子,又有什麼地方能讓曹操這種梟雄信服?



只是荀彧知道曹操改變之後,無法接受。他不能接受曹操變成了一個國賊權臣,更不能接受自己這些年的作為竟成了為虎作倀。只是如今的曹操,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坐擁北方雄視天下,早已不是他能改變的了。這是荀彧無奈的地方。

荀彧有去處嗎?劉備真的忠漢嗎?

荀彧改變不了曹操,為什麼不棄曹操而去,轉投劉備呢?因為就算荀彧能脫離曹操,天下間也沒有人值得他去投靠。

荀彧忠心漢室,可天底下還有幾個諸侯跟他一樣,也是忠於漢室的?曹操轉變的同時,劉備難道沒變嗎?



劉備打出的旗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可天子深陷許都之時,他在做什麼?他自封漢中王時,又想過天子的處境嗎?

在爭名逐利的亂世之中,這些軍閥豪強們誰不是在為自己而戰。只是形式不同,有的是明目張膽的篡漢,有的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作掩飾罷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成就自己的霸業,所謂的忠漢扶漢,早已拋之腦後。

即便荀彧去投靠劉備又如何,難道在他進位漢中王時,再被上演一出空盒賜死的悲劇嗎?

非是荀彧不肯轉投劉備,而是劉備的心早已不在漢室。荀彧所託無人矣。



Ad說

東漢王朝風雨飄搖,諸侯各懷異心。荀彧欲作張良,幫他們掃清六合。可天下大定之後,這些諸侯誰能恪守臣節,忠於漢帝。

沒有人!

這不但荀彧悲哀的地方,更是天下所有心向漢室的忠臣們共同的悲哀。

談三國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