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據海外網報道,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遺產

首裡城今日(10月31日)凌晨突發火災,截至當地時間7點,火勢仍在蔓延。目前,正殿、北殿、南殿全部被燒燬,傷亡情況不明。當地警方正在緊急統計建築中是否有人。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事發現場(日本電視臺)

綜合日本NHK電視臺、日本電視臺31日消息,那霸警方說,負責首裡城警備工作的公司在31日凌晨2點40分左右報火警。雖然立即出動了14臺消防車緊急滅火,但目前首裡城的正殿、北殿、南殿全被燒沒了。火勢現在正在正殿西側的奉神門蔓延。暫時未接到人員傷亡信息。

現場消防員表示,截至現在,總計6棟建築,共4200平方米被燒燬。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燃燒的首裡城(日本時事通信社)

首裡城從15世紀至19世紀一直是琉球國都城和王宮的所在地。這座城堡在1933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第32軍在首裡城地下挖掘坑道,設置指揮所。在1945年3月的沖繩戰役中,該城被美國海軍飛機及戰列艦多次轟擊。1945年3月29日,美國海軍“密西西比”號戰列艦開火炮轟首裡城,將其完全摧毀。

首裡城遺址在二戰結束後被用作琉球大學的校址。1958年,守禮門重建。1992年開始主體建築復原工作。2000年首裡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下面,我們來講講那段已被遺忘的琉球往事。


1

1876年,琉球之秋,分外淒涼,日本侵略的魔爪,正伸向那個有著“萬國津樑”之稱的小小島國。

受困於囚牢的琉球國王尚泰,秘密派遣其姐夫向德宏赴華,請求母邦出面與日本交涉。隨行的還有官員林世功、蔡大鼎,二人都是華裔,還曾在中國留學,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

一行人乘坐一條小船,迎著風浪,直到第二年才抵達福州,向福建巡撫丁日昌呈遞琉球國王在獄中所寫的請願書。

丁日昌左右為難。三年前,清政府剛簽訂《北京專條》,與侵略琉球的日本和談。這件事,他不好做主,便上奏清廷,聽候指示。琉球人只好留在福州等待結果。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丁日昌

在向德宏使團羈留福建期間,1879年,日本政府宣佈,將琉球王國劃為沖繩縣,正式將其吞併。

向德宏使團這才得以從福州北上,衣衫襤褸、風塵僕僕地趕到北京,在總理衙門外痛哭哀嚎,痛訴日本入侵之慘狀,向清政府求援。

他們滿懷國仇家恨,宣誓道:“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屬鬼!”

向德宏等人先後上書27次,都杳無音訊,最後僅僅等來清廷的安慰。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他們只能向上天祈求,每逢朔望就到正陽門的關帝廟上香祈禱。

年輕的林世功忍無可忍,決心絕食自殺上書清廷。臨終前,他留下一紙絕命書,其中寫道:“為一死泣請天恩,速賜救亡存國,以全臣節事。”

清廷依舊沒有出兵,只是為林世功以身殉國而嘆道:“此誠忠臣也,實屬可憐。”之後,賜白銀二百兩,送葬於張家灣。

琉球從不缺忠臣,但是他們一直倚靠的“大哥”,垮了。

這就是亡國的感受,悲憤、無奈、絕望。

2

琉球,這個被遺忘在歷史角落的美麗島國,與中國緣分匪淺。

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命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異俗。

朱寬行至琉球,不禁為眼前美景驚歎。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繁茂的棕櫚、色彩斑斕的珊瑚群與熱帶魚,勾勒成現今與夏威夷齊名的海濱風光。

遠遠望去,位於中國臺灣與日本九州島之間的琉球群島,似虯龍浮於水面,幾百個小島自東北向西南蜿蜒一千多公里,形成東海屏障,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

虯,是神話傳說中有角的小龍,後世為避帝王之諱,將此地稱為“琉球”。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琉球海圖,現藏福州博物館

琉球素有“萬國之津樑”的美譽。

琉球雖然國土疆域狹小,但憑藉得天獨厚的獨立優勢,成為周邊各國貿易往來的海上中轉站,如橋樑一般連接中國、朝鮮、日本、暹羅、安南、蘇門答臘等國家和地區。

有學者認為,在葡萄牙人、荷蘭人遠航來到東亞之前,琉球人就已經靠中國、日本、南洋間的海外貿易獲取了大量財富,成為東亞貿易一大市場,儼然是亞洲版“海上馬車伕”。

據史料記載,東南亞各國的物產在當地價格相對低廉,比如龍涎香,“貨於蘇門答臘之市,官稱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準中國銅錢九千個(9貫)”。

而《明會典》中記載龍涎香每斤價為48貫,價格相差5倍。到了嘉靖年間,龍涎香價格一度飆升到1200貫,與原產地相差130多倍。

琉球是中間商賺差價,僅龍涎香這一樣商品,就從中轉貿易中獲利匪淺,更不用說金銀粉匣、玳瑁珊瑚等其他奢侈品。

現在已經成為日本重要文物的“萬國津樑鍾”,為琉球人在明代所鑄造,曾經在琉球王宮懸掛四百多年。

鐘上鑄有銘文,敘述琉球昔日的輝煌:“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樑,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沖繩戰役後,美軍發現萬國津樑鍾

琉球,對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毛澤東於1937年撰寫的《祭黃帝文》中,有一句“琉、臺不守,三韓為墟”,將琉球放在與臺灣同等重要的地位。

日本侵吞琉球,就像是拆毀了中國東海綿延兩千裡的海上城牆,留下深深隱患。

3

近代以前,琉球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據日本學者赤嶺誠紀統計,明清兩代,琉球進貢使團到中國的次數多達886次,其中明代537次,清代349次。琉球人幾乎年年都來,跟走親戚似的,每次都要帶上瑪瑙、象牙、檀香、蘇木等禮物。

同一時期,中國對琉球冊封有27次(一說25次)。自洪武年間冊封琉球三王起,每當琉球國王去世,新王即位,中國都會派出使團進行隆重冊封,與之形成穩定的宗藩關係。

最早提出與琉球建立宗藩關係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後,勢必要重建東亞國際秩序,追尋以往明君雄主的事蹟,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封貢體系。

明軍把蒙古人驅逐到漠北,一直趕到捕魚兒海,可謂軍威浩蕩。但對周邊小國,朱元璋推行的是“不徵”國策。咱不打,你叫我一聲大哥,做我藩屬國,感動不感動?

洪武二年(1369年),楊載作為明朝使臣,帶著朱元璋的璽書出使日本。

朱元璋以霸道總裁式的口吻,命日本“奉表來庭”,如果不來,“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一點兒都不客氣。

日本人還挺囂張,竟然殺死明朝5名使臣,將楊載拘押了三個月才放歸,可把朱元璋給氣著了。

過了三年,在楊載冒著生命危險去了兩趟日本後,朱元璋下達命令,老楊,琉球離得也挺近,你順路去看一看。

當時,琉球群島尚未統一,小小島國有三個國王,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要到宣德年間,中山王尚巴志才滅掉其他兩國,統一琉球。

日本人不太聽話,琉球的地理位置顯得至關重要,與其建立關係,可“作屏東藩”,拱衛東南海。

洪武五年,楊載持朱元璋的詔書抵達琉球。朱元璋在詔書中說: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邇,一視同仁。故中國奠安,四夷得所,非有意於臣服之也……朕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使者所至,蠻夷酋長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處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

琉球人一聽說中原王朝派來使者,心情大概和劉備當年說“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時一樣受寵若驚,樂開了花,當年就遣使回應,叫明朝一聲大哥。

之後,三個國王先後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琉球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明朝人懷機協助尚巴志統一琉球

朱元璋對琉球的友好態度很滿意。先富帶動後富,既然收了小弟,就要拉兄弟一把。

在發展海上貿易之前,琉球窮得叮噹響,甚至連船都造不好。朱元璋想,那咋行啊,於是在福建選拔“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移民琉球。

在元代,福建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福建人“多諳水道,操舟善鬥”,其造船航海技術到明代已然登峰造極。這些技術傳到琉球,大大推動了當地海外貿易的發展。

想致富,先修路,要做生意,也得先有船。

從福建遷過去的這批人才不僅精通造船,還為琉球帶去了儒學、中醫、天文等中國文化知識。他們很快融入琉球,在當地形成一個龐大的族群——“閩人三十六姓”。

閩人三十六姓得到當地居民極大尊重,還被授予官職,委以重任。琉球歷史上的名相蔡溫是閩人後裔,前文提到為琉球殉國的末代使臣林世功,也出自閩人三十六姓。

閩人三十六姓集中居住的“唐營”——久米村,名字有“永久享有俸祿”之意,一聽就散發著貴族氣息。久米村坐落於琉球王都,為琉球四大城邑之一,建有孔子廟、天后廟和關帝廟,風俗與中原無異。

歷史學者謝必震認為,朱元璋賜閩人三十六姓是對閩人移居琉球的正式認可。從此,中國與琉球關係更加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像是一家人。

有明一代,自洪武年間起,中琉交往近三百年未曾斷絕。後來,清朝沿襲明朝的宗藩體制,琉球繼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進行朝貢,接受清朝冊封。

遺憾的是,在中琉500餘年的友好交往中,明清政府始終只滿足於政治上的虛榮,忽視了其他國家對琉球的野心,沒有對中國東南門戶的前哨提供軍事保護。

在歐洲新航路開闢的世界鉅變中,這將成為致命的失誤。

4

在中國通往琉球的海路上,有一個重要的航標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那就是釣魚島。

明朝使臣出使琉球的記錄,迄今存世的僅有五部,其中最早的一份報告是陳侃寫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的《使琉球錄》。

《使琉球錄》明確記載了中琉的疆界,其中使團登島的這一段寫道:

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姑)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

陳侃使團走的是中琉交往的傳統航線,從福建出發,向東經過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之後到姑米山,才算進入琉球邊界。

隨船的琉球人也都認同這一劃分,他們一直要等過了赤尾嶼,看到姑米山,才在船上歡欣鼓舞,認為自己到家了,So happy。

琉球人已有明確認知,之前經過的釣魚島等島嶼都屬於中國疆域,不是自己家鄉。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琉球國王尚圓畫像

嘉靖年間的這份報告有力地證明,釣魚島自古就屬於中國。

從地理上看,海難多發的琉球海溝,將琉球群島與中國大陸架分開。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以及臺灣島就坐落於水深不足200米的中國大陸架上,一目瞭然。可見古人的劃分方式相當科學。

值得注意的是,陳侃使團的這份報告簡直神助攻,不僅記載了中琉國界,還順帶提了當時琉球與日本的國界。

陳侃訪問琉球期間,曾在海邊“遠見一山巔微露,若有小山伏於其旁。詢之夷人,乃曰:‘此熱壁山也,亦本國所屬,但過本國三百里。至此,可以無憂。若更從而東,即日本矣。’”

琉球人門兒清,知道熱壁山為琉球所屬,再往東才是日本國界。當時的琉球,自然也不歸日本所有。

5

日本吞併琉球,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侵略行為。

琉球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度,被稱為“沒有武器的國家”。近代以前,當地居民常身著漢人服飾,腰間別著摺扇,嘴上說的都是儒家的仁義道德,只做生意,不崇尚武力。

據聯合國人口統計資料表明,當今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在世界名列前茅,而其平均壽命最長的地區就是沖繩,即琉球。歲月靜好,與世無爭,是琉球島民長壽的秘訣,也是自古養成的性格。

和平的歲月,在日本軍隊踏上琉球群島時戛然而止。

1609年,日本發起第一次滅亡琉球的嘗試。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派兵三千,出動戰船100艘,從九州島出發,渡海入侵琉球。

薩摩藩為攻打琉球所找的理由很奇葩,說是琉球之前沒有為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負擔軍費,由薩摩藩代為墊付,事後琉球人沒還錢,這才出兵討要。

這算什麼道理?你日本發動侵略戰爭還跟別國要軍費。

琉球人一點兒也不慫,在三司官鄭迥的帶領下,組織軍隊抵抗倭寇。鄭迥出身閩人三十六姓,是福建人的後代,也是琉球的民族英雄。

大軍壓境之際,鄭迥積極部署防禦工事,修理城防大炮,在薩摩軍逼近王城首裡時全力反擊。但是,自統一後未曾經歷過戰事的琉球人根本不是薩摩軍的對手,琉球各島相繼淪陷。

薩摩軍登陸琉球后,一路燒殺劫掠,將琉球的金銀、絲綢、典籍等珍寶一掃而空,還將琉球國王、宗室、大臣等一百多人押送到鹿兒島囚禁。

琉球王侍從滿懷悲憤寫道:“有如家家日記,代代文書,七珍萬寶,盡失無遺。”

堅持抗戰的鄭迥被日本人以主戰之罪收押,受盡折磨,隨後被斬首(一說處以烹刑)。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琉球三司官

眼見琉球即將被薩摩藩所滅,德川幕府慌了。

德川家康一方面希望通過琉球和中國恢復關係,自從豐臣秀吉兩次侵略朝鮮後,日本與明朝互相拉黑,已經幾十年沒聯繫;另一方面,遠在西南的薩摩藩一旦坐大,也會對幕府形成威脅。

在大明朝廷和德川幕府的不斷警告下,薩摩藩只好在關押琉球國王兩年五個月後將其放回。

但薩摩仍不肯善罷甘休,每年都對琉球敲詐勒索,索要朝貢,並割佔奄美列島、大隅諸島等五大群島。一直到1654年,薩摩藩才從琉球全部撤軍。

自薩摩入侵琉球,此後兩百多年裡,日本都是琉球的夢魘。

6

明治維新後,日本侵略琉球的野心死灰復燃,大力鼓吹所謂的大陸政策,要“開拓萬里波濤”,將徵臺、徵韓、吞琉作為開疆拓土的首要目標。

1871年,一場改變琉球命運的意外事件發生。

琉球的兩艘進貢船在駛往中國時遭遇狂風,漂流海上,一艘遇救,幸運返航,另一艘漂到臺灣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聚居地。

漂到臺灣的琉球船員登岸求助,竟然和原住民爆發衝突。高山族將其中54名船員殺死,僅有12人死裡逃生,逃到鳳山縣尋求清政府庇護。

倖存的琉球船員被送往福州,之後輾轉歸國。

本以為此事就此翻篇。沒想到兩年後,日本的好戰分子在與琉球商人閒聊時得知這一消息,如獲至寶。

日本人跟清朝抗議,說他們國家的藩屬琉球在中國遭到非人道的對待。

清政府起初還挺硬氣的,派出代表向日本嚴正聲明,說:

“蕃民”之殺琉民,既聞其事,害貴國人則未之聞。夫二島俱屬我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固在於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而煩為過問?

意思就是說,琉球和臺灣都歸我們管,此事純屬中國內部事務,你們日本人不要多管閒事。

日本人說,我偏要管,你還能咋地。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近代琉球人裝束

1874年4月,日本政府以問罪“生番”為由,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領兵6000人,悍然出兵臺灣。

剛從洋務運動中發展起來的清軍也不是省油的燈。

清軍由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坐鎮,迅速派兵增援臺灣,投入了接近日軍10倍的兵力,軍隊中有從歐洲訂購的鐵甲艦,還有跟德國人購置的3萬支毛瑟槍。

日本人當時也剛開始明治維新,實力並不強,一眼望過去,傻眼了。隨著清軍精銳陸續抵臺,日軍進退兩難,隨時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撤軍應該體面,既然打不過,那就和談吧。

當年11月,中日雙方代表談針對琉球、臺灣問題進行談判。清政府發揚“傳統美德”,與日本簽訂了《中日北京專條》,之後日軍撤出臺灣,清軍也各回各家。

這個《北京專條》是清政府的恥辱,簡直是噁心他媽給噁心開門,噁心到家了。

在軍事完全佔優勢的情況下,清政府竟然同意,日本此次入侵是“保民義舉”,中國“不指以為不是”。這就是默認琉球為日本所有,給日本後來吞併琉球留下口實。

另外,清政府還賠償日本軍費50萬兩。其中,原本有10萬兩是給之前琉球遇難船員家屬的撫卹金,後來全部賠償給日本政府,作為日本之前在臺修路、建房費用。

簽完和約後,日本人就命令琉球停止向中國朝貢,今後外交由日本外務省全權負責,並改用日本年號、刑法,規定琉球人渡海到中國要用日本護照,將吞併琉球提上日程。

清朝放棄了琉球,可琉球從未忘記中國。

第二年,在日本的野蠻入侵下,琉球末代國王尚泰,還跟日本內務相大久保利通爭辯:“久荷中國恩誼,今不能無故背棄。”

中琉和平交往幾百年了,我們祖宗十幾代都受過天朝的恩惠,你們日本讓我們和中國絕交,恕難從命。

日本人沒空聽尚泰講大道理,直接將他投入監獄,獄中的尚泰不甘心亡國滅種,才秘密派遣使團向清朝求助。

清朝的有識之士都看得出《中日北京專條》所受的屈辱,也為此感到不甘。

李鴻章在給其兄李瀚章的信中談及《北京專條》痛心不已,說:“甘允日本‘保民義舉’,不指以為不是,尤要出五十萬,猶以為了結便宜,庸懦之甚,足見中國無人,能勿浩嘆?”

琉球“故宮”被火燒了:琉球王國,是如何變成日本沖繩的?

古琉球都城遺址首裡城,今天凌晨遭遇大火

果不其然,《北京專條》簽訂僅僅過了五年,琉球被日本強制“廢藩置縣”,劃為沖繩縣。

琉球王國,就此滅亡。

這段痛史,琉球人未曾忘卻,我們,也沒有忘。


參考文獻:

  1. 唐淳風:《悲憤琉球》,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
  2. 楊邦勇:《琉球王朝500年》,海洋出版社2018年版
  3. 萬明:《明代歷史敘事中的中琉關係與釣魚島》,《歷史研究》2016年0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