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晚清內憂外患交織,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傳統的藩屬也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在近代化的國家關係面前,滿清朝廷還堅持著傳統的宗藩關係。越南作為清朝的傳統屬國,在近代史上清軍因這個藩屬國與法國進行了一場規模頗大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清軍最開始的實際參與者,卻是一群流落異鄉的孤軍——黑旗軍。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劉永福

黑旗軍原是太平天國時期,活動於廣東、廣西邊境的一支起義軍,首領劉永福。1851年,劉永福參加廣西農民起義,1865年率部加入以吳亞忠為首的天地會起義軍。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這支不容於清朝的武裝,不得不轉到越北。

在越北,劉永福的黑旗軍通過幫助越南收拾流竄越南的土匪,逐漸獲得越南的信任,被越南招安成為“三宣提督”,授一等男爵,並獲得了在保勝一帶設立商卡收稅的權利,儼然成了越南北部的割據勢力。

越南同樣面臨著被西方列強殖民的危險。法國在1867年佔領越南南部,但殖民越南的計劃,卻被突如其來的普法戰爭打斷。在普法戰爭中法國元氣大傷,當法國重新殖民越南時卻與在越北割據的黑旗軍相遇。最初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黑旗軍在劉永福的帶領下,分別在1873年斬殺法軍上校安鄴,由於當時法國還未從普法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在這件事上竟選擇了忍氣吞聲。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被黑旗軍斬殺的法軍上校安鄴

時間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國力的恢復,法國再次把目光轉向了越南,不得不與黑旗軍正面衝突。在1883年在紙橋之戰中,黑旗軍又採用伏擊的戰術打敗法軍,斬殺法軍上校李維業。黑旗軍的一連串舉動,終於激怒了法國。1883年,法國茹費理內閣通過法案增加軍費,全面啟動侵越進程。

在處理越南的問題上,清廷顯得搖擺不定,一方面想保護自己傳統的藩屬國,一方面又不願與列強進行正面衝突。這時,在越北屢屢重創法軍的黑旗軍,就成為清廷的一個極佳選擇。清廷派遣當時吏部候補主事唐景崧,去越南招撫黑旗軍。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也借回鄉祭祖的機會與清朝聯絡,兩方迅速達成合作意向。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法國在越南招募的殖民地軍隊

面對著法國的炮艦攻勢,越南不得不屈辱的簽訂《順化條約》,宣佈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全歸法國管理。但越南在簽訂條約之後又向清朝請援,清朝受清流派的影響,國內群情激憤,做出向越南北部秘密派兵的決定。而法軍也認識到,獨佔越南必須將越南的中國勢力徹底消滅,首要的目標就是黑旗軍。1883年12月,駐越法軍在孤拔的帶領下向黑旗軍駐守的越北重鎮山西進攻。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孤拔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山西作為黑旗軍的老根據地,黑旗軍還是做了周密的防禦。黑旗軍依託城外的工事與法軍進行了殊死較量。法軍在進攻外圍工事的作戰中傷亡極大,甚至一度黑旗軍包抄法軍側翼,但法軍憑藉著紅河上炮艦的機關炮,瓦解了黑旗軍這次攻勢。

夜晚,唐景崧懸賞20萬對法軍進行夜襲,黑旗軍在夜襲中打得法軍措手不及,有20名非洲殖民地軍人和5名法國士兵成了俘虜,只是隨著黎明到來,黑旗軍的攻勢才宣告結束。

在短短兩天的交戰中,法軍付出了包括3名上尉在內陣亡85人,受傷240人的代價。雖然最後山西淪陷,但這場戰鬥的烈度在中法戰爭中都是極少見的。黑旗軍最後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與清廷扯後腿有關。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根據雙方的戰報可知,法軍進攻人數在

5500人,而作為防守方的黑旗軍只有2000人的老營。戰前招募了1000新兵,唐景崧通過向清廷反覆求援,總共獲得了2000援軍。清廷派兵引起了爭端,只好命令進入山西的清軍換成黑旗軍服飾。所以,黑旗軍在山西的防禦兵力也只有50000人左右,在兵力上雙方可謂是勢均力敵。

但法軍是經過近代化訓練的近代化軍隊,在組織、在兵力、在指揮上均不是黑旗軍能比擬的。更何況,法軍還佔據著水上優勢,在紅河上的炮艦隨時能使用艦上的哈奇開司機關炮支援陸上作戰,陸上法軍還擁有4個山炮連。在單兵裝備上,法軍也是裝備了先進的後裝線膛步槍。本來山西之戰,黑旗軍可以獲得更多援軍,但在戰前最令人無語的是清軍將原先防守山西的四營桂軍撤回北寧。而在戰鬥中,北寧上萬清軍按兵不動作壁上觀。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黑旗軍的裝備就顯得極為貧弱了。在戰前清廷為了加強黑旗軍,特地向黑旗軍補充了一批槍彈,但黑旗軍拿到一看卻大失所望。戰後,劉永福向清廷報告說,“皆天津解粵之笨槍,槍彈多不著火”。可見清廷援助的軍械質量之差,但就算是這種“多不著火”的軍械黑旗軍,都不能保證每個戰士都有。在戰前招募的新兵全無軍械,在參戰時只有赤手空拳去作戰。戰後連李鴻章都說“非鏖戰之不利,實器械之未精”。

黑旗軍的武器裝備,除了清廷調撥還有一條路就是自己自購。在山西之戰一個月前,清朝中樞就向黑旗軍犒賞10萬用於備戰,由廣西藩庫就近撥給。但這筆寶貴的錢直到山西之戰開始,也沒有運到抗法前線,直到最後也沒有發給黑旗軍。

清廷不但不兌現賞錢,還剋扣軍械,從國內運到越南的軍火都被駐紮在北寧的清軍將領趙沃扣留。而入援的清軍槍彈同樣不充裕,在經過12月14日一天的戰鬥之後,清軍已經彈藥匱乏。故法軍攻陷山西時,幾乎沒有軍械繳獲。而這與之後法軍進攻北寧繳獲物資堆積如山形成鮮明對比。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黑旗軍是用著最原始的武器與裝備精良的法軍在山西城下做殊死的戰鬥。即便是這樣,黑旗軍表現並不遜色,在與法軍戰鬥中黑旗軍多次對法軍進行反衝擊,甚至一度使用包抄的戰術使法軍陷入困境。

14日夜,黑旗軍更是進行了規模極大的夜襲,使法軍一度陷入崩潰的境地。但卻由於清廷掣肘,最終抱憾沙場,以失敗結束這場戰役。反觀清軍,

當法軍進攻北寧時,僅僅不到6小時時間就擊潰了60多個營近2萬清軍,而法軍付出的代價僅僅是5人陣亡。兩軍優劣可見一斑。

黑旗軍劉永福,連斬2名法軍上校,卻被清廷拖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