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依託本土紅色資源,深入推進主題教育

韶關紅色資源豐富,凝結在各紅色遺蹟中的堅定理想信念、優良革命傳統、頑強戰鬥作風是該市各黨組織賡續不斷、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更是該市黨員幹部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動力。用好這些紅色資源為該市各地各單位深入推進主題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撐。

韶关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韶關聚焦主題,結合實際,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傳承紅色基因,銘記初心使命,推動主題教育深入開展。

從紅色資源中尋找初心源頭

始興縣沈所鎮的紅圍、隘子鎮的風度村作為始興紅色文化產生的源泉,這些革命遺址遺蹟承載著催人奮進的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是該縣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其中,隘子鎮風度村,曾是抗戰時期始興縣委機關和抗日指揮中心所在地,被譽為“粵北革命搖籃”,該村把利用紅色資源與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積極發揮宣傳作用,提高紅色旅遊基礎地的感染力,使紅色旅遊呈現出良好趨勢。

韶关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我們通過紅色景點、紅色教育點的打造,吸引來了眾多單位及鄰近省、市的黨員幹部到我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現場觀摩學習活動。”始興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張毓洋表示,始興縣的紅色革命遺址在經過精心規劃設計後,已經成為了眾多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的學習基地。

韶关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同樣的在新豐縣黃磜鎮黃沙坑村,該村充分發揮革命老區村優勢,深挖當地紅色資源,把主題教育與傳承紅色基因深度融合推進,建成“新豐縣黨員現場教育基地”和“新豐縣團員教育基地”,彙編成《革命功高的黃沙坑——黃沙坑村革命鬥爭史略》,組織開展了東縱、邊縱後代尋訪革命老區行活動,同時積極籌備拍攝反映黃沙坑村革命歷史的“初心”黨課視頻,組織開展公祭活動,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革命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接力奮鬥。

在紅色遺蹟中汲取創新力量

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各縣(市、區)方法各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創新,大家不但將歷史轉化為課程、將史料轉化為教材、將現場轉化為課堂,更想方設法讓“看、聽、思、悟、行”融為一體,構建出寓教於思、寓教於悟、寓教於行的新型主題教育模式,引導黨員幹部甚至是基層群眾親身感受、多層次、全方位受到感染和衝擊,用無堅不摧的紅色能量,書寫好新時代新篇章。

韶关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曲江區就以紅色文化和徒步拓展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出烏石展如革命老區紅色健身旅遊步道,實現文旅體融合發展,讓基層群眾在行走間身臨其境,將紅色革命精神帶到基層百姓身邊。

主題教育引領紅色建設開展

無論各地各單位如何積極探索新模式、拓展新方法、開闢新路子,實現主題教育時代化、大眾化,最終目的都是要讓黨員幹部從紅色資源中守初心、擔使命,幫助黨員幹部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在工作中激發攻堅克難的精氣神。

韶關市代建局通過在重點項目、民生工程建設一線中建立臨時黨支部,把參與項目建設的黨員進行統一管理,把主題教育延伸到生產一線,充分發揮黨組織在重點項目建設中政治引領、科學決策、攻堅克難的作用,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執行優勢和競爭優勢,把項目建設一線作為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創先爭優的展示平臺,著力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推進重點項目、民生工程的建設。

目前,該局在韶關和暢園項目、韶關紅色教育基地項目成立的臨時黨支部通過“黨建日籤”、講黨課、黨建知識競賽、支部共建、勞動競賽等多種方式,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支部建在項目上”的推動下,兩個項目推進迅速,其中韶關紅色教育基地項目,從韶關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該項目到立項審批完成僅用33天,從項目完成立項至合法合規開工建設僅用93天,創造了韶關最快速度。同時,也在主題教育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之間形成了一個優質“生態循環”。

韶關市各黨組織通過開展紅色教育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讓廣大黨員幹部從一代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蹟、一件件蘊藏著不朽革命精神的文物中汲取歷史養分,把初心使命轉換成銳意進取,成為真抓實幹的自覺行動。

記者/潘俊宇 唐音

見習記者/範永敬

通訊員/黃俊 吳婷 李婷 陳志佳

【作者】 潘俊宇;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