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十年磨一劍”護航高新技術企業任重道遠

股市建言

過去十年,創業板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貢獻了很多鮮活的改革樣本。展望未來,創業板有望與科創板一起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法制化改革的排頭兵。

十年前的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開板;經過十年的發展,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從28家增至776家,總市值達5.6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0.23%。與其上市公司數量及市值相比,大家更看重的是創業板企業的含金量。統計顯示,在現有77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九成,有八成企業擁有自主研發核心能力,七成企業屬於戰略新興產業。

在過去十年裡,創業板在制度創新方面積累了很多“首推”經驗。比如,2013年,創業板首推行業信息披露指引,並全面實行信息披露直通車;再如,根據新興產業特點,創業板先後建立影視、醫藥、節能環保、互聯網遊戲等行業信息披露指引。這一分類舉措,有利於提升相關行業和企業信息披露的可讀性、可比性和有效性,也為廣大投資者瞭解創業板企業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參考。

按照目前的市場定位,與尚處創立初期的科創板相比,創業板涵蓋的行業領域更為寬泛,為創業板吸納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成長性的企業提供了良好基礎。近年來,中國不斷推動傳統行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創新需要更多資金,就需要一個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有效解決企業轉型過程中對大量資金的需求,為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及時“供血”。近日,由工信部、教育部、財政部等13個部門聯合發佈的《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鼓勵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上市融資。《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就是設計能力不足已成為影響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瓶頸”。

《行動計劃》出臺,為創業板的發展指引了方向。未來,包括設計類創業企業在內的新興行業有望獲得創業板的大力支持,一大批具有發展潛質的、在設計方面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企業有望登陸創業板,拓寬自己的融資渠道,同時成為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標的,從而實現科技企業發展壯大、投資者分享企業成長的“雙贏”格局。

當然,實現上述目標,還需創業板根據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深化改革。比如,對企業上市的現行規定中,創業板對發行人設置了兩項定量業績指標供發行申請人選擇:第一項指標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累計淨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第二項指標要求發行人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對於部分科技創新型企業而言,這兩個上市門檻略顯偏高,未來可考慮借鑑科創板的經驗,適度降低對企業盈利的要求,為更多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敞開上市大門。

證監會近期發佈的信息顯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等一系列改革正在提上日程。這意味著,未來對創業板擬上市企業的審核也將更多地放權給市場。註冊制有利於促進創業板供給側改革,減少人為的“殼資源”炒作,加速優勝劣汰,推動創業板形成“有進有出、進出有度”的良性循環。

2019年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併購重組大門的打開,有望吸引更多資本和高新技術產業進入創業板,同時也為那些暫時身處經營困境的創業板已上市企業提供“重生”的機會。

回顧十年發展經歷,創業板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貢獻了很多鮮活的改革樣本。展望未來發展前景,創業板有望在高起點的基礎上發揮更大作用,與科創板一起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法制化改革的排頭兵。

□畢舸(財經評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