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41位諾獎得主在內的60餘位頂尖科學家、上百位中外院士科學家、青年科學家相聚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3位“新科”諾貝爾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諾貝爾物理學獎)、格雷格·塞門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威廉·凱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來到論壇,並就研究成果做了主旨演講。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在太陽系以外有沒有行星體系?通過現代的方法能不能去驗證其他恆星周圍運行的行星?”米歇爾·馬約爾的提問是對2000多年前希臘哲學家“宇宙中是否存在多個世界之問”的細化。他向在場觀眾展示了一張紅點形成的雲狀圖,並說通過這樣奇怪的結構發現一些新的行星,有的運行週期只有一天,有的質量與地球質量相當或是地球質量的10倍,“這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驚喜,因為它跟太陽系非常不一樣,讓我們發現了宇宙的多元化”。

“人體有1014個細胞,其中每一個細胞都需要氧氣持續提供。供給和需求是如何達到平衡的?”1992年,格雷格·塞門紮在動物細胞內首次發現一種在低氧條件下可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轉錄的蛋白——HIF-1,動物細胞內在氧氣調節機制HIF首次進入人類視野。

格雷格·塞門紮在論壇上表示,HIF-1α、HIF-1β、HIF-2α、PHD2和VHL都是正常哺乳動物胚胎髮育所必需的。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若缺少了HIF-1基因,將導致胎兒死亡。在腫瘤中,氧調節機制被用來刺激血管的形成和重塑代謝,以有效地增殖癌細胞。“HIFs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相關臨床試驗正在計劃或進行中,以評估針對HIFs的抑制(癌症、視網膜病變)或激活(貧血、心血管疾病)的新療法。”

希佩爾·林道綜合徵(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威廉·凱林發表了對VHL綜合徵相關研究的演講。他介紹,大量的醫學實驗室和製藥公司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開發相關藥物上,結果表明HIF-1抑制劑相關藥物對一些患者有較好療效,目前已經有相關公司研發了相關抑制劑藥物,他本人參與的一些公司研發的新藥已經通過相關審查。

主旨論壇主持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總結時強調,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壟斷科學,一些國家建立圍牆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各國閉門造車,停止對話,認為這樣就可以優先於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希望像我們今天這裡的論壇,大家互相分享點子,暢所欲言。”朱棣文說道。

朱棣文從事的激光致冷捕獲技術研究,在上世紀80年代競爭激烈。但他最終取得了諾獎級突破,也是因為分享與交流。當時,在參加學術會議時,一位發言者稱他們獲得了比理論預測低得多的溫度,朱棣文便在午餐間隙與之交流,最後各自獨立有了重大發現。

論壇開幕式上,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共同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揭牌。

“上海中心將為世界科學研究作出傑出貢獻。”羅傑·科恩伯格在致辭時說,當今科學發展呈現出多點突破和交叉互融的基本格局,這樣的趨勢使得開放、協同和共享的合作不但是我們人類應對共同挑戰的基礎,更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前提。(作者:科技日報侯樹文、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