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體啟動上市路演:募資2.23億美元,11月12日於港交所掛牌

據IPO早知道消息,即將赴港上市的香港生物醫藥企業——中國抗體制藥有限公司擬以每股7.6港元至9.6港元發行1.82億股股份,最高籌資金額達到2.23億美元,由中金公司和東方證劵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來源 |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排版 | C叔


此次上市,中國抗體制藥發售架構為全球發售90%以及香港公開發售10%,昨日已啟動全球路演,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於今日至11月5日進行,預計將於11月5日完成定價,11月12日正式掛牌上市。

中國抗體啟動上市路演:募資2.23億美元,11月12日於港交所掛牌

已經進入了路演階段的中國抗體,獲得了雲南白藥以及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的基石投資,分別以5000萬美金和1000萬美金參與了中國抗體的認購,禁售期為6個月。

這也是雲南白藥首次作為基石投資者投資創新藥企業。而高特佳集團則在生物醫藥行業早有佈局,在2017年完成了對復宏漢霖的1.9億美金B輪融資的領投後,在其9月赴港上市時再一次以錨定投資人的身份追加投資。

成立於2001年的中國抗體是一家致力於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針對自身免疫疾病治療的抗體等生物製劑的香港生物醫藥企業,由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前香港生物科技院院長、港交所生物科技諮詢小組顧問梁瑞安博士於2001年在香港創立,主要研製以單克隆抗體為基礎的生物藥,專注於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天皰瘡、哮喘等在內的免疫疾病的治療,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擁有成熟全產業鏈平臺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其研發中心位處香港,生產基地在海口和蘇州,其中蘇州生產基地正在擴建,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

中國抗體啟動上市路演:募資2.23億美元,11月12日於港交所掛牌

目前中國抗體產品管線有6種在研藥物,專注於免疫疾病領域,覆蓋約10種適應症。其中進展最快的為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RA)的 CD22單抗藥物SM03,已處入臨床三期,是目前全球首款及唯一一款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臨床階段抗CD22單克隆抗體藥物,該公司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完成受試患者的招募。此外,SM03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處於臨床一期,針對非霍奇金淋巴瘤處於臨床二期。

其他產品中,SN1011是第三代BTK抑制劑,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天皰瘡,目前在澳洲處於一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一期臨床試驗。而致力於哮喘以及罕見病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的SM17正處於新藥研究階段,擬於2021年第一季度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從研發進程來看,最接近商業化的為其核心產品CD22單抗藥物SM03,而其餘大部分藥物仍在研發及臨床試驗階段。該公司也在招股書中指出,未來會迅速推進旗艦產品SM03走向商業化,在2020年打造一支由約100名僱員組成的商業化團隊。

此次募集資金的50%將用於研發及商業化核心產品 SM03,對管線中其他候選藥物的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生產、備案等,推進研發項目、拓展研發團隊以及開發未在管線中的新候選藥物和多元化產品組合。另外的40%將用於建設蘇州生產基地,其主要用作核心產品 SM03 的商業化規模生產。


中國抗體啟動上市路演:募資2.23億美元,11月12日於港交所掛牌

財務數據來看,作為又一家未盈利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國抗體2018年以及2019年前四個月分別虧損8361萬元和2840萬元。其中研發成本支出為虧損主要原因,2018年及2019年前四個月研發費用達到4728萬和2021萬元。

從行業規模來看,中國生物製劑市場規模增長迅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球市場規模的在2018年達到1137億美金,預期將於2030年達到1913億美金。但在中國市場由於診斷率低並且缺少有效治療方案,2018年市場規模僅僅達到134億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國生物藥市場供應不足。

但隨著生物藥取代NCE成為主要治療方案,疾病診斷率和藥物需求增長以及在政府政策的帶領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國生物藥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可觀,預計將以34.5%的複合年增長率擴張,在2030年達到878億元。

中國抗體啟動上市路演:募資2.23億美元,11月12日於港交所掛牌

儘管市場前景十分不錯,但在目前中國市場,將單抗納入醫保的範圍仍然有限,進行商業化保險覆蓋也具有一定的挑戰。而基於目前單抗市場競爭激烈,頭部梯隊以及國內外藥企也均有此類領域產品正在研發。因此,除了療效外,中國抗體核心產品的上市時間、定價以及商業化營銷推廣也至關重要。當然就成功上市而言,中國抗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先機。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C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