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想快速降蛋白,又不復發?醫生給出3條建議,很實用

蛋白尿既是慢性腎病的標誌性症狀,反過來又是加速腎功能衰竭的“元兇”。由此,蛋白尿是整個腎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對病情的預後有著重要影響。

蛋白的漏出實際上像“漏網之魚”,腎臟內腎小球濾過膜的孔隙就好比漁網的空隙,由於年久失修漁網洞越來越大,漏出的魚也會增多變大,而同樣的道理,腎小球濾過膜受損後孔隙也會增大,導致大分子蛋白物質漏出到尿液中,如果不及時修補,蛋白漏出越多,就會形成大量蛋白尿,此外濾過膜孔隙也會越來越大,如果完全萎縮,也就失去了過濾功能,腎臟的整體功能進而出現衰退。

腎病想快速降蛋白,又不復發?醫生給出3條建議,很實用

降低蛋白尿是延緩腎功能的關鍵,但並非降得越快越好。要長期保持蛋白尿水平的穩定且處於較低水平,給腎友提出3點建議:

腎穿刺可做可不做?早做比晚做好

蛋白尿是多數腎病都存在的症狀,但不同病理類型的疾病具體的腎臟受損部位不同,導致形成蛋白尿的原因也不同,治療用藥也有所差異。

腎病想快速降蛋白,又不復發?醫生給出3條建議,很實用

腎病綜合症類腎病基本上都存在大量蛋白尿的情況,確診病理類型的主要手段是腎穿刺(活檢),通過觀察病理細胞來判斷受損情況。但有些腎友擔心腎穿刺會留下後遺症,便盲目拒絕腎穿。在用藥方面治療方面主要靠試,如果這個藥不行就換那個藥,一來二去就耽誤了治療時間。

如果腎穿刺查出是腎臟炎症早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時治療後,蛋白尿往往能恢復正常水平,但如果穿刺出部分腎細胞已纖維化、硬化,不應該隨意用免疫抑制劑藥物,而主要考慮如何改善腎臟血流的情況。所以,別盲目的拒絕腎穿刺,該做還是得做。

腎病想快速降蛋白,又不復發?醫生給出3條建議,很實用

高血壓沒症狀?該吃藥也得吃藥

腎臟代謝出現問題後,導致體內水鈉瀦留,會導致血壓升高,主要發生在腎病3期階段。長期血壓升高會造成血液流通速度變化,腎臟內血液信號差,對腎小球等細胞不利,也會損害腎功能,從而加重蛋白尿。

因此蛋白尿患者也必須控制血壓的穩定,及時血壓升高後沒有明顯的頭暈、頭痛等情況,也要及時服藥,高血壓對腎功能的損害及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因此早用藥早控制對保護腎功能更有利。此外,有些藥物如普利、沙坦類的降壓藥也具有降蛋白、護腎的作用,對延緩病情也有不錯的效果。

正常情況下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最好,60歲以上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限制,年輕患者如果蛋白尿超過3.5g,儘量把血壓能降到125/75左右更好。

腎病想快速降蛋白,又不復發?醫生給出3條建議,很實用

吃藥就可以了?這些行為要不得

降低蛋白尿,一方面要抑制腎臟炎症,主要通過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劑的藥物,來消除炎症,達到降蛋白目的。另一方面,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也是為了降低腎臟炎症頻發的,造成蛋白尿的波動。

有不少腎友堅持服用激素等藥物,蛋白尿也能降下來,但總降不到理想的狀態,或者過段時間發現又升高了。

其實除了單純吃藥治療,腎友一些日常行為也可能會影響蛋白尿的穩定。比如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之前可能沒生病也習慣了,但是生病後,本身免疫力低,如果長期睡眠不足不僅會大大降低免疫力,還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也會加重蛋白的漏出。

還有日常飲食仍保持高蛋白高鹽高脂的重口味飲食習慣,除了直接加重腎臟負擔,不嚴格控制攝入蛋白質,會直接加重蛋白尿,此外高鹽、高脂飲食,會影響腎友血壓等指標的問題,也不利於控制體重,這些後果都會直接作用於腎功能,最終造成蛋白尿增加。

所以要維持蛋白尿穩定,不僅是治療用藥,還要從多方面綜合治療,效果才更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