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入行時不知道造車需要資質,以為造出來到中汽中心檢測合格了就可以買,到現在運行著造車新勢力中鏈條最長的企業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企業的風格與創始人的性格一脈相承。

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主流類型:一是互聯網人,李斌、李想、何小鵬;二是汽車營銷人,付強、戴雷、張海亮;三是工程師,陸群、朱江明、黃希鳴。

三大類型各有各的style,比如工程師人狠話不多,乾的往往是互聯網人、營銷人不敢碰的事兒。中國汽車業到目前為止僅有的兩款量產電動跑車都是工程師弄出來的,陸群的前途K50和朱江明的零跑S01。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前途K50

這個行為足以吊打喜歡拿夢想說事兒的友商——你們敢造一輛誰都夢想過但是誰也不知道能賣出去幾輛的跑車嗎?當然,這可能並不是針對友商,而只是不自覺地延續了工程師跟銷售不共戴天的傳統。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零跑S01

任性要付出代價,至少是風險。從媒體統計的2019年前9個月造車新勢力交強險上牌量來看,兩家工程師創始人領導的跑車製造商位列第八和第十,跟前三甲分別差了兩個和三個數量級。

零跑S01從6月28號開始交付,經歷了7、8、9三個完整月,累計上牌量509輛,7、8、9月分別為71、166、244輛,呈逐月爬升態勢,但銷量數字仍然小得可憐。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在造車新勢力創始人裡是個特殊的存在,是工程師但與汽車無關,是IT工程師、大華股份主要創始人之一,還曾任杭州摩托羅拉科技有限公司業務運營總監、總經理,親身經歷了摩托羅拉死磕諾基亞、然後一起被蘋果乾掉的時代切換,所以在採訪中,他常常會用手機行業的那場革命來類比汽車行業。

互聯網、營銷人、工程師造車誰更有可能成功?或者如果成功也是個人的成功、與群體標籤毫無關係?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首次採訪朱江明是2017年11月,坦白說,當時零跑團隊給記者的直觀感受是對汽車業知之甚少、盲目自信。在隨後的報道《讓大山走向穆罕默德的造車新勢力》中,我們沒有過多點評這家新企業,只客觀轉述了朱江明對公司的介紹和對汽車行業的觀點,然後用一個典故和一句“要麼改變行業,要麼零跑自身需要改變”中表達了當時的感受與判斷。

2年後再採訪,朱江明承認剛殺入汽車業時“對汽車行業的認知確實非常少,很多事情沒有考慮到”,例如不知道汽車生產和銷售需要准入資質、對造車的鉅額投入估計不足。

不知道行業有準入資質就殺了進來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在朱江明創業過程中是常態,“2000年我進入安防領域的時候,去市場上買攝像頭,我連指標都提不出來。2015年我剛想做汽車的時候,真不知道汽車有哪些專業,我去招人,要招哪些人是一抹黑。”

十幾年過去,從不知道攝像頭指標到把大華做成視頻監控和安防行業全球第二,這個過程給了朱江明進入新領域的信心和行為模式——“很多東西不是一定要用國外的技術,而是要搞更多的創新,我們的很多創新都已經成為了全球的一種標準。這個過程讓我更有信心,覺得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去做國外一樣的東西,特別是人工智能。”

進入汽車業的理由,除了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的“感受到智能電動汽車機會”,另外一點是大華在智能交通、電子設備方面的技術積累和自研軟硬件可以應用到汽車上,朱江明認為這一點零跑比許多造車新勢力甚至傳統車企更有優勢。

零跑S01上運用了靜脈解鎖和人臉識別,前者是全球首次在汽車上運用該技術,後者是大華最擅長的強項——大華曾獲得過國際人臉識別公開測試機構LFW測試第一名,領先於Google、Facebook、face++等企業。

兩年前汽車商業評論對朱江明和零跑的判斷有對也有錯,對的是他們確實對汽車業認知不多,錯的是忽略了新進入者的學習速度。

從2015年9月開始招聘組建團隊,到2015年12月24日正式註冊,零跑用不到四年時間實現了第一款車上市交付。朱江明對這個節奏的評價是“不能算慢,也不能算快,是一個適中的車企”。

“要麼改變行業,要麼零跑自身需要改變”後續都在發生,零跑在改變,反應和頻次很快。最近的是S01開始交付後,受到一些供應商產量和質量的約束產能提不起來,零跑果斷切換供應商,預計從10月起產能就會有較大提升。用戶的反饋也在利用OTA升級去滿足。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不變的是朱江明的自信和自傲。2019年整個汽車行業進入寒冬,在行業高峰期加入造車新勢力大軍的創始人中已經有人直言後悔,也有人撐不下去出讓了企業控制權,朱江明對已經開賣3個月但銷量數字慘淡的首款產品仍信心爆棚。

“這款車的目標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持續地能夠賣到5年、10年,甚至20年,類似於凱美瑞等。不斷每年改款,兩年、三年大改款,或者說五六年的更新換代。我相信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多的競爭對手來跟進這個車型,這也是一個好處,所以這款車是未來可期的。我們也在不斷提升它的品質,接近國外的一些像豐田86等這樣的經典車型,這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

這種強烈的信心不只是對一款車型,還對零跑和造車新勢力群體,“我覺得新勢力不是沒有機會,是有機會的,就看你自己怎麼做,這是一場長跑,你要有這樣的一種膽略。比如,零跑今年可能也就是賣幾千臺,但是大眾的純電動也可能就賣這幾千臺,豐田也就賣這麼多,是不是?”

這股信心還擴大到了整個電動車、整個中國,“我們很有信心在電動車這個領域去深耕。我們不要去硅谷設研發中心,不要去慕尼黑設研發中心,我們中國的工程師足夠優秀,特別是在電子、智能化、控制這些領域的技術,是遠遠超過一些美國的公司。”

“中國的技術和國外,目前是平起平坐的,只是說創新能力或者想法會少一點,但是更多的應用,中國的能力絕對是不差的。”這種心理強勢或許是在某個領域做到全球第二帶來的。

其中一個底氣在於資金。零跑兩輪Pre-A、A輪分別融資4億元、25億元、11.2億元,累計融資約40億元,正在進行B輪融資。

融資額相比頭部造車新勢力並不高,零跑強在資金效率。“加上建工廠的10多億,零跑到現在一共花了20多億。”朱江明告訴汽車商業評論。這個數字只是頭部友商的1/10。

朱江明專訪的其他重要信息見採訪實錄節選。

關於銷量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朱江明:零跑S01是在7月份開始交付的,在整個交付的過程當中,也經歷了一些曲折,受到我們一些供應商的產量和質量各個方面的約束,所以我們的產能一直沒有提上來。我相信從10月份開始,通過一些供應商的切換,產能會有很大的提升。

這既是一個壞事,也是一個好事,好事是什麼?前期我們的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一些改善的意見建議,我們通過這兩三個月從軟件和功能方面跟上來,剛剛這一週我們也做了一個OTA,讓我們的產品更加成熟,所以我說這既是一個壞事,也是一個好事。未來的話,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銷量能夠穩定的往上增長。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這款車是沒有2B端的業務,純粹是2C端的,說明我們的量就代表C端用戶對我們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是真實的數據。

第三點,我們的模式決定了我們沒有做經銷商壓庫,我們的模式是以地區為單位的城市合作伙伴,做整一個區域的佈局,來進行銷售和推廣。我們不壓庫,我們的展示中心只有少量車,完全是以銷定產的模式。

我們不去追求某一個月的數量如何地好看,而是著重於我們如何有穩固的增長。今天我也在會上講了,這款車的目標不是一年兩年,而是零跑S01持續地能夠賣到5年、10年,甚至20年,類似於凱美瑞等。不斷每年改款,兩年、三年大改款,或者說五六年的更新換代。

我相信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S01這款車型,不會有太多的競爭對手來跟進這個車型,這也是一個好處,所以這款車是未來可期的。我們也在不斷提升它的品質,接近國外的一些像豐田86等這樣的經典車型,這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

這款車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或者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是會有它的市場。我始終堅信,中國汽車市場會往兩個方向去發展,一是前期買了一些比較小的A級車或者更小的A0車的用戶,他的家庭需要拓展第二輛車,那可能就是B級車或者大一點的車,這是消費升級。

還有一類用戶,家裡已經有一輛B級車,或者是一輛大型的SUV,買第二輛車的話會去考慮小巧一點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們的A0級的市場或者A00級的市場,未來還是有前景的。

我們今年比原來的預期是要慢一些,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實際上零跑是在運行一條鏈路最長的一條造車企業,比蔚來以及其他幾家更長,蔚來還有動力總成、工廠,相對還長一點。我們比他們還增加了中控大屏、大燈以及裡面的整車控制器、車門控制器等等,所有和電相關的東西全部是我們自己研發的,這增大了鏈條的長度。

任何一個東西如果說沒有研發完善,你都不能出整車,當然不可能交付。我們的公司是2015年9月份剛開始招人,真正的公司註冊日期是2015年12月24號,才真正開始運作零跑,4年左右,我們就開始了整車的銷售,我覺得我們不能算慢,也不能算快,是一個適中的車企。

關於工廠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朱江明:我們原來一直規劃在金華建工廠,因為由於資質的原因,金華的工廠更多以零部件的形式出現,包括我們的動力總成的車間。今天在小展廳給大家展示的所有零部件,和動力總成電池相關的都是在金華工廠生產的,那些傳感器(雷達、一體化的交互車機、儀表等電子零部件)是在我們旁邊不遠的富陽工廠,那是我們大華的工廠,大華電子工廠佔地500畝,有將近4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非常現代化。

金華工廠除了核心零部件以外,我們也規劃了衝、焊、塗、總四個車間,現在是衝壓、焊裝、塗裝在那裡製造,最終的總裝是和長江合作,在杭州的長江汽車工廠進行總裝。

我相信我們的工廠,從現代化、自動化到廠房整個設計等各個方面,在業內都有它獨具一格的優勢,我想再等一段時間也邀請媒體去我們工廠看看。

如何在市場寒冬活下去?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朱江明:十年前智能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和今天汽車市場中電動車的佔有率是差不多的。可能今天電動車的佔有率比十年前智能手機的佔有率還略高一點。

你去看2009年,蘋果可能才剛剛推出帶觸屏的手機,大家更多用的是像摩托羅拉“刀鋒”這樣的手機,那時候還是按鍵的,不是觸屏的。那時候的手機是換電池的,是鎳氫為主,要用完了才能充;而且原來按鍵用慣了,用觸屏肯定不習慣。十年前的智能手機和今天的電動車是一樣的。

我想未來的電動車,不一定就是現在的大眾或現在的豐田。因為中國很多企業,它在電動車領域的技術積累,一些新的想法,在客戶心目中的地位,都是超越這些傳統的車企,類似於當年的蘋果超過諾基亞一樣。

我覺得新勢力不是沒有機會,是有機會的,就看你自己怎麼做,這是一場長跑,你要有這樣的一種膽略。比如,零跑今年可能也就是賣幾千臺,但是大眾純電動也可能就賣這幾千臺,豐田也就賣這麼多,是不是?

星火可以燎原,積少成多。只要你能夠堅持,不斷去積蓄自己的能量,去夯實你的技術基礎,你的產品是過硬的,是越來越被用戶接受的,那我相信總有成功的一天。

從開始做零跑到現在,對汽車的認識有什麼變化?

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億

朱江明:那個時候的認知,對汽車行業的認知確實非常少,很多事情沒有考慮到。比如說牌照的問題,肯定是沒有考慮到的。因為我們是電子安防行業起家,以為最多就是像公安部檢測一樣,到中汽中心檢測完了,合格了就可以賣了。沒想到還有存在工廠都不能建的問題,還需要許可,這些是我們原來是考慮不足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鉅額的投入,我覺得這是我們早期所沒有太多去考慮的。當然,目前會面臨比如說融資的問題,將來市場的問題,那我覺得這都是暫時的,首先要相信我的產品一定要做好,至少我的產品是讓大家所滿意的、所喜歡的,因為是2C的市場,總會有市場。

你有了市場,總會有人投資,總會有希望。同時我覺得我們未來要更聚焦。將來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是做四款車,也不增加新的車,就是我們的三個平臺。

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已經開始賣的S01,還有明年一季度進入市場的是T03,是A00級的類似於長城歐拉的這樣一個尺寸的車,我們也是比較期待有一個好的市場表現,因為那款車的整個設計、質感各個方面都對標現在的Smart 、mini這樣一類車的水平。還有後面就是我們C平臺的兩款車,是B級的SUV和轎車。

我們未來就是圍繞這四款車,如何把它們做好、做精、做專,得到用戶的認同。還有就是我們核心的零部件,我們去發揚光大,除了我們自己,也可以共享給合作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