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潮汕人建房屋奉伯爺的由來嗎?

潮汕民間,每逢建設房屋,必先在屋基上用幾塊灰磚或幾塊瓦片搭一個簡陋神座,用一段青竹夾上三頁紙鏹豎插其間以奉拜,.謂奉“伯爺”。所奉“伯爺”直至房屋建成舉行“謝土”儀式後,才將其撤去。另外,在各鄉里的村頭路口,也另有一小座“伯爺廟”。住居在其轄內的鄉民,每逢初一、十五向其上香供拜外,逢年過節,更當備上酒肉粿品敬奉,尤其是每年農曆三月廿九日“伯爺公生日”,敬拜之禮品更是特別隆重,甚且多有演戲敬神的熱鬧例俗。

民間百姓為何這麼崇奉伯爺呢?

追溯歷史,伯爺原名叫伯益,是遠古時期帝堯、帝舜、後禹三代之賢人,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澤的虞官。相傳帝堯時黃河氾濫,洪水為害,堯起初使鯀治水,治了九年而無成效。及後,舜另使鯀之子後禹治水,命伯益掌管火器,以火燒除草木荊棘成耕地,再而教民耕種。及至後禹帶領治河隊伍治平洪水之後,先民們便陸續從山上搬遷到平原耕種、住居。開初平原沒有住的地方,伯益便教民砌石壘土為牆,以茅蓋頂為室。後來,舜受堯禪位後選任九官,伯益便又受命為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澤的虞官。

你知道潮汕人建房屋奉伯爺的由來嗎?

遠古時期的天下,是民眾共有的公天下,管理天下大事的主管人(後人稱之為帝)由民眾推舉賢能者擔任,例行禪讓制度。如唐堯禪位給虞舜;虞舜禪位後禹;後禹選定伯益為繼位人。後禹死後,本當伯益繼位管理天下,但眾百姓因感激後禹治水大功,遂擁立禹的兒子啟為掌政人。伯益也主動將政權交給夏啟掌管。夏啟臨死時,卻不再遵循前人禪讓的成規,而把帝位傳給其子太康。從此以後,便一代代的傳下去,“公天下”一變成為“家天下”,國中民眾都成了帝王的奴隸,而且,帝王對民眾的壓榨越來越專橫殘暴。

你知道潮汕人建房屋奉伯爺的由來嗎?

後來,民眾深感“家天下”大不如“公天下”自由平等,由是,紛紛懷念起本當受禪而沒有繼位的伯益來,再而追念他曾教民播種、造屋,且受虞舜任命為掌管山澤的虞官,便一致尊奉他為大地之神,到處建廟供上伯益神像以奉祀,祈求他保佑合境平安、六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風俗,就一直相沿下來。年代一久,人們也就漸漸把伯益叫成“伯爺”,把“伯益公”呼為“伯爺公”了。

你知道潮汕人建房屋奉伯爺的由來嗎?

就因人們一直把伯益奉為土地之神,故而所到創鄉立業之處以及建造房屋之前,都必先建“伯爺廟”奉祀,以祈基業昌盛、工程順利。就是潮人到外洋謀生,一在那裡L地定居,也先建座“伯爺廟”以鎮土。所以,奉“伯爺”可說成了我們潮汕人的固有傳統。至於“伯爺廟”總建得極其低矮簡陋之原因,這也正好是人們為了象徵古昔初創建房屋時之簡陋模式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