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步輦圖》出自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之手。畫中內容是唐太宗乘步輦接見來唐議娶文成公主的松贊干布的使者、相國祿東贊。值得一提的是閻立本的筆法線條不再是晉時的“春蠶吐絲”,換而代之的是細勁堅實、凝重有力的鐵線描。他又善用硃砂、石綠,將相生相剋的冷暖色調調和成“綃銀作月色布地”。中國人物畫至此終於從六朝的“跡簡意淡”逐步走向了“煥燦而求備”的盛唐畫風。

當時閻立本已在朝中做官,且因畫技知名。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幅畫極有可能為他本人親眼所見。這對今天的我們瞭解這一歷史事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信息。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於18歲時創作。王希孟為北宋畫院學生,後被招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親自傳授,半年後創作此畫,不就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此幅畫作構圖周密,色彩絢麗,用筆精細。自然景色中的山巒、合川、光線、草木,禽鳥,虛實結合,疏落有秩,主次分明。既繼承了青綠山水畫的固有傳統,又融了自己的藝術特色。這也是王希孟唯一的傳世之作。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絹本,長528.7釐米,寬25.2釐米。此圖描繪的是北宋時期汴京的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場景。當時汴京繁盛,經濟發達。但作者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長卷繪有人物上千,房屋、橋樑、船隻眾多。繪畫工程之浩大,細節之精緻,無不令人歎為觀止。西方和日本曾有人把這幅近代以來最為知名的中國國畫稱之為“中國的蒙娜麗莎”,以示其可媲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橫636.9釐米,縱22釐米。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晚期創作的名作。畫作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水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變化。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歷時三年完成,並贈與無用師。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漢宮春曉圖》(全卷)該畫為中國明代“吳門四傑”之一的仇英所作。仇英文化修養不博,但摹古功底深厚,尤擅長工筆重彩人物與青綠山水,作風嚴謹不拘。此圖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用長卷的形式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各色人物共115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讚美。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是為數了了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傳世真跡之一。具有極其珍貴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作者是唐玄宗時的宰相韓滉,史書記載他廉潔公正,振農勵耕,所以這幅畫以牛為主題可能也有鼓勵農耕之意。畫中五頭牛,線條簡潔自然,筆法老練流暢,極富藝術表現力。同樣以動物畫知名的趙孟頫在題記中也贊其為“神氣磊落,稀世名筆”。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百駿圖》是康熙年間的人物畫家郎世寧(意大利人)的作品之一。此畫寬102釐米,長813釐米,描繪的是姿態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遊息的場面。全卷色彩濃麗,構圖複雜,形象逼真,風格獨特,別具情趣。郎世寧以中國傳統畫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視法及西畫顏料,極具立體美感。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虢國夫人遊春圖》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原作已佚,現存的是宋代摹本,絹本設色,因金章宗完顏璟判斷失誤而題為宋徽宗摹本。《虢國夫人遊春圖》重人物內心刻劃,通過勁細的線描和色調的敷設,濃豔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滯。全畫構圖疏密有致,錯落自然。人與馬的動勢舒緩從容,正應遊春主題。畫家不著背景,只以溼筆點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瀠清新。圖中用線纖細,圓潤秀勁,在勁力中透著嫵媚。設色典雅富麗,具裝飾意味,格調活潑明快。畫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唯一傳世畫作。現存作品為宋摹本。該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象力。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如果此生你能看過這十副傳世名畫你就真的可以無憾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