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收回的“三無”散蜂,為什麼不到1天就死亡?養蜂人這樣解釋

導讀:對於山上收來的散蜂,在無王無子無蜜的情況下,想要養殖成功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並不是說沒有養殖成功的可能,只是

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這些蜜蜂的用途並不大,還不如我們好好養殖自己的蜜蜂,讓蜂王多產卵,多分蜂來得合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從山上收來的野蜂不到一天就死亡,飼餵的時候蜜蜂為什麼會躁動。

山上收回的“三無”散蜂,為什麼不到1天就死亡?養蜂人這樣解釋

散蜂的壽命有多長?

上面蜂部落說了,我們從山上收集的散蜂,意義不大,其實不大的一個原因主要是這些散蜂的壽命比較短。一般從山上要能夠收集散蜂,方法就是通過採用容器裝了引誘蜜蜂的糖水來讓蜜蜂大量採集,當蜜蜂多了的時候關閉容器,達到我們收集散蜂的目的。不管是哪種方式收集的,其實這些散蜂的壽命我們都是可以預估的,別說收集來一天就死亡,就算存活,時間也最多20天左右。

為什麼我們收集來的散蜂壽命只有20天呢?這主要是由於蜂群中的蜜蜂分工導致的,蜂群中的工蜂有精細化的分工,對於我們可以在山上看到的蜜蜂來說,這些蜜蜂的壽命其實只有28天左右,因為我們可以在山上看到蜜蜂,說明蜜蜂還可以採蜜,採集蜂的壽命在流蜜期平均壽命只有28天,短點的甚至只有26天,而一隻蜜蜂想要外出採蜜,首先要經過認巢試飛,擁有一定的飛行能力,那麼一隻蜜蜂出房以後,要能夠達到認巢試飛完成,還擁有一定的飛行能力,最少這隻蜜蜂的日齡也在一週以上,而這裡耗掉了一週,蜜蜂的壽命就只剩下20天左右,但是我們從山上收集到的散蜂,未必每隻都是7日齡的蜜蜂,所以這些蜜蜂的壽命,就算我們養殖成功,也很難超過20天,

這是我們收集散蜂沒有意義的一個原因。

山上收回的“三無”散蜂,為什麼不到1天就死亡?養蜂人這樣解釋

“三無”狀態的蜜蜂生活方式

上面說了是無王無蜜無子的蜂群,我們就簡稱這種蜂群為“三無”蜂群,雖然我們通過手段把不同蜂群的蜜蜂裝在了一個蜂箱裡面,但是這些蜜蜂實際上並不是來自同個蜂群,每隻蜜蜂都想要找到自己的蜂群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在白天的時候一旦我們打開蜂箱,蜜蜂立刻四散飛走,而且不會再回來。

對於散蜂來說,由於沒有蜂王信息素和幼蟲信息素的影響,這些蜜蜂並不會結團,而且長期保持躁動狀態,這對於蜜蜂體內的營養消耗是巨大的,一般很快就會把體內的營養消耗殆盡,最後蜜蜂就只有死亡。這與分蜂團不一樣。

為什麼分蜂團的蜜蜂幾天也不會死亡?

對於分蜂團來說,分蜂的時候蜜蜂都吸取了大量的蜂蜜,而且分蜂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正常行為,蜜蜂並不會被激怒,對營養的消耗較小,而且這些蜜蜂停留的時間並不長,在找到適合的位置以後,工蜂立刻開始築巢,積極採蜜,很快蜂群中的蜂蜜和花粉就供應上,在安穩狀態下,以工蜂吸取的蜂蜜能夠維持蜂群短時間的需要,並不會導致蜂群死亡。

山上收回的“三無”散蜂,為什麼不到1天就死亡?養蜂人這樣解釋

對於我們收集的散蜂來說,由於蜜蜂被激怒,未必就會吃我們餵養的糖漿,蜜蜂相當於處在一個不安全狀態下,他們感受到了自己受到威脅,在這個時候蜜蜂自然是逃命要緊。其實收集散蜂養殖的方式蜂部落嘗試過,是可以成功的,但是我們要把蜜蜂轉移到最好10公里之外,而且要及時介入子脾、蜜粉脾和王臺,同時對蜂群進行短時間幽閉,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蜜蜂死亡率,

可以利用到部分工蜂,但是對於一個有經驗的養蜂人來說,這點蜜蜂作用並不大,還是自己養殖好蜂群,多分蜂來得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