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武俠小說的泰斗,金庸老爺子,離開我們一年了。

大師雖已去,他留給我們的武俠江湖,卻依舊綺麗夢幻。

今天,阿谷君想分享一篇紀念金庸先生的文章,讓我們一起感受刀光劍影中的俠骨柔腸。

——by阿谷君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文 | 滿喜喜


我們從小看老爺子的作品,之所以看得入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老爺子的故事裡,感情線永遠佔據著劇情相當大的比重,甚至能主導故事的走向和結局。

所以除了男生,很多女生也喜歡追看金庸劇。

因為就連武俠世界裡的男女情愛,彷彿都帶著一襲果決英氣,像是張敏在白馬上的驚鴻一瞥,格外抓人。

沒有人不喜歡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也沒有人能不被英雄美女的纏綿悱惻所吸引。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論起風格,古龍是冷豔,梁羽生是古典,而金庸毫無疑問是多情。

《書劍恩仇錄》因為是早期作品,尤其可以看出金庸對“情”的思考,整部書彷彿就是一出發生於皇宮和江湖夾縫間,愛恨糾葛的家庭倫理劇。

陳家洛的哥哥是乾隆,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香香公主姐妹兩個,都喜歡陳家洛,可陳家洛為了事業,又把香香公主獻給了乾隆,故事最後,香香公主自殺,陳家洛挾持福康安脫身,出逃西域。

這種親情、愛情、友情、兄弟情、家國情的錯綜複雜,是先前武俠小說中,從未出現過的,老爺子由此奠定了自己獨特的武俠風格,那就是:

人間有情,情比天大。

所以金庸小說中最出彩的人物,毫無例外,都是痴情種,李莫愁如此,黃藥師如此,個個如此。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多情自古傷離別


不管過了多少年,一想到金庸,我腦海中最先浮現出的,依然是那些刻骨銘心,蕩氣迴腸的愛情傳奇。

初次見到周芷若這個名字,只覺得美極了。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專門去翻了字典,所謂芷,是白芷,一種香味令人止步的草;所謂若,是杜若,花期極短,只開一夜,美麗但轉瞬即逝。

老爺子單用一個名字,就點出這個傾世佳人清冷的氣質。

人如其名,她本可以找到一個敬她愛她的男子,讓她如香草一般被呵護。

可是天意弄人,讓她遇見了張無忌,一個從來不缺桃花運的少年英傑,漢水舟中給他餵過的飯,終究比不上那個驕縱胡女給他下的毒。

光明頂上,她鳳冠霞帔,滿心歡喜,以為終於,能跟那個傻小子一生一世了,可是趙敏來了,用一個不能推脫的理由,奪走了她的丈夫。

之後的她,換了心腸,再不是曾經清逸如仙的少女,而是明教的死敵,心狠手辣的峨眉掌門。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這樣愛而不得的感情,老爺子筆下不知寫了多少,一樁樁都是泣血的篇章。

李莫愁被愛人背叛,應了“生離”,梅超風的愛人慘死,是為“死別”。

高中讀《射鵰英雄傳》,沒看多久,我就看不下去了,因為太虐心。

楊鐵心被官兵圍殺,丟了妻子包惜弱,賣藝尋妻十八年,重逢不過數日,就被迫在逆子楊康面前,用家傳的鐵槍自殺,穿心而死。

我至今忘不掉他們手腕相交的畫面,我寫到這裡,還是傷心。

阿紫問喬峰:“她有什麼好,我哪裡及不上她,你老是想著她,老是忘不了她?”蕭峰平靜地答:“你樣樣都好,樣樣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蕭峰說:“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就只有一個阿朱。”


郭襄在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終生,而張君寶在少室山下,望著郭襄的殘影,紅了眼眶。

一百年後還是念念不忘,入了道,當了武當開派宗師,還是放不下。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不可得的愛情猶如此,悽絕到令人神傷,那圓滿的愛情呢?


抱歉,老爺子從來沒有寫過很圓滿的愛情,哪怕最終修成正果,也一定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吃夠愛情的苦,才能品到愛情的甜。


最折磨讀者的一段愛情,恐怕就是《神鵰》裡的姑姑和過兒。


他們被所有人反對。世俗禮教,情花劇毒,十六年天涯相隔,一關一關闖下來,才終於在故事結尾,變成了一對誰也分不開的神仙眷侶。


還記得書裡,小龍女不諳世事,連表白都是可愛嬌憨的:“你姓楊,那我便姓柳吧。”


而楊過立誓,就算被砍一千刀,一萬刀,他也要小龍女做他的妻子。哪怕後來斷了手,白了頭,身中劇毒,他也依然拼命做到了。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老爺子寫了那麼多愛情,自己的情路卻還是坎坷,老爺子曾造出一個叫餘魚同(與餘同)的角色,是個青年才俊,英俊瀟灑,然而他卻愛上了一個有夫之婦。

聯想到金庸早年跟夏夢的情感糾葛,箇中深意,耐人尋味。


換個角度想,老爺子之所以能寫出如此悽美的愛情,大概,也正是跟老爺子坎坷的情路有關吧。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書卷多情似故人


除了愛情,老爺子早年的人生際遇,使他獲得了遠超常人的閱歷,有厚度的生命,也讓他對人世間的其它情感,有了更深刻,更超越的理解。


1976年,金庸在美國留學的兒子查傳俠為情自殺,時年19歲。


老爺子對這個兒子非常看重,愛護有加,兒子在生前,給他打了多次電話,希望跟他說說心事。

但金庸當時忙於事業,總是匆匆掛斷電話,以至於兒子去世的消息傳來時,老爺子如遭雷劈,傷心欲絕,自責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認真聽兒子講話。


那些對逝去愛子的舐犢情深,對親人陰陽相隔的切膚之痛,一滴不漏,全都被金庸寫進了書裡。


謝遜對張無忌,黃藥師對黃蓉,都是愛得深沉,愛得毫無保留。


張翠山死時,他的師父張三丰老淚縱橫,雙手抱著張無忌,望著張翠山的屍身,悲痛的說:

“翠山,翠山,你拜我為師,臨去時重託於我,可是我連你的獨生愛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歲有甚麼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甚麼用?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這也是整部書中,張三丰唯一流淚的場景,除此之外,這位宗師再也沒有失態過。


趙敏為了張無忌,與父兄斷絕關係時,不敢多看父親一眼。她的父親汝陽王,轉身緩緩地走下山去,左右牽過坐騎,他恍如不聞不見,並不上馬。走出十餘丈,他突然回過身來,說道:“敏敏,你的傷勢不礙麼?身上帶得有錢麼?”趙敏含淚點了點頭。汝陽王對左右道:“把我的兩匹馬牽給郡主。”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其實金庸,又何嘗不想兒子只是離開了他。

只要他一轉身,還是能遠遠看到兒子的背影,像汝陽王一樣,為孩子噓寒問暖,打點人生。


至於友情,老爺子位列香港四大才子之首,互相之間,關係極好。

有段時間,四個人經常勾肩搭背地在香港出現,到處吃喝玩樂,次次都是金庸結賬,從無怨言。


倪匡、黃霑的事業多承金庸提攜。蔡瀾更是金庸最知心的朋友,兩個人作伴旅行,環遊了半個世界,而蔡瀾最初在港成名,就是因為在金庸的《明報》寫專欄。


老爺子對朋友,是真的掏心掏肺,兩肋插刀。


連小說都可以交給倪匡代寫,雖然把阿紫給寫瞎了,他也只是一笑而過,隨手就把故事圓了回去。

這種不計代價的友情觀,在書中也被寫得淋漓盡致。


曲洋、劉正風,高山流水遇知音,臨死之前合奏了《笑傲江湖》曲,曲洋最後慨然道:

“今後縱然世上再有曲洋,不見得又有劉正風,有劉正風,不見得又有曲洋。就算又有曲洋、劉正風一般的人物,二人又未必生於同時,相遇結交。”


之後他們便棄世而去,同赴黃泉。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誰又能不羨慕他們擁有這樣的友情?


老爺子1937年開始,就為了躲避戰禍顛沛流離,對國家與個人之間,那種不可分割的家國情,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


他深深地明白,只有人人都堅定地維護國家,國家才能穩固,不被敵人打垮,也只有一個穩定的國家,才能讓國民安居樂業。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所以書中經常會有戰亂背景下的人物群像,尤其以“射鵰三部曲”最為宏大。

宋元明三朝更迭,百姓和英雄,都在歷史的車輪下賽跑,誰都逃不過時代之手的操縱。


縱使中原大地豪傑無數,卻依然被金人蒙人的鐵蹄,肆意凌辱,像極了1937年的中國。


《神鵰》裡,郭靖守襄陽的時候,指著西邊的隆中,說那是諸葛亮隱居之地,又說自己沒有諸葛亮的智謀,只能學諸葛亮的忠君愛民。

至於襄陽守得住,抑或守不住,全交給這八個字好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多年後,襄陽城破,郭家三代盡歿,滿門英烈,只剩郭襄一人,揹負著家族使命,在世上寂寞獨活。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這恐怕,是金庸筆下家國情最濃烈的一個場景了,一個正直老實的郭靖,和一個聰明絕頂的黃蓉,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保衛家園,以身殉國。


每當我看到書中,這些想要憑一己之力,一派之力,拯救天下蒼生的人們,就總是會熱淚盈眶,因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俠,真正的英雄。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明月有光人有情


至於我,我最忘不掉的一段金庸情,是小昭與張無忌。


他們甚至算不上愛情,可讀了原著的人,誰不曾為了小昭的離去而傷感。

那個溫柔如水的女孩,替她最愛的公子去了遠方,千言萬語凝噎,只能用一個吻來跟張無忌告別。

從此伊是聖女,遠在波斯,與中國的明教教主,死生不能再見。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她是多麼愛她的張公子啊,可是為了不再帶給他危險,她只能回到故鄉去,去做一個孤零零的聖女。


她說:“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順遂。”


張無忌說不出話,轉身回了船裡,只留她一個人在海面默默流淚。


“但見小昭悄立船頭,怔怔向張無忌的座船望著。兩人之間的海面越拉越廣,終於小昭的座艦成為一個黑點。終於海上一片漆黑,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


我讀這一段時,只覺得悲慟愈是壓抑,就愈是難以抑制,有種驚心動魄的殘酷之美。


老爺子用最冷靜的手法,把最濃烈的感情,引爆在了波瀾不驚的海面下,炸得我頭暈目眩,不愧是大家手筆。


我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最恰當的,概括金庸筆下形形色色的感情。

直到我重讀《神鵰》,才發現他早已把“情”字的總結,放在那裡了,只是當年的我看不懂罷了。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老爺子寫《神鵰》時,饒有興致地創造了一種毒物,即絕情谷裡的“情花”。


原文這樣寫: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萬分小心,也不免為其所傷。多半因為這花兒有這幾般特色,人們才給它去上這個名兒。


這種毒很有趣,人無慾無求時,它不是毒,一旦人動了心,它就是劇毒。


越相思,越折磨,越愛戀,越痛苦,無休無止,直到“情毒”侵蝕經脈,把人毒死。


而這毒的天然解藥,名叫“斷腸草”,換言之,只有斷腸之痛,方能解絕情之苦。


人自然是不能斷腸的,所以情也是不能斷絕的。


這些話細細品咂,意味深長,如果我們真的做不到一見鍾情,從一而終,反不如去坦然面對世間的諸般人情,一切皆是無常。

如果把所有經歷過的感情,都留在心底,那將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無人能擔。


文章的結尾,便用老爺子寫在《神鵰》裡的一句話吧: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斯人雖已逝,老爺子的作品仍然熠熠生輝,帶給一代又一代江湖兒女,生生不息的溫暖。

文章末了,再與大家分享20句金庸先生的金句,一起懷念他筆下的江湖。

1.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2.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倚天屠龍記》


3. 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儘量放輕鬆。——《鹿鼎記》


4.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神鵰俠侶》


5. 一座山,隔不了兩兩相思,一天涯,斷不了兩兩無言,且聽風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神鵰俠侶》


6. 你愛一個人要一生一世愛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無法做到,世事難料,當初也只是當初了。——金庸


7.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


8. 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書劍恩仇錄》


9. 男子漢大丈夫,第一論人品心腸,第二論才幹事業,第三論文學武功。——《天龍八部》


10.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龍記》


11.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神鵰俠侶》


12. 是非只因強出口,煩惱只為強出頭。——《笑傲江湖》


13. 書到用時方恨少,肉到肥時方恨多。——《鹿鼎記》


14. 寧願把世間千萬種苦難都放到自己身上,只是要他平安喜樂。——《笑傲江湖》


15. 驚世駭俗的愛情總是要付出許多代價。——《神鵰俠侶》


16. 世上聰明人本來是有的,不過這種人你遇上了,多半非倒大黴不可。——《射鵰英雄傳》


17. 倘若情絲一斬便斷,那也算不得是情絲了。——《雪山飛狐》


18. 世上最寶貴之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決非價值連城的寶藏。——《雪山飛狐》


19. 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神鵰俠侶》


20. 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得其道。——《射鵰英雄傳》

作者:滿喜喜,生而為人,滿心歡喜。十點君的小夥伴。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5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