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文 | WBO專欄作家 常亞楠

今年第101屆糖酒會正在天津如火如荼的舉行,雖然大的經濟環境不景氣,葡萄酒行業的增長動能不足,但是觸底反彈的勢能開始聚集,葡萄酒行業在重塑中還是充滿著很多機遇的。這次筆者對於秋糖的觀察還是四個詞:混沌有序、品牌起勢、消費導向、國產復興。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關鍵詞一

從混沌到有序

筆者走訪酒店展及梅江會展中心的首天,行業內的很多相對有些實力的廠家和品牌沒有出現在此次秋季展中,特別是酒店展上,而更多的新的貿易公司、新的產品、新的品牌通過此次展會亮相,結合這一年來對於市場上的一些瞭解,整個市場真的是呈現一種激烈競爭的混沌狀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產品多、亂、散。除了進口商以外,越來越多的酒莊也直接在國內進行招商。應該說,在一個激烈競爭的形勢下,還是有很多人,很多進口商對葡萄酒充滿了信心,對行業發展的潛力和機會充滿著期待。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同時,在混沌的市場狀態中,筆者感受到了一種有序發展的趨勢,跟過去那種混沌無序的狀態是很多變化的,特別是專業葡萄酒酒店展現場,假酒和擦邊球的產品越來越少,該種情形的市場生存空間被極大的擠壓,這應該是國內市場逐步成熟的一個表現。

關鍵詞二

品牌起勢

筆者用品牌起勢這個關鍵詞想要表達的是有品牌運作、品牌經營意識的廠家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無論商業層面還是消費者層面,它們通過自身這些年持續的努力積累並沉澱了消費者或者經銷商認可的勢能,在展會過程中吸引了更多的人氣。比如這次梅江會展中心開展時,中糧名莊薈、天鵝莊、起泡天下、西美西味、智南北等展位上人流量明顯比周圍的大很多,特別是起泡天下、西美西味和智南北這種專注於單一國家產品運營,聚焦於公司品牌打造的探索,比那些綜合的酒商更容易聚焦客戶,這個在我現場觀察時非常的有觸動。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進口葡萄酒的品牌塑造是一個滿變量,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努力的經營,無論是產品品牌、渠道品牌、公司品牌還是推出真正可以起量的大單品,都是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做出切實可行的選擇,但企業如果想要在進口葡萄酒行業持續發展,品牌化經營是必由之路。

關鍵詞三

迎合消費導向

消費導向就是指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來選擇或者打造自己的產品。在這次秋糖上,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傾向更加淋漓盡致。首先重瓶型及特殊瓶型的產品佔比超出了傳統的瓶型,幾乎所有展位上主要介紹的產品都有重瓶,這個應該說是我們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特色;其次是酒標的設計上都以簡單易識別為主,越來越多的產品有了這樣自身的一個思考,包括一些舊世界國家的產品,也在酒標上進行了一些突破傳統的設計。過去的時候,很多沒有實力的酒商從國外拿貨,酒莊生產什麼,我們就賣什麼,只要酒的質量過硬就行,但現在的消費需求不是這樣,現在的消費者不僅追求高品質,也追求高顏值。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還有,這幾年消費者對有機酒需求開始增加,頭部品牌也淘到了第一桶金,因此本次有一些山東“有機酒”新品牌出現,而其價格卻具有很大的衝擊力。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基於消費者的需求,打造滿足消費者生理體驗(愉悅感)和精神體驗(故事性)的好產品是進口葡萄酒持續發展的基礎,酒企、酒商基於消費需求變遷打造產品、經銷商及渠道商基於消費需求變遷選擇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

關鍵詞四

國產葡萄酒聲音越來越大

今年秋糖期間,王朝藉助根據地優勢,宣佈新的大單品戰略並正式亮相,曾經的國產酒巨頭開啟了新的征程;長城從去年重新定位產品結構以後,五大戰略單品(系列)在今年的展會上依然綻放光彩,同時,寧夏產區以產區名義組織酒莊參展,以及國內的一些酒莊也獨自參展,這次國產酒體系的比例更大,形象更大氣,一掃過去被進口酒高度擠壓的頹勢,開始呈現出積極上升的姿態。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葡萄酒市場的四個變化和一點擔憂|WBO秋糖觀察

筆者對於國產酒瞭解不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國產酒的復興或者說重新崛起是一種必然,其一是國潮興起帶來的對於國貨的認可;其二是釀造原料品質提高了;其三產地自身的獨特差異性和特色;最後就是當地政府的支持,也是所謂的地緣優勢。

對於合夥人概念的一點擔憂

此次秋糖,因為市場處於存量調整、競爭加劇的緣故,不少參展商都打出了尋找“合夥人”的口號來招商。在法律意義上,合夥是依法設立、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而糖酒會上展商通過和經銷商以合夥人模式來深度的綁定,進而穩定或擴大銷量。其實,如果廠家、運營商沒有在市場投入、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上下游利潤分配,風險分擔上有創新,沒有在服務上有提升,“合夥人”也僅是一種噱頭,經銷商不會真正相信,也不會帶來葡萄酒企業的業績持續提升。


以上就是筆者這次秋糖之行的一點所見所感,跟大家分享,不當之處也請讀者給予包涵,希望可以為行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最後也真正希望,葡萄酒的每一個從業者可以苦練內功,認真打磨,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企業文化建設)、制度自信(經營機制創建)、理論自信(經營策略設計)、道路自信(經營節奏把握),無論大而全,還是小而美,都可以做出自己特色,共享行業發展紅利,共同推動行業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