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精彩觀點集錦

10月26日至27日,第四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來自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應約而來。本屆“讀懂中國”

會議共有8個分論壇同步展開,與會嘉賓對當下的中國充滿興趣,也對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寄予厚望。

既能惠益自己,也能惠益鄰國

“读懂中国”精彩观点集锦 | 经济红利会带来文化红利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顧問馬凱碩

在“一帶一路”與產業合作的分論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顧問馬凱碩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一個偉大的倡議。他認為,世界上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非常強的部分國家或地區,從來不肯與外界互相學習。比如美國是基礎設施建設大國,但其高速公路、鐵路等設施僅限於美國國內。比如歐洲有很好的高鐵,但南非就沒有這些基建建設。

那麼,為什麼中國要將自己的基建優勢和其他國家共享?馬凱碩認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既能惠益自己,也能惠益鄰國。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地與中國連接,這些合作可以加速釋放各國的經濟紅利,還可以推動國際文化傳播和合作。馬凱碩以古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文化繁榮為例,說明經濟紅利與文化紅利是共存的。

在談到世界對於“一帶一路”的看法時,馬凱碩表示,“一帶一路”發展的過程中,第三世界的媒體總是提到“一帶一路”的正面故事,而部分西方國家的報道往往是負面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部分國家已經從“一帶一路”中有所獲益了。他說:“‘一帶一路’是一個新的項目,我相信它是有無限的潛力的。我也相信中國將會繼續推動‘一帶一路’這一偉大的倡議,我相信‘一帶一路’最終也會獲得周圍鄰國的一致推動。”

新全球化不是傳統的零和博弈

“读懂中国”精彩观点集锦 | 经济红利会带来文化红利

英國絲科創投集團創始合夥人安吉麗卡·安東

在“一帶一路”與產業合作的分論壇上,英國絲科創投集團創始合夥人安吉麗卡·安東認為發掘各國技術優勢並達成合作很有必要。

她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聯合國提出2030年達到17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她說,可持續發展即滿足當前世界的需求,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消除貧困、消除飢餓,中國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安吉麗卡·安東強調,我們還要增加普惠醫療、提高教育水平、促進男女平等、以及應對氣候變化。

安吉麗卡·安東認為,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她通過絲科創投投資的項目進一步解釋道,通過對能源的開發和創新,我們可以用更少的水增加農業產出。通過技術和醫療結合,我們可以達到更先進的醫療水平。通過人工智能這類新技術可以解決勞動力市場的問題。通過新型融資則可以幫助更多初創企業發展。新方法提升生產力,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進步,我們擁有更高水平的生活、更加互聯的世界,以及更加安全的交通環境。

但是,技術也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比如技術可能催生所謂的“超人類”,引發社會倫理等問題,還有一些新技術也有可能被社會反面群體所利用。所以各國之間很有必要加強技術方面的合作。

安吉麗卡·安東表示,今天是新型全球化時代。過去的全球化,只是一部分國家或個人取得成功,但還有很多人沒有跟上全球化,這些人開始反對全球化,所以出現了民粹主義。

她說,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理解“新全球化”的需求,以及如何能夠讓各國真正受益全球化。而這種合作不是傳統的零和博弈遊戲,而是各國能夠攜手共同解決國際問題,促進全球發展。

“读懂中国”精彩观点集锦 | 经济红利会带来文化红利

瞭解中國道路

讓世界“讀懂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