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的概念,讀完之後,大部分程序員收藏了...

QPS/TPS/併發量/吞吐量的概念,讀完之後,大部分程序員收藏了...

QPS: 每秒鐘處理完請求的次數;注意這裡是處理完。具體是指發出請求到服務器處理完成功返回結果。可以理解在server中有個counter,每處理一個請求加1,1秒後counter=QPS。

TPS:每秒鐘處理完的事務次數,一般TPS是對整個系統來講的。一個應用系統1s能完成多少事務處理,一個事務在分佈式處理中,可能會對應多個請求,對於衡量單個接口服務的處理能力,用QPS比較多。

併發量:系統能同時處理的請求數

RT:響應時間,處理一次請求所需要的平均處理時間

計算關係:

QPS = 併發量 / 平均響應時間

併發量 = QPS * 平均響應時間

吞吐量

指在一次性能測試過程中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的總和。

對於交互式應用來說,吞吐量指標反映的是服務器承受的壓力,在容量規劃的測試中,吞吐量是一個重點關注的指標,因為它能夠說明系統級別的負載能力,另外,在性能調優過程中,吞吐量指標也有重要的價值。如一個大型工廠,他們的生產效率與生產速度很快,一天生產10W噸的貨物,結果工廠的運輸能力不行,就兩輛小型三輪車一天拉2噸的貨物,比喻有些誇張,但我想說明的是這個運輸能力是整個系統的瓶頸。

提示,用吞吐量來衡量一個系統的輸出能力是極其不準確的,用個最簡單的例子說明,一個水龍頭開一天一夜,流出10噸水;10個水龍頭開1秒鐘,流出0.1噸水。當然是一個水龍頭的吞吐量大。你能說1個水龍頭的出水能力是10個水龍頭的強?所以,我們要加單位時間,看誰1秒鐘的出水量大。這就是吞吐率。

吞吐率

單位時間內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也可以指單位時間內處理客戶請求數量。它是衡量網絡性能的重要指標,通常情況下,吞吐率用“字節數/秒”來衡量,當然,你可以用“請求數/秒”和“頁面數/秒”來衡量。其實,不管是一個請求還是一個頁面,它的本質都是在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那麼來表示數據的單位就是字節數。

不過以不同的方式表達的吞吐量可以說明不同層次的問題。例如,以字節數/秒方式表示的吞吐量主要受網絡基礎設置、服務器架構、應用服務器制約;以請求數/秒方式表示的吞吐量主要受應用服務器和應用代碼的制約。

但是從業務的角度看,吞吐率也可以用“業務數/小時或天”、“訪問人數/小時或天”、“頁面訪問量/小時或天”來衡量。例如,在銀行卡審批系統中,可以用“千件/小時”來衡量系統的業務處理能力。那麼,從用戶的角度,一個表單提交可以得到一次審批。又引出來一個概念---事務。

關注

感謝閱讀,如果這篇文章幫助了您,歡迎 點贊收藏,關注轉發 喲。您的幫助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會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大家...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