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扶貧女幹部的反問,能否叫醒“懶漢”?

近日,一位扶貧女幹部上了不少媒體的頭條,視頻中的她,正在對貧困戶“發飆”:

“幸福不是靠張嘴要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是在家中蹺著腳等來的。你看看那些開車、住洋房的人家,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不都靠自己雙手。”

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扶貧女幹部的反問,能否叫醒“懶漢”?

女幹部“怒氣衝衝”,但視頻一經發出,反而收穫無數好評。為啥?明事理的人都聽得明白,女幹部說的都是大實話,實屬愛之深、責之切。

正如她算的一筆賬,相關部門為貧困戶送上的“政策紅包”其實分量十足——退耕還林給補貼、養老就醫上保險、日子困難有低保、新蓋房子發補助,對於能夠自食其力的,還會給予技術幫助、稅收減免等多方面福利。

跟過去相比,大家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已經大大提高了,現在要解決的,其實是相對貧困問題。那些明明有勞動能力的人,有什麼理由不滿足不努力?

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扶貧女幹部的反問,能否叫醒“懶漢”?

隨著扶貧工作日益深入,眼下遇到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病致貧,有的是稟賦匱乏,有的則純屬個人主觀不努力。平心而論,每個社會都會出現一些懶漢,但每個社會都不應該養懶。

對於少數懶漢,幹部和顏悅色、苦口婆心做工作是好,但若一通逆耳忠言能夠激發起貧困戶的鬥志,同樣善莫大焉。扶貧幹部衝在工作第一線,肩負著攻克“老大難”的挑戰,對基層實際也最清楚,對於他們,不論是相關部門,還是社會輿論,都應當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人窮不可怕,但絕不能志短,因此扶貧先要扶志,也必須扶志。就一些扶貧幹部的反饋來看,勤勞都是相似的,懶惰卻各有不同,這就決定了做這一群體的工作沒有統一之法,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山西一位“80後”第一書記就創新方法,先是每月舉辦道德講堂,讓村裡人推舉身邊好人、批評懶惰行為,在潛移默化中為“後進生”施壓;之後又拉著目標人物跟著養殖戶去賣豬,勤勞致富的榜樣效應形成了十足的衝擊力。多措並舉之下,終於讓村裡的懶漢動了心。

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扶貧女幹部的反問,能否叫醒“懶漢”?

這說明,扶志還得攻心,幹部們只有深入觀察瞭解進而量體裁衣定製方案,才能充分調動起貧困戶的進取心,這注定是個勞心費神的艱鉅任務。

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政策扶持終究不能代替個人奮鬥。多在激發鬥志和幹勁上想想辦法,讓那些勤勞上進的人,找到自己的可能,方不辜負這個風雲際會的新時代。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