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攜手行

記者 童秀清 通訊員 姚宗豔

2018年1月,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衛計辦副主任冉俊傑帶著組織的囑託和期盼,懷著一腔擔當為民的熱血,踏上了扶貧之路,從此便與300餘名戽口村民結下了不解之緣。

“組織選擇了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並且會圓滿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回憶當時的情景,冉俊傑沒有絲毫怨言。

戽口村是芭蕉侗族鄉非貧困村,有貧困人口127戶357人。初到戽口,冉俊傑想得最多的便是如何儘快融入村“兩委”,建強班子隊伍。

“沒得農村工作經驗,怎樣做群眾工作,讓老百姓心服口服,心裡真的打怵。”從未在農村工作過的他,面對一系列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原本自信滿滿的他,突然也有了本領恐慌。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冉俊傑一邊主動向村支書和其他村委瞭解村裡情況,一邊積極組織與村裡的老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進行座談,徵詢他們對村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近一個月的深入走訪調研,他很快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況和第一手資料,為戽口村下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特別能吃苦,也愛學習。”“沒有架子,為人平和。”“做事有章法。”“腦子靈活。”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村“兩委”幹部對冉俊傑讚不絕口。

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制訂學習計劃,制訂村級經濟發展規劃,設崗定責,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

“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冉俊傑的到來,不僅為村“兩委”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帶來了新的管理模式,班子隊伍更加團結,更具有戰鬥力。

李紹斌是戽口村的一名低保貧困戶,其本人右耳患有聽力障礙,妻子多病,大兒子在職院讀書,小兒子讀高中,家庭經濟負擔較重。

針對李紹斌一家人的情況,冉俊傑因人施策。他在積極協助李紹斌申請生態護林員崗位的同時,多次邀請李紹斌夫妻倆參加茶葉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茶葉收入。此外,在村民代表大會上,他積極幫助其爭取低保提標政策。

“肖中德,特困供養戶,房子有問題,建議危房改造,幫助其解決飲水問題,打掃周邊環境衛生……”翻開冉俊傑的筆記本,上面分類記錄著村裡的大事小情。老百姓反映的問題都記錄在策,等著他一個個去銷號。

“群眾當我是親人,我就是群眾的家人,看著他們生活有困難,我也跟著急。”冉俊傑已記不清有多少個失眠的夜晚在為困難群眾想辦法、謀出路。

可喜的是,付出總會有回報。現如今,李紹斌的大兒子已經畢業參加工作,小兒子也順利考入武漢紡織大學,今年脫貧已無問題。肖中德的危房改造已完工,自來水也裝進了家中,肖中德的房前屋後也變得乾淨整潔。

戽口村後山組、道路彎組、曾家灣組等路段,通行條件極差,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的發展,群眾意見大。

為此,冉俊傑及時組織召開“尖刀班”碰頭會,充分利用全市通暢工程及“以獎代補公路硬化項目的契機,一邊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一邊動員老百姓自籌資金。

“想讓老百姓自己掏錢硬化公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只要是有利於老百姓的事情,我們都堅決去做。”

冉俊傑二話不說,和村幹部一道挨家挨戶到村代表家中商量,為村民代表出謀劃策,精心組織召開小組會,搞好政策宣傳和解釋工作。

最終,通過他們的努力,50萬元的自籌資金全部到位。目前全村所有以獎代補公路硬化工程及5公里通暢工程已全部完工。村民們看到硬化好的公路,出行更加方便,滿心歡喜。

冉俊傑十分重視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積極協助成立戽口村裕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向恩施市金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股權分紅形式投入30餘萬元,進一步增加村集體收入,為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真心為民,民必理解;誠心為民,民必擁護。”冉俊傑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一書記”的要求,努力在第一書記的崗位繼續奔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