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某哲人說:“人的恐懼源於未知,而狂傲源於無知!”我覺得這句話對於SCI投稿流程一樣適用,因為當年我對SCI投稿流程特別是等待審稿的過程也就是這樣惶恐不安。在網上搜索,也可以查詢到很多SCI投稿者對SCI投稿流程存在的許多疑問。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雖然瞭解投稿系統中論文各種流程及狀態的具體含義,其實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是知道了那些SCI論文所處的流程和狀態,就能夠避免筆者這樣的菜鳥在整個投稿過程中一些無妄的幻想,以及天天沒事刷投稿系統的網頁刷到無以復加的燃。

對於曾經第一次投稿的SCI菜鳥的筆者,如今覺得揭開一點點這些投稿過程神秘的面紗,對打破投稿過程中等待的焦慮有了那麼一點點的緩解作用。

筆者在本文以美國 ScholarOne公司開發的在線投稿和審稿系統(ManuscriptCentral,MC)為實例,描述一下自己理解的投稿流程及各種狀態。MC是筆者所熟悉的SCI論文投稿系統之一,其他類型的web在線投稿系統也基本大同小異。

對於完成初始SCI論文投稿“Start New Submission”後,就可以正式進入審稿階段了。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完成“Start New Submission”,開始進入“Manuscripts with Decisions”開始了進入審稿狀態,即可返回到投稿者的作者界面“Author Center”查看“Manuscripts with Decisions”中的投稿隊列。

選擇此隊列中的論文內容將在整個界面右側顯示論文相關信息,單擊“Create a Revision”(創建修訂)開始提交根據審稿意見修訂後的論文。PS:有時候,悲催的是,該按鈕點擊無效,那就是創建修回論文的最後時間已過,投稿者需要寫信給投稿刊物的編輯人,請求獲得延期。一旦延期的要求被批評,那麼這個鏈接將重新出現。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Manuscripts with Decisions”的界面

“Manuscripts with Decisions”界面是整個審稿過程的核心,點開它之前的手千萬不要抖。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在提交按照審稿意見修回的論文過程中,可以在“Revised Manuscripts in Draft”的列表中查看正在上傳中的修回論文。如果暫時中止了上傳修回論文,下次可在該列表中找到該次上傳修回論文的簡要條目,並單擊簡要條目的“Continue”欄可繼續完成修回論文的上傳。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Revised Manuscripts in Draft”的界面

查看審稿意見,上傳修回論文是投稿者與學術期刊之間最頻繁地使用的一個功能,以確保投稿者的論文能夠及時保質保量地讓編輯們(Editors)和審稿人們(Reviewers)心滿意足。

通常來說,在在線投稿系統中操作成功的最後一步都會有郵件提示。比如上傳修回論文成功,或者修回論文在轉換為pdf格式失敗而導致上傳工作無效等情況。當然這一切在在線投稿系統查看是最方便的。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如上圖的郵件中包含接受或拒絕論文提交的鏈接,無需登錄,即可單擊Approve或Reject的網址鏈接完成操作。當然也可以在在線投稿系統中“Author Dashboard->Manuscripts Awaiting Approval to Transfer”中完成這個確認工作。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Manuscripts Awaiting Approval to Transfer”的界面

如果一圖勝千言,那麼整個在線投新稿“Start New Submission”的簡要流程圖如下: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Start New Submission的流程

而最重要的在線審稿的簡要流程圖如下: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在線審稿的流程

如上圖所示,“Start New Submission”以後,就開始進入驚心動魄的審稿環節了。其中,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狀態是論文已經發到編輯部了。With editor狀態是編輯大人正在處理投稿了,其接下來的流程是等待給投稿論文分配編輯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和指定了一個編輯Editor assigned。

如果出現什麼特殊情況, Editor assigned之後要出現就是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這說明被指定的那個編輯因為某種原因(比如結婚、旅遊等等)而拒絕處理該投稿稿件,主編大人只要重新去找願意處理稿件的編輯了。

當然有些刊物的編輯部比較大條一點,刊物的在線審稿只會出現With editor一個狀態,他們認為投稿者沒有必要知道其中的細節。我覺得這樣挺好,以免知道得越多,心裡越被煩擾。

在With editor或Editor assigned以後,通常出現Reviewers invited,這是一個常規的流程,就是編輯準備邀請審稿人了。當然這裡也會出現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這麼個非常規流程,筆者曾經遇到過。

看見這個流程對於普通投稿者通常意味著投稿論文掛了,編輯認為不用送去審稿了,這篇論文要麼語言需要潤色,要麼就是內容太差勁了(筆者弱弱地遇到了前者這種情況)。

無論哪兩種情況,都會使審稿人憤怒(This will make the reviewer very angry.),所以編輯大人先直接給斃掉了。當然,還有一種特例,編輯大人發現投稿者是丘成桐這樣的大牛,投稿論文研究的是有關三維流形極小曲面方面的神文,那麼ta就和主編討論一下,直接刊出了。

Reviewers invited成功後,就進入了漫長審稿環節Under review。當然這個也許可能有個小波折,就是有Reviewer(s)拒絕審稿,那麼又需要編輯大人再去找相關Reviewer(s)了。

在飽受煎熬的“Under review”狀態維持了很長時間後,投稿者在某天按慣例拼命刷屏在線投稿與審稿系統時,發現流程已經到了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這說明所有Reviewer的審稿意見都返回到編輯那裡了,接下來是等待宣判的Decision in Process流程。編輯會斟酌所有審稿人的意見,對稿件進行評估。

如果稿子評價還行,一般都很快就決定給出小修Minor revision決定

如果稿件有價值,但是缺點比如多,那麼會給出大修Major revision決定

如果大部分審稿人對稿件評價都很差,則基本會給出

拒稿Reject的決定,投稿者趕緊修改一下投稿論文,準備投稿下一家吧;

如果論文已經很不錯了,那麼編輯會做出接受Accepted的決定,這是一個非常開心的流程。

小修(Minor revision)表示投稿論文需要進行一些細微的修改後,才有可能被期刊接受刊出;

大修(Major revision)表示論文需要進行大幅度修改後,才有可能被期刊接受刊出,投稿作者在修回的時候需要附上對每個審稿人的審稿意見的point by point逐點回復。

修訂稿的論文成功上傳後,會再送外審。對小修(Minor revision)決定,筆者曾經遇到還是要送出去給審稿人去外審的情況,所以小修也不要掉以輕心,一旦放鬆警惕,仍然會被Reject掉。

那麼在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階段,投稿者就必須在最後期限deadline按照審稿意見修改好論文,然後將修改後的論文重新提交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接著繼續進入新一輪的Under review環節。

當投稿者的論文接受Accepted時,不要以為事情搞得差不多了,因為整個SCI投稿的事情還沒有完,還有一堆事情需要去做,當然後面這些細瑣的事情會是在一種愉悅的心情下完成。

比如,需要與投稿刊物簽署出版版權協議Transfer copyright form;等待作者核對投稿稿件,做最後一次校定、準備付印的校樣uncorrected proof;編輯確定已經收到了校對後的稿件Corrected Proof;出版前最後的排版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論文所登載的期刊正在印刷出版中in production。

就像晉代歐陽建在《臨終詩》裡說的“松柏隆冬悴,然後知歲寒;不涉太行險,誰知斯路難。”筆者在每次SCI投稿時總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但每次總有所收穫。筆者隔著計算機屏幕都能感覺到編輯們和審稿者們那種永無止境的嚴謹認真的態度,感謝他們的嚴謹認真!

SCI論文在線投稿和審稿:這裡有細緻的流程和狀態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