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怎樣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研究生怎樣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在課題研究中,對研究成果的解釋是在整理分析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整個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做出認真分析總結,通過結題報告的形式來完成的。結題報告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研究成果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能否得到有說服力的展示,併為社會所承認和接受的重大問題。很多研究生由於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在撰寫結題報告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達晉編譯從結題報告的一般格式來指導研究生怎樣寫好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形式多樣,有文獻研究、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等,但基本格式大同小異,一般由標題、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具體如下:

一、標題。標題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論文的研討中心。標題名稱要注意以下幾點:(1)引人注目。題目要新穎,醒目得體,能準確表達研究內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切忌“體會”“淺談”“管見”之類用語,否則會顯得膚淺、俗氣。(2)簡練明瞭。標題字數要少,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若標題偏長,可增設副標題。(3)便於分類。標題要表明研究的主要變量,能看出研究內容的學科範圍和課題類型。

二、摘要。摘要是課題研究的內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簡短總結,能直接說明研究的問題、方法、過程和主要結論,使讀者看了摘要後能瞭解結題報告的概況,以決定是否值得閱讀全文。摘要撰寫要短小精悍、準確完整、嚴謹流暢,一般不要超過300字。

三、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又稱提出問題、前言、引言,這是研究報告的開頭部分,其重點是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說。引言的邏輯結構為:先闡述問題的前後聯繫,接著提出研究問題,再形成研究假說。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1)介紹研究背景和目的,闡述前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決的問題及研究進展。(2)簡介本課的研究方法。(3)概述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四、正文。正文是研究者表達研究成果和研究過程的主體部分,在研究報告中絕大部分篇幅屬此。要求詳細闡述本課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過程,說明產生結果的條件及相關因素,對一些易瞭解的地方要給予明確的解釋。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結果和討論3部分。

1.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1)對課題出現的主要概念的定義與闡述。(2)研究對象的條件、數量、取樣方式及研究的時間安排。(3)各變量間的關係分析。(4)研究的操作設計與研究成效的比較方式。這部分內容與方案沒計中的“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基本相同,其實就是設計方案在研究實施中的調整說明。

2.結果。結果是總結課題研究的數據和有關的統計分析或調查結論,這是研究報告的另一個主體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1)列舉以原始資料為整理所得的統計圖表等數量資料和經過歸納的定性資料。(2)用邏輯學和統計學 等技術手段得出結果或結論。(3)簡要說明結果或結論與研究假說的聯繫。

在撰寫這部分內容時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選取數據和現象的描述要實事求是。數據或取樣要準確,具有代表性,事實材料要有典型性,絕不能按主觀意願任意舍取數據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圖表要少而精,簡潔明瞭。藉助圖表可以明確、簡潔、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結果,故圖表要精心設計,使人一目瞭然,但不宜過多。三是結果或結論要科學嚴謹。分析問題要遵循認識論規律,所得結論要經得起推敲和驗證。寫結論時措辭要嚴謹,邏輯嚴密,內容要具體,不能使用模稜兩可的用語,更不能誇大其作用。

3.討論。討論是研究者對研究結果的主觀認識與分析,其作用在於從理論上加深對研究結果的認識,並對研究結果不完善之處作補充說明,對研究本身的侷限性進行探討,並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五、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列於研究報告的末尾,應註明報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獻資料來源。這不僅反映了作者科學求實的態度,而且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同時也是一種文獻資料的積累方式。參考文獻一般引用正規期刊雜誌和正式出版物,未經出版的資料、網上資料和報紙不宜引用。資料引用應列出文獻的名稱、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稱及頁碼、發表(或出版)時間等。參考文獻目錄排序有3種方式:(1)按研究報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順序;(2)按文獻發表(或出版)的時間順序;(3)按姓氏筆畫排序。

研究生怎樣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