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比特大陸風波:已祕交美股上市申請 詹克團或訴諸法律

10月30日綜合消息,據騰訊新聞《潛望》報道,在內部人事變動之前的一週,比特大陸已向SEC秘密遞交了上市申請,保薦人為德意志銀行。知情人士透露,從最初定下的目標港股到如今的美股,比特大陸的IPO進程一直是吳忌寒和CFO劉路遙在主導,詹克團較少參與。為了給本次赴美上市增添成功幾率,比特大陸甚至還聘請了納斯達克前中國區首席代表鄭華,作為公司顧問為其出謀劃策。

根據SEC流程,一般在遞交上市申請後,會經歷三輪問詢,在解答達到監管要求後,可遞交正式的招股說明書,隨後再經過詢價等程序正式掛牌。整套流程下來至少需要1-2個月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上市之路就此通暢。熟悉上市流程的人士表示,SEC對於區塊鏈業務並沒有偏見立場,但對於專業技術類問題更為關注,因此SEC的問詢會更加專業,也更加聚焦。比特大陸在2017年分叉出的比特幣現金BCH,或將成為其上市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據金融虎瞭解,10月29日上午,吳忌寒的一封內部郵件將比特大陸的“權力爭鬥”公開化。作為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向全體員工發佈郵件通知,宣佈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即刻生效。同時,吳忌寒要求,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如有違反,公司將視情節考慮解除勞動合同;對公司利益造成損害的,公司將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責任。在落款處,吳忌寒的身份除了比特大陸創始人,還包括比特大陸集團董事會主席、北京比特大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


追蹤比特大陸風波:已秘交美股上市申請 詹克團或訴諸法律


公開資料顯示,吳忌寒和詹克團都是比特大陸的關鍵人物,他們都是比特大陸的創始人。吳忌寒畢業於北京大學,詹克團畢業於中科院,2013年4月,二人合作創辦比特大陸。

業內消息顯示,之前被內部員工詬病的 HR 部門也已經“換血”,入職比特大陸多年的創始團隊HR成為新HRBP。吳忌寒任命同樣跟隨其多年的索超,重新出任人力資源總負責人。10月29日中午,在全員郵件發送完畢後,吳忌寒緊急召開全員會議。在約一小時的會議上,吳忌寒情緒比較激動,歷數詹克團管理不善行為,他對員工表示,“我必須回來拯救這家公司。”

另一方面,詹克團已被禁止進入比特大陸公司辦公室。不過,內鬥並不會停止。據騰訊《潛望》報道披露,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吳忌寒在開完全員大會後,開始跟股東商議如何與詹克團談判以便讓後者離開公司事務。截至目前,被逐出團隊的詹克團未有任何發聲,騰訊新聞《潛望》多次撥打其手機,均被掛斷。不過有接近詹克團人士透露,詹已經開始找尋律師,準備訴諸法律。

在權力爭鬥的背後,比特大陸的上市進程也是一波三折。去年9月,比特大陸申請在香港上市。據當時招股書顯示,吳忌寒和詹克團於2013年創立比特大陸,分別持有公司的21%和37%股份。在兩級股權結構下,他們相對於普通股股東有著10比1的投票權。不過,在今年3月26日,該IPO申請過期失效,也意味著其該論上市正式失敗。

今年1月25日,北京雁棲湖會議中心,吳忌寒在公司年會上與詹克團抱頭痛哭。一位比特大陸前員工透露,過去一年,比特大陸遇到了諸多麻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申請上市失敗。


追蹤比特大陸風波:已秘交美股上市申請 詹克團或訴諸法律


今年3月,比特大陸為提升團隊士氣,又給員工重新分配了期權,港交所IPO失利之後,他們本有意前往科創板IPO,但也明白很難獲批通過,接下來很可能選擇去紐交所或納斯達克IPO。同時,比特大陸發佈內部信宣佈組織架構調整,由王海超擔任公司CEO。關於上一輪IPO申請失效一事。比特大陸表示,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供應鏈運轉正常。未來會在合適的時間,重新啟動上市工作。

今年6月,再度傳出了比特大陸擬赴美上市的消息。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比特大陸恢復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文件。知情人士稱,比特大陸正在與顧問合作,籌備美國IPO,最早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啟動,或通過美國IPO融資約3億至5億美元,但尚未確定希望尋求的融資規模。不過,該計劃仍在初期階段,未來可能會發生變數。

據媒體報道,比特大陸還在6月底完成了一輪大範圍的員工期權合同簽約。據界面新聞報道,一位接近比特大陸核心層的人士表示,此舉是在為赴美上市做準備。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金融虎當時從內部人士處獲悉,比特大陸更傾向於在納斯達克上市,但並未說明原因。比特大陸若此次選擇美國進行IPO,監管是否能夠放行成為最大的疑問。

值一提的是,比特大陸最大的競爭對手嘉楠科技已於10月29日向美國證券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的F-1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上市,代碼為“CAN”。根據招股書顯示,嘉楠科技計劃在IPO中募集4億美元,承銷商包括瑞信、花旗、華興資本、招銀國際、Galaxy Digital Advisors LLC、華泰證券和老虎證券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