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現象在全球呈蔓延之勢,對資產重估會有什麼影響嗎?

野馬和尚


負利率蔓延,主要是歐洲及日本,增經濟增長乏力,採取加大寬鬆的政策來拉動經濟,但是效果甚微,如果沒有實體擴張動力,僅依賴於貨幣政策,無法進入實體流轉,只能推升資產泡沫,從而累積風險。

在我看來,負利率表面上是這些國家央行拉動經濟的手段,但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一種“龐氏騙局”,全球負利率收收益債券已經超過15萬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15萬億債券資產的持有人,就算一直持有到期,也是虧錢的。

既然到期都是虧錢,大家還要一直買,那不是龐氏騙局是什麼?後面的人從前面的人接走負收益率債券,只要買賣繼續下去,都可以賺錢,但最終接盤的一定是負收益,這是西方國法的流氓做法。

在負利率之下,資產重估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黃金資產重估,黃金本身是無息資產,債券是固收資產,但是當固收資產成為負值,並繼續擴大負值區間,意味著無息資產的黃金價值被低估。第二是股市,特別是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股市,比如我國股市,能創造真實增量價值,成為全球估值窪地。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負利率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未來如果出現利率反轉,泡沫較大的資產價格面臨新一輪重估,可能出現大幅下跌,並引發債務風險。


財經宋建文


負利率——存款利息低於通貨膨脹率。意味著錢自動貶值,如果存進銀行。資產所有者,以本能選擇,會想辦法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因此,會帶動投資創業、帶動股票投資、帶動古玩藝術品投資、帶動房地產投資;也會有一部分參與期貨投資投機;資金為了保值增值,還可能做創投、天使、買基金。總之,資金會尋找機會,而不願意趴在銀行;如此正好促進經濟的活躍。

但是,資金到底會投什麼,這始終都是不確定的。當房地產突飛猛進時,你可能投資於股票;當你投資於古玩藝術品時,可能黃金大漲。投資從來都不容易,否則股神巴菲特怎麼能把慈善午餐拍到那麼高的價格呢?

郎鹹平說,我是沃頓商學院畢業的,但真的不知道這些金融大鱷是怎麼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的,他猜測他們可能是師傅帶徒弟。

大家已經知道股票市場割韭菜很可怕,其實真實的實體經濟市場也充滿風險。我不認為廣泛的負利率一定帶來廣泛的資產價值高估,負利率本身就意味著經濟被人為的刺激了,那意味著經濟不景氣;惡性通脹另當別論。專注於投資項目或企業的高成長,比想當然地預判資產普漲更有價值。



雲端美


所謂負利率其實有狹義和廣義二個概念區分,狹義的負利率就是指存入銀行的利率為負,而廣義的負利率其中有三個不同的理解:

其一,就是看看能不能跑贏通貨膨脹,跑不贏那就是負利率;其二,看看是否可以跑贏貨幣貶值,跑贏了才算貨幣增值;其三,是看貨幣能不能跑贏社會平均基準收益率,跑不贏也是輸了。

狹義負利率

這種情況很少會發生,即便有,那也是一種短期行為。這樣會造成大量資金不進入銀行,或囤積或投資。囤積會增加紙幣市場的需求量,紙幣的週轉率也會下降。還有,負利率會促進持幣者加快投資,以及貸款利率的低廉促進投資市場的火熱,推高的貸款的利率,最終使存款利率也跟著提升。日本在2016年1月推行過-0.1%的銀行存款利率。

廣義的負利率

我國近幾年來,通貨膨脹率也一般控制在2%~3%,而存款利率也是會達到3%~4%。也就是基本上可以跑贏通脹。可近幾個月來的豬肉瘋漲,估計也是心裡慌慌的。

可是我國的M2貨幣供應量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增長率,直到2017年底才降到了8%附近,而且這二年時間裡也是一直中位數增長,今年9月達到8.4%。而銀行的利率即便是大額存款也是隻有5%。根本就是跑不贏貨幣貶值。

從國有企業2018年的基準收益率水平看,基本上平均收益率接近8%。而銀行的貸款在6%,平均的存款利率不到4%。那麼也就是說,銀行從中獲得2%的利潤,社會資本也是從中得到2%。通過銀行存款根本就是跟不上社會資本的收益率,錢也會越來越小,需要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才可以打破負利率的魔咒。

第二個問題,是對資產重估的影響?主要是從貨幣資本、金融資產和固定資產幾個方面來分析!


貨幣財富那是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會變多或變少,也就沒有影響,在某一個時點上同增值貶值是沒有關係的。

金融資產,也就是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上,假如經濟狀態相同的情況下,但出現負利率,也就意味著社會融資利率的下降。在收益不變的情況下,那麼股票的市盈率相對於銀行利率就更有優勢,那麼投資股票促進股票的價格上漲,從而達到了金融資產的增值。

固定資產主要來自於房產增值和房租收益,一般我國的住宅房租收益率在2%~3%,西方國家可以高達8%。而負利率使得投資房產在房價不增值的前提下,也可以獲得比銀行更高的收益。投入房產的人就會增加,而且低利率貸款也可以減少貸款者的負擔,會促進房產銷量的增加,從而推動房價的上漲,使得固定資產評估價格上升。

不過,任何一個經濟政策都不是單因素運作,而是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隨著經濟升溫,貨幣的需求就會增大,利率也會跟著上升,從而達到了新的平衡局面。


鞅論財經


隨著美聯儲以及多家央行降息,加之貿易摩擦引發避險情緒升溫,全球負收益率債券規模再創新高。

據海外媒體報道,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額已達到15萬億美元。自2018年10月以來,這個數字幾乎增長了

彭博數據顯示,負收益率債券已佔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25.68%,該全球綜合指數涵蓋了全球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證券化債券。目前,國債等低風險債券成為投資者避險的重要選擇。

1

全球寬鬆預期是主要推手

在負收益率債券規模激增的背後,全球央行的寬鬆預期顯然是主要推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降息的國家已接近25個。僅8月7日一天,新西蘭、印度和泰國央行先後降息。

另一邊,雖然歐洲央行最新的貨幣政策會議維持了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不變,但卻調整了前瞻性指引,預期關鍵利率至少到2020年上半年將“保持或低於當前水平”,這是自2017年6月以來歐洲央行首次在貨幣政策聲明中明確釋放可能降息的信號。

此外,美聯儲也開啟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降息。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和經濟指標走弱,華爾街現在開始預計美聯儲將採取更激進的降息措施。瑞銀和美銀美林在本週接連發出預警,摩根士丹利甚至預計美聯儲或將重返“零利率時代”。

華爾街除了預期美聯儲未來降息幅度會更大、持續時長更長,美國銀行分析師近期也曾預計美聯儲最早今年四季度啟動新一輪QE量寬,來緩解銀行間流動性短缺。

2

負利率時代是否到來?

8月2日,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出現負利率,成為擁有所有主權債券負收益率的最大經濟體。此前,2012年6月1日,德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觸及負利率;2016年7月14日,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出現負利率。

不僅僅在德國,其他歐洲國家利率也非常瘋狂。歐洲地區(除英國外)主權債券已經全面陷入負利率,佔據了全球負利率資產的43%,其中歐洲債券市場的投資級債券近30%是負利率。

此外,日本央行在最新政策會議上繼續維持利率-0.1%不變,並下調了2019財年通脹和GDP預期。該央行表示,經濟和物價風險趨於下行,若有需要,將不會猶豫採取額外的寬鬆措施。

上週,新西蘭聯儲將OCR削減了50個基點,創下1%的新低水平,市場預計僅下降25個基點。行長Adrian Orr並未關上進一步降息的大門,並表示,如果需要,央行正在考慮一系列非常規作法,包括負利率。

新西蘭財政部指出官方現金利率(OCR)的下限,其在研究可用於對抗經濟衰退的貨幣政策。根據官方信息法發佈題為“對經濟低迷的政策反應”的一份文件草案指出,財政部相信,-0.35%是新西蘭聯儲下調OCR的最低水平。

3

負利率對資產配置有何影響?

從邏輯上來看,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不斷創歷史新高,將會帶來兩個方面的變化:第一、機構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更有吸引力資產的動機在增強。第二,伴隨著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不斷創歷史新高,以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放鬆預期的強化,流動性對於資產配置相對較為有利。

對於投資者來說,一方面,可以積極配置避險資產,與經濟基本面相關性較低甚至負相關的資產更加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另一方面加大對自己健康、職業能力提升和子女教育的保險資產配置。





遊資大咖0


負利率時代,金融去槓桿化,而貨幣更加泡沫化。債權投資入冰河期,隨著超級寬鬆,美元或喪失信用。迴歸物權至上,貨幣功能會退化,金融資本泡沫破滅。美債無人問津,美股泡沫刺破,對美貿易將歸零。


辜進喜


負利率代表國家執行鼓勵消費政策,社會資金多了相應資產會升值,如股票。


九卦看世界


負利率之後,資金躺在銀行睡覺是不行了,國家鼓勵投資,有各種方面可以投資,如股票,信託,理財,基金等等,也可以投資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