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掉大人的眼鏡”,看似不懂禮貌的小孩,其實是有這樣的訴求

想讓小孩子理解別人,但遺憾的是,小孩子是很難理解別人的,尤其是4歲以下的孩子。

在1978年,心理學家提出名為“心理理論”的說法,大意是孩子要到4歲左右,才能逐漸瞭解到自己和別人所感知、所想、所做是不同的。因此,儘管有人提到了需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但卻不一定對4歲以下的孩子有效。

所以,如何讓孩子理解別人,這是個偽命題,至少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們是無法理解別人的——連理解自己都略顯困難。所以,需要區分年齡段和個體情況來予以引導。


“抓掉大人的眼鏡”,看似不懂禮貌的小孩,其實是有這樣的訴求


1. 對於4歲以下的小孩子,儘管他們不能理解別人,但你卻可以試圖去理解他們,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提出解決方案;這才是最有效的。

寶寶8個月時,覺得眼鏡很新奇、很好玩,應該是一種可以玩的玩具。為了防止他戴眼鏡玩,我們就讓他玩一副不要了的平光眼鏡,作為替代品。既滿足了他想玩眼鏡的需求,又不至於抓掉我的眼鏡。


“抓掉大人的眼鏡”,看似不懂禮貌的小孩,其實是有這樣的訴求


到11個月時,他已經瞭解眼鏡不是玩具了,但是他還是會突然來抓我的眼鏡,一旦觀察到我瞬間激烈的反應,就會咯咯咯地笑。這時,看到我們激動的表情,他會覺得抓掉眼鏡是一個有趣的遊戲。於是當他再次抓掉眼鏡時,我就表現得很平靜,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但是,當他抓起地上的小球時,我們會表現得非常激動和驚喜。很快,寶寶就喪失了抓眼鏡的興趣,而是利用其它玩具和我們互動了。


“抓掉大人的眼鏡”,看似不懂禮貌的小孩,其實是有這樣的訴求


到寶寶14個月時,有一次,他又突然地抓取了我的眼鏡,並且哭哭嚷嚷的,希望我陪他玩耍。此時,抓眼鏡對他來說,是引起我注意力的辦法;但顯然,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們給了他一個鈴鐺,只要他搖晃鈴鐺,我就放下手裡的事來回應他。


“抓掉大人的眼鏡”,看似不懂禮貌的小孩,其實是有這樣的訴求


寶寶16個月時,已經不再抓我的眼鏡了。他不僅會幫我尋找眼鏡放在哪兒,還會幫我戴上眼鏡。


“抓掉大人的眼鏡”,看似不懂禮貌的小孩,其實是有這樣的訴求


很多時候,在大人看來小孩子不懂禮貌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在表達自己訴求的方式——如果根本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又約定好新的表達方式,就能有效地解決這一所謂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