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有毛不低頭,好女有膘不抬頭”何意?老祖宗這話說的在理嗎?

導讀:“好男有毛不低頭,好女有膘不抬頭”何意?老祖宗這話說的在理嗎?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老祖宗為後代總結了不少識人看事的俗語,教給後人,讓他們在與人相處時能夠掌握一定的方法,少走彎路,比如“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俗語可能是眾所皆知的,但看似平淡簡單的一句俗語,卻擁有著更加深刻的教育意義,他告訴了我們“知足常樂”的道理,那麼,俗語“好男有毛不低頭,好女有膘不抬頭”又是何意呢?老祖宗這話說的在理嗎?接下里我們一起看看!

“好男有毛不低頭,好女有膘不抬頭”何意?老祖宗這話說的在理嗎?

首先,“好男有毛不低頭”,每個人都有體毛,不僅是頭髮,還有睫毛、鼻毛、眉毛等等,它們都有自己的功能,比如我們的頭髮。當我們的體溫太高而感到熱的時候,汗水會沿著頭髮流出來調節我們的體溫;在以前,沒有發達的器械檢測人的身體,所以人們普遍都認為,一個男人的毛髮旺盛,就證明他生命力十分強悍,健康。要知道在過去,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體毛旺盛的男人往往是種地幹活的一把好手,而所以說不低頭則說的是,男人走路就應該抬頭挺胸,目不斜視,尤其走路時不要亂看四周,或者低頭看腳下。

“好男有毛不低頭,好女有膘不抬頭”何意?老祖宗這話說的在理嗎?

因為,在老祖宗眼裡,低頭走路的人一般都是詭計多端、難以把握、難以溝通的人。 因此,這些人不受歡迎,也不願意與這些人交往;所以,老祖宗以“好男有毛不低頭”來警示後人。同時,“好女有膘不抬頭”,並不是說女人越肥胖越好,而是強調有人要“凹凸有致”、體態豐滿。這種觀點主要與農村過去的生育觀念有聯繫,在古時候,人們普遍認為,體型偏胖,即有膘的女人才更健康。這樣的女人有力氣,能幹農活,而且老輩人在長期經驗中總結出,如果女人體形微胖、體態豐滿,那麼她就更容易生兒子。

“好男有毛不低頭,好女有膘不抬頭”何意?老祖宗這話說的在理嗎?

而“不抬頭”則說的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古人就強調,女人走路要有規矩,而抬頭行走的女人不夠賢惠,她們是不講道理和蠻橫的女人。 當然了,這句俗語在今天的社會早已不適用了,新社會,女性也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馬路上,不用畏懼別人的目光。但是,這句話很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瞭解那個時代的生活狀況,各位朋友,你認為這句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在現在看來,它有道理嗎?歡迎留言討論,點贊和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