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如何快而不累?

人氣抱抱芽


騎的快比慢更輕鬆?聽起來感覺不現實,實際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這個“快”是相對的。

每個人騎自行車都有一個自己最舒服的頻率和節奏。此時的踏頻、呼吸、坐姿以及腿部肌肉的發力狀況都達到了某種平衡,這是一個可以長時間保持的巡航速度。如果速度慢了,重心會向後移,本來作用在踏板中軸的力會轉移到坐墊,臀部會增加更多的壓力,長時間下來,臀部會很不舒服。

我就經歷過這種情況,自己本來最習慣的巡航速度是27碼左右,以往一天騎150公里左右的低海拔鋪裝路段是相對輕鬆的。一次為了配合朋友,以20碼不到的速度騎了100公里,那種感覺比騎150公里還累。當然,超過30碼的長時間單獨騎行,也是我無法堅持的。所以這種“快”是指自己的舒適速度。

所以,你想“快”而不累,就是需要提高綜合騎行能力,把自己的舒適速度提高。



牧馬人1933


騎自行車如何快而不累? 我呵呵,騎車哪有不累的啊 ;-)


我差不多一年騎行一萬多公里,各種騎行環境,包括天氣、路況等等都經歷過。我曾經參加過2次24小時400公里不間斷騎行,所以在這方面還是有些發言權的。


騎自行車做到既快又不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組隊!!找幾個能力相當的騎友一起組成一個小團體,彼此互相貢獻力量。


相信不少朋友看過15年彭于晏主演的電影《破風》吧,當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也是一起去看了。當然,電影中的“破風手”是以保障“衝線手”在衝刺前積蓄體能,臨近終點時破風手下撤,衝線手衝刺到終點,這是以比賽為目的的團隊合作,每個崗位職責是固定的。實際上我們日常騎行,並不需要這樣。


我們騎自行車最大的障礙就是風阻或叫空氣阻力,破風手的作用就是在隊伍最前方用體能對抗風阻,而後面的隊友緊跟其後,風阻可以減輕不少,節約了許多對抗風阻的體能。

那麼我們平時騎車組隊的實際操作是怎樣的呢?其實也借鑑了破風手這樣的方式,隊伍成一條線,彼此互相輪流破風(換言之每人都是破風手),每隔一段時間破風的隊友右側下撤到隊尾,第二位隊友自然成為破風手,如此反覆。這樣的好處是隊友都有時間輪換休息,由於破風手的帶動,後面的騎友可以節約20-30%的體能輸出,自然整體速度也就上去了。

這是不是就解決了你想要的——既省力又速度快呢?

這是側逆風的隊伍形態,相對比較少



破風騎行需特別注意的幾點:

1、組隊至少2人 —— 兩人即可輪流破風;

2、體能非常接近 —— 若體能相差懸殊,估計沒有幾公里你就被拉爆了;


3、統一騎行規範 —— 由於跟隨很近(半個到一個輪胎距離),緊急剎車會導致全隊集體摔車,最好能約定處理方式,另外加以各種騎行手勢讓後方隊友知道前方狀況,提前做出預防措施;

4、騎行裝備一致 —— 如果人家騎公路自行車,你搞部山地車甚至沙灘車,那還是回去洗洗睡吧。

5、路線的選擇 —— 作為騎行愛好者用這種方式騎行,以公路自行車為例,均速可以達到30-40公里/小時,路面不要有太多坑坑窪窪,會帶來許多安全隱患。


好了,作為騎行愛好者,安全應放在首位,健康、快樂才是我們騎車的初衷,所以不要過分的追求速度。高高興興騎車去,安安全全回到家!!!


歡迎熱愛騎行的騎友們參與討論,交換看法,互相學習。


1深南大盜


如果以年限劃分,20歲以前是乘公交車,偶爾騎自行車。30歲到40歲,基本騎自行車電動車上下班。47歲到50歲是打的上下班,50歲自己已經有自備車上下班,沒用司機。之後,再也沒有機會騎著自行車了。我家住浦東,離開單位共和新路廣中路有20公里車程,約一個多小時。冬季上班,因為朝北方向,迎著北風,是逆風,風阻係數大。我把自行車調速(俗稱三肺)小齒輪傳動大齒輪,腳下可以省力點。上得橋面,我會任憑自行車自由滑行,我得以節省體力。最苦的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視覺因為雨幕看不淸楚,有時候路面一塊石頭會把我的車子掀起來,手會脫把,人會飛出去。幸而年輕反應迅速,才不造成事故。苦盡甘來,當我自己駕駛車輛或者由司機服務的時候,風雨兼程,我一直置身於幽靜之中。到了退休,司機師傅辭退了,駕駛證失效,自行車不騎,兩條老腿丈量著每一天的路程。有一點點遺憾,每天走幾步都有案可鑑。隱私權被公然剝奪了。


劉聲90883005


騎自行車是我的最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3cb968423d3676ec50ef38a5b543f72\

旅拍許鮮森


我是老騎行者,只買配件,不買整車,車架自已做。談起騎行,即快又不累,廷可笑,騎行哪有不累的,自己的體力和騎行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不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需要付出體力的,能不累嗎?想不累,又有速度,可以,電動和油動吧!但不是自行車了。


樂躺單車


作為一個資深騎行者,騎行能不累嗎?累並快樂著是每個騎行人追求的目標。俗話說幹活不累,有美女相伴,騎車有動力才能提升,也有遠方的美食美景在召喚著你,騎行再累也就不覺的了,再說騎行是一種運動,是一種愛好。











細陽明明騎遊在路上


騎者的快樂在路上,騎者的快樂在涔涔的汗水裡,騎者,無畏累,騎行車,累並快樂著是騎行者的最高境界。

莫道前路快樂多,只緣身為騎行者!

哈哈哈哈……





岱宗夫1


同等條件各不相同。專業與業餘,大神與菜鳥,山地車與公路車……。我個人兩年來的騎行經歷是騎了28500多公里,買了三輛自行車,一輛更比一輛貴,當然也就一輛更比一輛輕。車越輕騎行越快。另外就是多跟隨高手騎行,學習他們的經驗,掌握騎行技巧,變速、踏頻等等。每人狀況各不相同,我100公里內感覺騎行又快又不累。





開心石頭外公


這個問題牽扯較多,我的經驗,每天保持十五到三十公里,一週騎一次長距裡,一百公里以上,對身體不會有損傷,再騎行中,時速二十四五較合適,另看騎手的體質經驗,如何變速很重要。


LFJLH


自行車是靠人力驅動的,說不累是假的,要是遇到上坡就更累,騎個大下坡就不累,還快,但是危險係數也高,平時騎車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快不慢,沒有突然加速就會輕快很多,並且可以騎很久。自行車選擇也很重要,公路自行車輪胎細,摩擦力小,平把公路車騎起來比山地車輕快,而且不用太趴,觀景遊覽很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