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太監,在大多數人眼裡都不是什麼正面形象。因為一提到太監,就容易想到宦官專權,譬如趙高、魏忠賢、安德海等。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給太監這個群體打上了“不友好”的標籤。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個太監,可以說是這個行業中最可敬的一位。有人稱他為最仁義的太監,也有人稱他為最有勇氣的太監,還有人稱他為最帥的太監。因為他僅憑一己之力,就挽救了上千條無辜的性命,他就是唐末至五代初年的張居翰。

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深受皇恩,卻也難逃一“死”

張居翰並不是一個天生就敢篡改聖旨的魯莽之徒。

起初他只是晚唐時期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太監,通過當官的養父的關係,才走上了仕途。雖說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好官職,但也算是正式走上了這條路。

公元880年,唐僖宗逃命至成都,張居翰藉此機緣授容南護軍判官。任職期間,張居翰兢兢業業,辦事認真一絲不苟,深得唐僖宗賞識。為表嘉獎,唐僖宗賜了他一件“緋色”官服以示皇恩

為什麼皇帝賞一件衣服我要單獨拿出來說呢?可能大家不知道“緋色”官服是個什麼概念。唐朝官員是按照官服顏色來分等級的,三品以上為紫色官服,四品緋色,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懂了吧?雖說賜的只是官服,但代表的是升至四品官位,這對一個太監來講可以說是極大的殊榮與恩寵了。

不久,他被臨時調去監督幽州(今北京)軍事,與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一見如故,倆人無話不然。後來,劉仁恭乾脆向天子請求讓張居翰一直留守幽州。

奈何亂世出梟雄,唐末皇權更迭頻繁,太多人物都想在亂世之中趁勢建立起自己的政權,越來越多宦官也將手伸向朝政,參與“宮鬥”。於是大軍閥朱溫與宰相崔胤聯名上奏,逼迫唐昭宗清理宦官、罷免所有宦官監軍。

大家都知道,宦官都是皇帝的人,宦官監軍等同替皇帝監軍,如此矯枉過正其實也不過是朱溫打著正義的幌子,為自己謀私。可當時昭宗已在他們控制之下,身不由己,只得同意。

在這次宦官大清繳行動中,張居翰首當其衝。好在劉仁恭也是重情重義之輩,他得知消息後將張居翰藏於深山,然後殺了一名重犯頂替上交,這才使其躲過一劫。從此,張居翰隱居幽州。

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立功受賞,重居高位,不忘百姓

公元906年,也就是張居翰隱居三年後,野心勃勃的朱溫(後為梁太祖)起兵謀反。可巧他進攻的地方正是劉仁恭管轄的滄州(今河北),劉仁恭帶兵迎戰,卻屢戰屢敗。無奈之下,劉仁恭帶著張居翰跟太原的李克用求救,解除了眼前的危急。

在這次戰役中,張居翰運籌帷幄,起到關鍵性作用,立下了功勞。李克用見他精明強幹,便把他留下,從此,張居翰又成了李克用的愛將。

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不久,李克用命張居翰為監軍,隨大將李嗣昭節制昭義(即潞州),還貼心的撥了三千燕軍給他指揮。太監領軍的,在歷史上也不多。

雖然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且手中握有不小的權利,但他從來不濫用職權去欺壓百姓,甚至每年春天都會親自教授農民“育蔬種樹,敦本惠農。”因此,他在當地很受老百姓歡迎。

沒過兩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襲位。在張居翰等人的輔佐下,李存勖於公元923年滅梁稱帝,建立了後唐。李存勖也因建功無數,被破格提拔成為掌管兵權的樞密使。這個職位相當於樞密院最高長官,可見皇帝對他的信任。

這一切也恰好驗證,張居翰這個人雖為宦官,但辦事能力極強,是一個心中有百姓,眼裡有天下的正直的人。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他後來會做出私改詔書的舉動了。

改詔救千,得以安享晚年

公元925年,李存勖為了統一大業派兵出征前蜀,前蜀皇帝王衍一看,這咱打不過啊,於是立馬就投降了。

李存勖一看對方這麼爽快,也很開心,大筆一揮就下了一封詔書。

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詔書上說:

“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三辰(日、月、星為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意思是,你來洛陽吧,我一定不殺你,還給你土地封個官!還起了誓:皇天在上,絕不騙你!

然鵝,王衍還沒到洛陽,李存勖就改變主意了!

原來此時他後院起火了!有人在魏州(今東北)造反,李存勖必須親自東征平叛。可他這一走國內就沒人了,萬一王衍帶人來詐降,豈不是後患無窮?!於是,他當機立斷,出爾反爾,又下了一道詔書:

“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嘖嘖嘖...說好的君無戲言呢?如此一來君威何在?

好在複查詔書的是可愛又迷人的張居翰,他一看詔書,見堂堂天子出爾反爾,有失國體、不合天理,而且人家已經投降了,現在又要殺掉所有人,太不道德了!

於是將詔書上的‘行’字塗掉,改為家’字,“王衍一行”便成了“王衍一家”。

古往今來最“帥”的太監:唸錯詔書一個字,挽救上千無辜人

就這樣,張居翰憑一己之力,用一字之別,救下了前蜀百官及王衍的僕役等一千餘人的生命!

北宋史學家薛居正曾對此大讚:

居翰改一字於詔書,救千人之濫死,可不謂之仁人矣乎!

那篡改詔書的張居翰會如何處置呢?按道理自然是殺頭的重罪!只不過當時國內戰火連天,李存勖根本無暇顧及,再加上不久後李存勖就被弒,此事也就無人追究了。

李存勖被弒後,明宗李亶進入洛陽,張居翰為自保低調辭官,再次歸隱。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出山,直到公元928年四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在那戰亂紛爭之世,能得以善終,也許正是其畢生及善因得善果最好的體現。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你看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歷史】頭條號,支持下作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