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如何理解尼采的“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這句話出自尼采《

快樂的科學》的第三卷第108節中。這本書1882年出版,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此後,尼采續寫第五卷,補充道上帝死了意味著基督教裡的上帝的信仰變得不可信。這一哲學概念的提出,與尼采本身所持的“人性本惡“理性思維”與“虛無主義的理論背景息息相關。

深度解讀:如何理解尼采的“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究竟指的是什麼

根據海德格爾對於尼采”上帝死了“這一哲學概念的理解,認為一是上帝自然死亡,二是上帝被人謀殺。而尼采在書中還另有透露,認為上帝無能,沒有存在的意義,鑑於此,上帝死了。而“上帝死了”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超感性失去了生命力,是對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哲學的顛覆;還意味著在這種超感性控制下的虛無主義的新生。

首先,“上帝死了”即是指上帝本身的自然滅亡。在這一層次中,有三種解釋,前兩種是上帝主動的死亡,後一種是被動的死亡,其中第一種解釋與第三種解釋尤其內在的聯繫。

一是作為上帝的代表的自然人的生老病死,如基督教中為給世人贖罪的而被釘死的上帝,殺死了上帝的肉體;二是被釘死的上帝的靈魂的消逝,即

上帝對待“本惡”人類的同情與失望糾纏,情感上的糾葛讓上帝放棄不死之身,最終結果了自己的靈魂。

三是認為“上帝死了”是指上帝被人謀殺。這是基於海德格爾對尼采此話的理解,即認為上帝是見證了人類的醜陋才被謀殺的。上帝是見證了人類的醜陋才被謀殺的。醜陋的人還給上帝安上了類似“嫉妒者”“最殘酷的獵人”“隱藏在雲後的強盜”和“劊子手”等罪名,以一種合理的理由,追殺上帝。

深度解讀:如何理解尼采的“上帝死了”?

尼采認為人性本惡,基於此,他這樣評價人類“真的,人類是一條汙濁的河流”。至此,第一種解釋與第三種解釋其內在的聯繫就是是人類殺死上帝,為世人主動贖罪的上帝或許是被人類安上的罪名而被“主動贖罪”。

其次,“上帝死了”即是指對超感性信仰的滅亡。即上帝作為絕對信仰的滅亡,而非是信仰本身的滅亡。超感性主義認為,上帝創造萬物,無所不能;在此依託之下的基督教則認為信仰上帝是每個教徒應有之義,像上帝懺悔自己的罪惡則可得到上帝的庇佑。

然而,雖則理性主義的發展發現,現實並非如此,上帝並不是萬能的。上帝只是一個想象之中的概念,他對於人們處理現實生活的事情並無幫助,甚至毫無其存在的意義。至此,對基於超理性熱存在的上帝的絕對信仰崩塌,而轉向對理性的信仰。

最後,這句話中本身內含著,人性本惡與上帝救贖人類行為之間的悖論。

假設人性本惡,那麼救贖人和人類的行為是無效的,上帝的存在則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而人類將上帝作為人類罪惡行為的替罪羊,從而殺死上帝則是必然的結果。

反之,若上帝是必然存在的,即認為上帝對人類的救贖是必要也有效果的,人類將變成善者,人性本惡的理論與原罪的所依賴的罪證則無,那麼這與基督教本身的教義相悖。

深度解讀:如何理解尼采的“上帝死了”?

什麼說“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這一概念的提出離不開當時的社會時代背景和哲學背景。細細分析,這一哲學觀點的提出,主要來自於以下三種原因。

一是文藝復興的洗禮,超感性思維讓位於理性之光,哲學家們擺脫了宗教的絕對束縛。文藝復興從14世紀一直延續至17、18世紀,在此期間,歐洲宗教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將宗教幾乎踢出了政治統治的領域,同時深刻解放著哲學的思維,哲學家們也從宗教的控制下解脫出來,開始站在市民的角度思考問題。

上帝作為宗教的核心信仰,不再絕對的權威,理性之光充斥政治的同時,也把哲學從道德與超感性的體系中解放出來。

二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迅猛擴張,經濟利益衝突不斷,社會風雨飄搖的現實情況之下,上帝的作用並未體現出來。在此時代經濟的社會的背景之下,上帝無能,對人類救贖無效,甚至毫無救贖,人類對上帝的失望與絕望,導致上帝在人類的心目中死去,這也是尼采認為的上帝死了的最主要的原因。

深度解讀:如何理解尼采的“上帝死了”?

尼采看來上帝並不是萬能的,他不能替人類贖罪也無法為人類贖罪。在“人性本惡”的哲學觀的驅使之下,尼采認為上帝是無能的,上帝的行為是無效的,上帝的存在都是無意義的,所以上帝死了。在我看來,或許尼采甚至認為,上帝也許根本不存在。

三是科學理論如達爾文“

進化論”、哥白尼“日心說”和哲學理論如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康德的理性批判理論等,解構了上帝的絕對存在。首先,在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傳統哲學認為,上帝是全能的,上帝創造了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並時刻憂心於人類,他存在於世間。

但是隨著人類對於物種起源的認知的不斷髮展,發現人類並不是由上帝創造的,人類的發展進化基於“優勝劣汰”。

深度解讀:如何理解尼采的“上帝死了”?

這於上帝創造萬物的理念相悖。其次,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非地球,這於上帝是宇宙的中心,上帝是宇宙本體相悖。這一理論 地提出,打破了長久以來佔統治地位的宗教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偉大變革。再者,理性之光照亮哲學大地,也極大的挑戰了基於超感性認知的上帝權威性。

而尼采提出的“上帝死了”正是基於這幾方面原因的交織。這也是尼采所認為的上帝死了的最主要的原因。

“上帝死了”這一理念,一是衝擊了傳統意義上基於超感性的形而上學的哲學理念,理性之光照亮哲學大地,對現代哲學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挑戰了宗教的權威,推動了宗教的改革;三是對人的思維有了一定程度的解放,推動了平等思維的發展。

1.從“上帝死了”到“上帝復活”———尼采“超人”思想探析

2.誰謀殺了上帝?

3.對尼采“上帝之死”的解讀

4.上帝萬歲! 上帝死了!———尼采信仰哲學的現實性意義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