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人間冷暖嚐遍,顛沛流離一生

前言

張愛玲,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寫她的文章很多,世人對她的評價亦褒貶不一。

而我,獨愛她那遺世而獨立的蒼涼之美。

張愛玲的一生都在演繹著蒼涼,但其實她比任何人都更渴求溫情與愛。正如她所說:

我一直在尋找那種感覺,那種在寒冷日子裡,牽起一雙溫暖的手,踏實向前走的感覺。一生一世的牽手,多麼溫暖,從青春年少到步履蹣跚;從紅顏到白髮,在彼此默默注視中慢慢變老,還有什麼比鐫刻著歲月冷暖的這份情更珍貴呢?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小女子的美好夙願。可惜,心中所願終未實現,萬丈紅塵只剩無限悲涼……

張愛玲:人間冷暖嚐遍,顛沛流離一生

01、原生家庭的不幸,造就她清冷寡淡的個性

張愛玲乃李鴻章的外曾孫女,名副其實的貴族後裔,只是到她父親這一代,家族已逐漸衰敗沒落。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與母親黃逸梵,思想觀念不同,夫妻感情不合,後來和平離婚,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同父親生活。

俗話說,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爹。果不其然,張志沂再婚之後,張愛玲的日子便越發不好過。繼母看不慣她,總想方設法挑撥離間她與父親的關係,家中氣氛緊張壓抑,彷彿隨時都會窒息。

張愛玲被父親打罵、關禁閉更是常有的事,但她不能反抗,必須強忍著,因為她還要依靠父親出錢供她上學。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可那分明是自己的家啊,為何卻像個外人一樣格格不入?

原生家庭的不幸,是張愛玲內心深處難以言說的傷。因自幼缺愛,親情淡薄,張愛玲的心也愈發堅硬,從而養成了清冷寡淡的個性。

張愛玲最後一次被父親打罵,然後囚禁,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後來,終於在保姆和弟弟的協助下,於隆冬的一個夜晚成功逃了出去,從此脫離了父親。那年,她十七歲。

對於父親,張愛玲心中有恨。多年後,張志沂病倒,臨近去世想見張愛玲最後一面,讓兒子去找她,卻被冷冷拒絕。

對於弟弟張子靜,張愛玲也是淡淡的,這多少讓人覺得心寒。倒是張子靜對姐姐的理解,讓人感動不已。

張子靜在《我的姐姐張愛玲》中寫道:

這麼多年來,我和姐姐一樣,也是一個人孤單的過著……但我心裡並不孤獨,因為知道姐姐還在地球的另一端,和我同存於世。尤其讀到她的文章,我就更覺得親。姐姐待我,亦如常人,總是疏於音問。我瞭解她的個性和晚年生活的難處,對她只有想念,沒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變,我和她是同血緣,親手足,這種根柢是永世不能改變的。

每每讀到這段文字,都為之感動得熱淚盈眶。

張愛玲:人間冷暖嚐遍,顛沛流離一生

02、面對千瘡百孔的愛情,她無怨無悔

張愛玲離開張公館後,一直同母親和姑姑生活,後以優異的成績轉去香港大學求學。三年後回到上海,本是要繼續上學的,但因為錢的問題而退學。

她說:“用別人的錢,即使是父母的遺產,也不如用自己賺來的錢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

賣文謀生,是張愛玲的選擇,卻也像是命中註定的。她本就才情卓絕,再用心打磨,並主動尋求一切可能的機會,必定有所成。

“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張愛玲如願以償。她走紅上海灘時,年僅二十二歲。

成名後的張愛玲,很快邂逅了愛情。

胡蘭成,一個年長張愛玲十四歲的風流才子,結過幾次婚,有過很多女人,誰也不知他最愛的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張愛玲愛得最深,也傷她最深的男人。

很多人無法理解,天才少女怎偏偏愛上了個渣男?而且愛得如此卑微,如此深沉,即便明知他揹著她有了別的女人,也依然處處幫他,經濟上一次又一次支助他?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張愛玲再怎麼天賦異稟,聰慧過人,也到底是個女人。女人的成長,成熟,終究離不開男人的影響。

遇到胡蘭成之前,張愛玲的心空曠荒蕪的,靈魂是孤獨寂寞的,感情上是單純而幼稚的。她渴望被懂得,被珍惜,被愛,而且必須是一個同樣才華橫溢,能與她產生精神共鳴的人。這樣的人並不多,一生之中能遇一二,已是莫大幸運。

文人浪漫,張愛玲尤其浪漫。她要的愛情就是兩個人一起看書,讀詩。他吟誦,她靜靜地聽,遇到精妙處則忍不住驚歎,發表感悟,兩人一起探討,一起品味詩詞佳句、名著華章。

他們彼此懂得,彼此欣賞,這種幸福和滿足世間少有。想來,這便是張愛玲痴戀胡蘭成最主要的原因。

只可惜,男人的世界不只有愛情,還有很多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東西。當他看重你時,自然對你極好,當他看重別的東西,或是別的什麼人時,你便成了多餘。

令人感慨的是,面對千瘡百孔的愛情,張愛玲一生無怨無悔。

不要說,這世上沒個好男人了,不要去記恨那個拋棄你的人,畢竟曾經愛過你,疼過你,寬容會讓你更美麗。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愛過,所以寬容。這就是張愛玲。

張愛玲:人間冷暖嚐遍,顛沛流離一生

03、不堪重負的婚姻,她以一己之力堅守到底

張愛玲因胡蘭成而揹負“漢奸之妻”、“文化漢奸”的罪名,在上海文壇幾乎銷聲匿跡,因為沒有出版社敢跟她約稿。

後來,張愛玲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貴人,亦是她的伯樂——桑弧,開始了劇本創作,並在影視圈一飽而紅。

張愛玲與桑弧之間有一段戀情,但因桑弧家人反對而告終。桑弧結婚了,新娘不是她。雖然難過,卻也不悔不恨,畢竟在她人生的最低谷,是他相守相護。

1952年,張愛玲離開了生活近三十年的上海,再次來到香港。她出走並不是為了逃離情傷,她沒那麼脆弱,而是她寫作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坍塌了。

現實很殘酷,時代的革新已然吞沒了她的趣味,文壇再無她的位置,她的讀者她的陣地,終是萎謝了。

更殘酷的是,張愛玲在香港也沒能站穩腳跟,新寫的作品反響平平。無奈,她只能繼續遠航,前往更不可測的未知。

1955年秋,張愛玲離開香港來到美國。在這裡,她遇到了賴雅,一個年長她二十九歲,離過婚,且體弱多病,生活拮据的德國人,兩人相愛並走進了婚姻。

又是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戀情,一般人都理解不了。可張愛玲與賴雅在一起時是踏實的,快樂的。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張愛玲已不是當年那個一心追求浪漫愛情的女孩,她如今只想與一個能讓自己內心安定的人,踏踏實實過過日子,儘管平淡,卻很溫馨。

然而,賴雅畢竟比她大那麼多歲,又數次中風,大多時候,都是張愛玲一邊賺錢養家,一邊照顧多病的丈夫。

賴雅病逝後,張愛玲一直獨居,幾乎與世隔絕。這段不堪重負的婚姻,她以一己之力堅守到底,再不曾愛上什麼人。

張愛玲:人間冷暖嚐遍,顛沛流離一生

結語

張愛玲後來一直隱匿國外,自始至終沒有回國。1982年,北大著名學者樂黛雲輾轉託人,想請張愛玲到北大做一次私人訪問。

張愛玲回信致謝,但表示並不想回國。她說:“我的情形跟一般不同些,在大陸沒有什麼牽掛,所以不想回去看看……”

一句“大陸沒有什麼牽掛”,道盡人生的悲涼。張愛玲的寡淡絕情,也為世人所詬病。

雖說張愛玲寡淡絕情,但她為愛不計代價的付出,卻是令人欽佩感動的。儘管在我們看來,她的付出並不值得。或許,正如她所說,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罷。

人生不過一場是非之歡。曲終人散,繁華落盡,終究只剩下她一人。

張愛玲在感情裡屬於付出型,她愛上誰,選擇了誰,就會不計得失一心對他好。只是,她前半生遇人不淑被辜負,後半生得遇良人卻又抵不過現實,幸福太短暫。

人間冷暖嚐遍,顛沛流離一生。張愛玲,她愛過,恨過,傷過,綻放過,頹靡過,幸福過。最後,孑然一身,無聲無息,悄然歸去,也算完滿。

-END-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