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變商品 飛入百姓家

【聚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來自新西蘭的“網紅”牛奶,來自意大利的咖啡機,會“跳舞”的老花鏡,世界上最小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這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明星展品”已經逐漸在中國市場落地生根,進入尋常百姓家。一年來,大量優質產品和服務藉助進博會的平臺進入中國——今年1—8月,咖啡、茶、可可、調味料及其製品的進口金額達到122.14億美元,累計同比上漲27.7%;醫藥品的進口金額達到2270.7億美元,累計同比上升19%;蔬菜及水果的進口金額達到104.69億美元,累計同比上升22.2%……數據的背後是中國“買全球”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的強勁動力,更是“展品變商品”惠及百姓生活的實在“獲得感”。

首屆進博會上備受歡迎的“網紅”牛奶——來自新西蘭乳業有限公司的紐仕蘭4.0牛奶,在進博會結束後短短三個月內就在中國各地的超市上架。對於新西蘭乳業有限公司CEO盛文灝來說,驚人的市場拓展速度背後是進博會帶來的政策紅利。他介紹,清關檢驗一度是進口鮮奶的瓶頸,鮮奶保質期只有15天,但傳統物流流程使得鮮奶上架需要花費8天以上的時間,這樣一來消費者很難喝到來自海外的高品質鮮奶。上海海關與長寧區政府進行貿易便利化改革之後,企業進口最快可實現清關零等待。如今,紐仕蘭進口鮮奶從新西蘭牧場擠奶、殺菌、灌裝、檢測、越洋送到中國,再到清關完成線上線下同步上架,僅需72小時。首屆進博會之後,紐仕蘭鮮奶的供應量從原來每週3000瓶增長至8000瓶,紐仕蘭也早早鎖定了第二屆進博會的展位,將帶來全球首發的新品。

來自意大利的德龍小家電在參加首屆進博會之前已經小有名氣,而進博會的平臺與溢出效應更大大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和美譽度。德龍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宗延平認為,參與進博會讓企業收穫了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在首屆進博會上,德龍集團與京東全球購簽約,開設官方自營旗艦店,進博會後又與天貓合作參加超級品牌日活動,同時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主要商圈都開設了品牌專櫃。德龍旗下博朗品牌的手持式攪拌機,2018年全網銷售量達30萬支。第二屆進博會開放預定後,德龍成為首批確認參展的展商,將帶來更多首發展品並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

如果說德龍小家電藉助進博會平臺進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同樣來自意大利的老牌眼鏡生產商納尼尼可以說是一展成名。納尼尼在首屆進博會上首發的可摺疊老花鏡因其可旋轉的鼻樑架、最薄可摺疊至9毫米的體積和僅13克左右的重量,一經亮相就驚豔全場,會跳舞的老花鏡迅速成為網絡搜索熱詞。近一年來,在進博會的牽線搭橋下,系列產品全網年銷量同比增長超8倍,有顧客甚至一次性購入10副眼鏡。

進博會不僅為普通消費者提供了“不出國門買全球”的便利,其中展出的高科技產品更提升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首屆進博會上,美敦力帶來了世界上最小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Micra,引起了廣泛關注。在進博會上亮相一個月後,Micra無導線起搏器就獲准在國內進行首次市場化應用,今年6月11日,Micra正式獲批在國內上市。據美敦力相關負責人介紹,Micra植入成功率非常高,“患者的主要併發症較使用傳統心臟起搏器減少了63%”。除了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丹麥生物製藥公司諾和諾德在首屆進博會上展出的德谷胰島素已於2019年8月被列入了國家醫保目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已於2019年5月在中國獲准上市。瑞典知名醫療企業醫科達在首屆進博會上展出的新一代伽馬刀,在國內已經有兩臺投入臨床使用,有望在不久後為中國癌症患者帶來福音。在即將到來的第二屆進博會上,這些企業都將帶來先進的醫療科技產品,藉助進博會的平臺服務中國患者。

近年來,我國進口貿易呈持續增長態勢,進口結構不斷優化,進口市場活力增加。通過進博會的平臺擴大進口,有利於引進國外最新商品和服務,有利於提供更多消費選擇,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人民與世界的聯繫也會越來越緊密。黃浦江邊,“四葉草”展館整裝待發,“進寶”吉祥物微笑迎客,第二屆進博會即將舉行。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優質展品從這裡走入中國,走入百姓,走入美好生活。

(本報北京10月28日電 本報記者 張斐曄 藺紫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