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父母別再耽誤孩子的身高,日韓平均身高已超過中國

在2018年統計的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日韓分別以29名和18名超過中國第32名。

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在一個世紀內增長了近15cm,這和合理的營養配製、體育運動和及時的身高管理密不可分。

然而,一些父母會覺得:“自己個子高 ,孩子肯定矮不了”,或者“自己個子小,孩子註定長不高”,於是選擇消極地盲目等待,結果孩子可能連遺傳身高都沒長到,更不要說通過後天努力突破遺傳身高了。而父母的這些忽視,可能讓身高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如何判斷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如何幫助孩子突破遺傳限制擁有滿意的身高呢?

針對這些問題,我院(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兒科門診負責人、河南省兒童身高促進聯盟理事王新鳳大夫做客直播間,和各位家長一起探討關於孩子身高發育的相關問題。


專家呼籲:父母別再耽誤孩子的身高,日韓平均身高已超過中國

01.矮小的人群可能會受到哪些傷害?

因為身高不理想,對很多孩子造成的影響多表現在心理、職業和婚姻這些方面。

我們經常收到媽媽的求助說,孩子因為個子小在學校受欺負,或者被嘲笑,這種傷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會因此厭學,影響孩子的前途。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膽小不合群,沒自信,還有自卑和抑鬱。

我們每年八九月份會收到很多大孩子自己的諮詢,因為會自己上網找相關知識了,其中一個15歲的女孩,身高148cm,來月經已經3年了,我們根據孩子的發育特徵推測孩子可能已經沒有生長空間時,建議孩子去拍了骨齡,確認不會再長時,真的很不忍心告訴她,沒有機會了,因為以前我們很直接的說不會再長時,很多孩子情緒都非常低落,說的最多的就是我父母並不關心我的身高,我覺得我這輩子完了。

因為身高不高這輩子就完了嗎?肯定不是,只是社會要求會讓矮身材的孩子處處受限,比如高考時有很多特定的行業就有身高限制,分夠了,身高不夠,被拒之門外。畢業了找工作很多行業無形當中又有身高的要求。到了婚嫁年齡,找配偶的時候,身高再次成為扎心的話題。

所以我們有很多矮身材的爸爸媽媽,在這些方面深有體會,早早的給孩子做身高管理,不希望這些傷害或遺憾在自己孩子身上再次發生。

02.孩子的身高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簡單的遺傳計算公式這樣算:父親身高加母親身高,加減13,除以2,算算你家孩子的遺傳身高是否滿意。

認為身高是父母決定的,本身沒有太大的錯誤,為什麼?因為我們剛才提到,年輕人在找配偶時都想找高個的吧,為下一代考慮嘛!這是遺傳啊,不可否認,姚明的孩子誰跟她比?如果你能找一個高個的對象,你家孩子至少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了。

但是,我們經常遇到一家的兩個孩子成年身高有很大的差距,還有一個媽媽抱怨說男孩15歲骨骺閉合了,身高只有166,就是因為當年同事說,你們夫妻都那麼高,你家孩子肯定矮不了,所以媽媽有了“定心丸”,再沒管過孩子的身高。所以遺傳並不是身高的唯一決定因素,如果遺傳是身高的唯一決定因素,那矮身材的年輕人就更找不到對象了吧。

所以我經常說,遺傳因素佔60-70%,佔比比較大,但即使我說佔到90%,一旦嬰兒降生,父母能換嗎?換不了,既然換不了,就改變不了遺傳,我們能改變的就是剩下的那30%或10%了吧。就像剛才主持人也說了“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身高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吧。

那我們能拼的是那些因素?是環境因素!我們根據臨床經驗總結有以下六個方面:

01.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

比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02.消化呼吸心臟等臟腑的慢性疾病

比如厭食、習慣性便秘、慢性腹瀉、長期咳嗽、哮喘、鼻炎、反覆扁桃體炎、腺樣體腫大、先心病等。

03.營養

比如營養結構不合理,不符合我們國家要求的膳食寶塔,或者慢性疾病導致的營養不良。

04.睡眠

比如熬夜、夜貓子的孩子。

05.運動

經常不愛運動的孩子就比愛運動的孩子要少長3-5cm。

06.情緒

家庭和諧,父母關愛,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心情愉悅,生長的就快。

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都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缺一不可。


03.家長怎麼知道孩子生長髮育是快是慢呢?

我經常說,細心的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衣服變化、鞋子的大小,同齡孩子的身高對比,學校排隊時孩子的佔位等,發現孩子身高是長的快,或是長的慢。經常有家長說,我家孩子買的衣服兩年了,還能穿,這時候可千萬別竊喜,還以為孩子給你省錢了呢?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正常生長速度,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只有知道了什麼是正常,才能知道什麼是異常。

孩子出生平均身長50cm,有的孩子出生就少好幾公分,你重視了嗎?

到1歲時至少要長25釐米,孩子達標了嗎?

1歲到2歲要長12cm,你定期給孩子測量身高了嗎?

2歲到3歲需要長多少才是正常的,你知道嗎?是10cm!3歲到青春前每年長6-7cm為達標,青春期每年長7-9cm。

這些數據都是家長要牢記的!

不瞭解這些規律的家長經常問,5歲的孩子你們治療後孩子怎麼1個月才長1cm,太少了,能不能長3cm?把這些數值記住,以後別問了,身高促進也要遵守科學的自然生長規律,咱們不是拔苗助長啊。

合格、負責任的父母,要定期、定點的給孩子測量身高,發現孩子生長速度異常或不達標,就要及時查找原因,及時找大夫干預,不要盲目等待。對於醫療條件好的城市,孩子要定期做體檢,有經驗的大夫或幼兒園、學校,發現孩子身高有差距,就應該及時的提醒,以便引起家長的重視。


04.孩子青春期才開始長高,

在此之前身高不達標也沒事?

有這種認知的家長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青春期發育結束了,兩年身高都沒一丁點兒變化了,這時候家長急了,孩子哭家長哭,有用嗎?家長說我有錢,花多少錢都行,你幫幫忙吧,我說,很抱歉,時機不對,身高千金難買,我真的無能為力!說這話很殘忍吧,但有時候真的是恨鐵不成鋼。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家長,五年前已經告訴她孩子身高已經在矮小症範圍了,讓她重視檢查,可家長說回家商量商量,這一商量不要緊啊,商量了五年回來了,孩子已經來月經一年了,最近半年只長了1cm,現在146cm!這時候才想起來找大夫,我不知道家長想不想要月光寶盒。對於這個連150cm都長不到的孩子,反正我是想,讓時光倒流吧!

我看著媽媽哭著一遍一遍的說,當時鄰居說不用治,就怨那個鄰居了!我不想跟她吵架,其實我很想說,孩子是你的,不是鄰居的,鄰居隨口說的一句話你就信了?為什麼大夫的話就不相信呢?專業的問題還是要聽專業人士的吧,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大夫願意離開診室,走進大眾的視野,來做科普,

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早了解,早重視,不再有遺憾!不要再說,爺爺說,奶奶說,爸爸說,同事說,朋友說,網上說,不用治,早晚會長的!

我經常給家長說,青春期長的快,這是公認的事情,但青春期對每個孩子都非常公平,你長25cm、他也長25cm、那為什麼你倆的終身高差了10釐米?因為青春期前,你倆身高已經差了10cm,就像蓋大樓,地基的高度不一樣,你多少層我也多少層,標準都一樣,那蓋好了就是不一樣高!

身高的積累好比存款,我什麼都不想幹,突然有一天想要跟富豪比,我想超過他,要麼做夢,要麼買彩票,要麼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實現。是不是?

所以,身高肯定青睞那些從小有規劃,有定期做管理,及時治療的孩子。


05.“二十三,猛一竄”是真的嗎?

什麼年齡身高停止長高呢?

因為很多家長相信這句話,所以抱著這種美好的願景,一直等,真等到了23歲,有多少個孩子竄了?竄了1cm還是10cm?其實這就是很多家長關心的早長還是晚長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我們老一輩人當中,確實有一部分人晚長,這與當時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醫療條件都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晚長的孩子骨齡發育緩慢,生活年齡可能18了,骨齡年齡可能才15歲,這是晚長的孩子。反觀現在,十歲來月經的女孩經常在門診遇到,我們國家女孩來月經的時間普遍提前了2年,媽媽輩們多數是13-14歲以後才來月經,現在多數在11-12歲左右。調查一些六年級的孩子,基本都來月經了,沒來月經的寥寥無幾。

確定身高不長或終止的依據不是實際年齡,而是骨齡年齡。我們國家現在用的比較多的骨齡評估標準認為,女孩來月經一年,大概13.5歲骨齡後,身高基本定型,一直到骨齡16歲身高終止,這兩年多長的極少,雖然13.5歲到16歲還有2年多,但就不要有太多期待。同樣,男孩骨齡18歲身高就終止。

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等,不要幻想,定期給孩子測骨齡,早長還是晚長,自然就知道了。這是最直接最科學的依據。


06.孩子身高沒達標,是不是要馬上干預?

如何幹預?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高發育沒有達標,採取什麼樣的干預方法是合適的?這取決於孩子身高的差距。

如果與標準身高差距在3cm以內的,可以通過改變營養,早睡,多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這個首要方案來改變,是自己調整還是尋求大夫的幫助,要看自己能不能改變這些症狀。經常有家長說我們知道要加強營養,家裡啥好東西都有,可孩子就是不吃,讓他早睡就睡不著,知道運動好但就跑不動,天天發脾氣怎麼保持好情緒啊?這就需要大夫上場了。很多孩子我們用中醫的方法改善了這四個因素後,生長速度就上去了,很快就達標了。這一類孩子相對簡單。

如果孩子身高差距超過4-6釐米,就不要自己調整觀察,一定要及時讓大夫幫忙查找原因,以上4個因素要調整,基礎的常見疾病要治療,體質要改善,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第二個常見環境因素。這一類的孩子治療起來需要的時間就會長一些。多數孩子2年後才能追到平均身高。

如果差距在7cm以上的孩子,別猶豫,請馬上帶孩子找專業的大夫做相關的評估與治療,是否需要做相關檢查,儘量到身高促進門診,矮小症門診、小兒內分泌門診這些專業的門診去看。到底用什麼方法治療,請遵醫囑。這些孩子治療起來就更復雜了。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展開一一講了。

但是千萬不要隨便找一個大夫看,也千萬別相信他說“孩子好著哪,不用看,以後會長的,以後不會長時,你也不能怎麼樣,對吧”。

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去年一個家長說,因為夫妻都比較矮,對孩子身高很重視,定期到附近的兒保去體檢,大夫一直說正常,沒問題,去年9月份,孩子的乳房發育的比較大了,大夫給做了B超,一看卵泡就說下個月可能要來月經了,可孩子才11歲,身高才141cm,媽媽那個氣呀,氣也沒辦法。這時候才知道沒找對門診。

所以,合適的治療方法是家長和醫療工作人員共同的責任,家長要做的就是早關注,發現問題立即行動,大夫要專業,確定不了的不要隨便說,只有雙方配合好,才能讓孩子達到理想的身高。這不是單方面的任務。


07.各年齡段對應的標準身高是多少?

我們現在醫療機構統一用的標準是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百分位數值表。如下圖:


專家呼籲:父母別再耽誤孩子的身高,日韓平均身高已超過中國


專家呼籲:父母別再耽誤孩子的身高,日韓平均身高已超過中國


大家都去對應一下,看自己的孩子處於什麼樣的身高水平,將圖片保存下來,以便隨時查看。

我們說50百分位就是我們提到的平均身高,也就是標準身高,比如十歲的女孩140cm這是標準身高,對應成年的身高是160cm。

這樣家長就滿意了嗎?我想不同的家長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遺傳身高只有155cm的孩子,可能家長的目標就是160cm,對於遺傳身高在164cm的家長來說,目標可能在168左右,所以標準是一個方面,期望身高才是指導給孩子制定身高促進計劃的最好目標。

所以,你想讓孩子長多高,這是你的期望身高,那麼孩子能長多高?能不能先達到標準身高?還是超越遺傳身高?你就做出相應的努力就可以了,不要和別人對比,一份努力一份收穫!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合適。


08.中醫在改善孩子身高發育方面

有哪些好的方法?

我作為中醫院的大夫,並不是說我排斥西醫,相反,中醫西醫的診療規範都是要學習和掌握的,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用西醫治療,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中醫治療,作為大夫一定要客觀公正,為孩子做長遠的規劃,為家長提供專業的抉擇是大夫的職責。

如果說中醫的優勢,我想很多時候是家長被生長激素嚇住了,不瞭解而恐懼的心理,從而抗拒用生長激素。很多年輕的媽媽們,想要改善孩子的身高,又相信我們祖國的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基於這種信任,加上我在臨床上反覆的學習與研究,總結了一套很受家長喜歡的治療方法,效果確實不錯,我們全國各地的很多家長就見識了我們中醫療法的效果和優勢,我們還有很多國外做身高管理的混血兒。

我用到的理論基礎首先是中醫的核心理念,辯證論治,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用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藥顆粒、中草藥、中成藥、泡腳、泡浴、穴位帖敷、系列推拿等孩子能接受又願意配合的綠色安全的療法。


09.身高一時沒達到標準不要緊,

後期補充營養就能長回來?

前面我們講到,

營養只是影響身高六大環境因素中的其中一個因素,營養是長高的基礎,非常關鍵,這隻適合一部分的孩子。很多單純的補充營養並不能讓孩子長的很好,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孩子吃的很好呀,為什麼還不長?還有一些家長想著法兒的給孩子多吃,可結果呢?身高沒長,體重卻蹭蹭的向上長,這也是我們見到很多小胖墩的原因,這是非常不利的,體重超標的孩子最容易骨齡偏大,導致最終身高不理想。我們在公眾號上有國家一級營養師講怎麼合理的給孩子補充營養,建議大家的可以去聽聽。

還是那句話,求助專業的大夫,找到生長緩慢的原因,對症治療,及時治療,別拖延,才是上策。


10.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增高的問題上,

迷信各種保健品、甚至各種偏方,

這種做法可取嗎?

我們說這也是觀念的問題,當孩子身高不達標時,很多家長愛子心切,因為接觸不到正規的身高評估與治療方法,

片面的認為孩子吃點保健品,就可以長高,這是比較冒險的做法,很多因此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很多家長給孩子吃的保健品成分不明確,很難去判斷是否合適和安全。有的家長去給孩子煲各種參類、營養藥膳、什麼鹿角膠、什麼紫河車等,其結果就是造成孩子早發育,骨骺過早閉合,反而生長的時間縮短了,對促進終身高幫了倒忙。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