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晉朝只拍到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為止,以後的事情電視劇卻不怎麼拍?

包蕊傑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的歷史,起於漢末,歸於晉朝,“三國歸晉”是這一段歷史的終結篇。因此,以280年東吳亡國,晉朝實現對三國的統一,這才是完整的三國曆史的落幕。




三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段歷史時期,上承東漢,下啟西晉,三國開始的時間目前有兩種主流說法,分別為狹義和廣義之說。狹義的指曹丕於220年篡漢建立曹魏政權,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因為曹丕第一個稱帝,西蜀劉備和東吳孫權分別於221年和229年稱帝,三足鼎立形成。廣義的則以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為三國開始,這場起義,使得地方豪強紛紛擴大勢力,在漢獻帝時期,形成了地方諸侯割據的局面,最終曹操、劉備、孫權異軍突起,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歷史格局。



不過,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是在漫長的優勝劣汰中所逐漸形成的,而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為止,這一段歷史是不能忽略的。因此,三國的開始若以延熙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就顯得太過於牽強和緊湊,所以我們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因為這一段時間,正是曹魏、蜀漢和東吳這三國從起家、發展到立國最關鍵的一段歷史時期。



三國最權威的正史非陳壽所著《三國志》莫屬,之後羅貫中在《三國志》的基礎上創作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其起點都是以漢靈帝時期黃巾起義,結束於晉武帝司馬炎280年興兵伐吳,三國歸一,天下一統。因此,三國的開始與結束,有其固定的脈絡時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隔一段時間必出現分裂,而後歸於一統。三國上承兩漢,下啟魏晉南朝北,是一段波瀾壯闊、人才輩出的重要歷史時期。



三國是一段“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歷史,因為魏蜀吳三國最終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反而是成全了司馬懿這位曠古奇才,於魏正始十年(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及其兄弟被夷滅三族,曹魏大權落入司馬家族之手。炎興元年(263)年,晉公司馬昭派鍾會、鄧艾、 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鍾會大軍被蜀漢大將軍姜維阻於劍閣,相持不下之際,鄧艾抄小路偷渡陰平成功,兵鋒直逼成都,劉禪不戰而降,蜀漢滅亡。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 ,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經過十幾年準備的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吳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三國時代結束。



三國最後一個政權東吳的滅亡,意味著三國時代的徹底結束,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即兩晉時期。因此,三國的結尾篇以司馬炎受魏元帝曹奐禪讓建立晉朝,而後大軍伐吳,天下一統,是為三國曆史之完結。

兩晉的歷史,上承三國,下啟十六國南北朝,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時間裡,中國都是處在分裂狀態,晉武帝之後,繼承皇位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八王之亂迅速讓西晉衰落,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建立割據政權,中國歷史進入了第一個大混亂時期即五胡十六國時期,大家都知道,兩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電視劇都極少涉獵,因為人物繁雜,國與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電視劇拍攝起來難度巨大,找不到中心點,其現實意義和影響力遠不如三國、唐宋明清。


大國布衣


這個是必然的,因為司馬懿家族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一言以蔽之:司馬懿是君主界的秦檜,而秦檜是文臣界的司馬懿。

1.首先是司馬懿家族是竊國者侯的典型代表。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司馬懿是玩弄權術的高手。

這裡說司馬懿家族,不能說司馬家族,因為我國複姓司馬的人很多,比如春秋戰國《司馬法》的作者兼軍事家司馬穰苴,還有編撰史書的司馬遷、司馬光。

司馬懿竊國之後,對曹家進行大規模屠殺,對擁護曹家的文臣武將進行誅殺。這比當年曹操篡漢惡劣多了。

所以在京劇中,司馬懿是比曹操還要白臉的角色。而曹操在近代以後,逐漸被人翻案,但是司馬懿一直沒有被人翻案。

2.司馬懿家族的家風,或者說文化基因非常惡劣,是遺臭萬年的典型代表

司馬懿篡位成功之後,給他們的後代樹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形象,就是司馬懿家族成員都想著效法司馬懿進行篡位。

從下圖的八王世系來看,有兩個是司馬懿的兒子,4個是司馬懿的曾孫,2個是司馬懿的同族孫輩,都是爭權奪利之輩。

而那個說出“何不吃肉糜”的晉惠帝比劉禪還不如,是另一極端的代表。

換句話說,這個家族就沒有什麼好人,後世的統治者、史學家和文人都對這個家族沒有什麼好感。

在東晉時,司馬家的皇帝偏安江南,很多江南大族就已經表達了對司馬懿家不堪的往事的嘲諷。

所以說真的是遺臭萬年。

3.司馬懿家族對中華文明沒有什麼貢獻

雖然說司馬懿家族統一了三國,但是說句實話,曹家的人也能統一三國,因為曹魏的實力要比蜀漢和孫吳強大,所以三國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司馬懿家族在統一之後,迅速因為八王之亂而讓中國進入了更大規模的分裂,之前的三國分裂還只是民族內部矛盾,和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而到了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在上面兩個矛盾之上,又出現了更大的矛盾,就是民族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歷史上說的“五胡亂華”。

所幸,有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漢族文化沒有斷更。

所以說,司馬懿家族對於中國統一沒有做出貢獻,他們只是在中國統一的過程中,乘機竊取了勝利果實,但是歷史證明,竊取的果實並不是他們司馬懿家族自身的功勞,他們並不能穩定統一後的中國,所以司馬懿家族的政治地位是不合法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西晉是我國曆史上國祚很短的統一王朝。

東晉,司馬氏家族已經不能獨掌大權了,先是王與馬,共天下,後來不斷地出現了權臣,桓溫等人,所幸謝安不是,但是到了劉裕,司馬氏家族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而且,劉裕是以其家之道還治其家之身,誅殺了司馬氏家族。後來南朝更迭也是這樣的,司馬懿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雖說曹操也是篡漢了,但是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而且曹操用人相對公正,不像漢朝的那樣“舉孝廉,父別居”,最後曹家上對於中國文化也貢獻甚多,“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HK君和你一起讀歷史、地理和軍事!


HK君


其實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孫子們之所以能夠被“拍”出來我覺得有點沾了“三國”的光,而三國之所以能被拍出來,又沾了《三國演義》的光,《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帶動了一個文化帶,也帶動了一個經濟帶,正因為三國有看點,司馬懿這一家子也是跟著沾光了。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喜歡歷史,不關注我,還在等什麼?

一、大奸似忠的司馬懿

晉朝被拍出來的歷史劇少之又少,為啥司馬懿這一家子能入了“編劇大大們”的法眼?



我感覺應該和“三國”那一堆人有很大的關係,大家都看魏蜀吳三國之間相互爭鬥,每個人都心機深沉、爾虞我詐一不小心就會被人擺一道,司馬懿在曹操在世時還知道藏著自己的野心,然後就有一大批人看著司馬懿帶著自己的兒子和自己上去給人衝鋒陷陣,搞的曹丕以為這老師真的是自己的大救星,大功臣。


而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智鬥也是三國的一大看點,而這司馬懿真的算的上是“老奸巨猾”,稱病不上朝,瞬間擊敗對手曹爽,這時候司馬懿的狐狸尾巴才漸漸的開始露出來啦!這時候不能說是“晉”,應該還算是曹魏,不過這是的曹魏就是個空殼子,掌管實權的就是人家司馬懿一大家子。 所以在講司馬懿的時候應該不能把他歸為“晉朝”之列,應該依舊算是曹魏,此時的他只能算是“權臣”。

二、曹魏養了一窩狼

司馬懿死了留下倆個小狼,這看著曹魏這一塊大肥肉能不流口水?

而且這二人比他爹大狼都狠,而且更有力度。



司馬懿在世時,魏蜀吳三國的勢力雖說有差距,但差距也不是特別大,而曹操、劉備,司馬懿等一些三國前中期的風雲人物一個個被召喚走,這實力一下就拉開了。老狼司馬懿留下兩匹小狼司馬昭和司馬師,在老狼前面的鋪墊之下進一步掌握了曹魏大權,並且開始為以後的“司馬天下”打地基——滅蜀之戰。 三國中魏國名存實虛,因為真正的老大是司馬一家子,曹魏早就變成了傀儡。這也是所謂的“晉朝”為何會只有這段歷史被拍出來了。(稍微說一下下,這時候依舊不能算是晉朝,那時候司馬昭的稱號是“晉王”,真正的能叫“晉朝”還是在狼孫子司馬炎的時代才能叫“晉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西晉。)一家子裡面都在為謀劃自己主子的天下而努力奮鬥著,也算是一個看點了。

三、為啥電視劇沒有西晉建立以後的晉



我前面說過上面列出來的那些“晉人”都是假“晉人”,只有司馬炎勉強算的上是“晉人”。那電視劇為啥不拍以後的晉呢?先表揚一下子,問的很好。 晉朝分東西晉,不過說起來還真的有點話說,我這主攻魏晉南北朝的自然也是瞭解一些的(很多人都不太瞭解,甚至不喜歡歷史的人直接就不知道晉。),不過晉朝和三國比起來還真的沒多少知名度。


(1)首先晉朝的看點不是很多,三國時期的大亂鬥,鬥智鬥鬥勇在加上《三國演義》一書,可以說是圈粉無數了,但晉朝就不一樣了,看點是有的,不過需要發掘,沒有前人發掘,知名度不高,這些編導看這晉粉不多,拍出來不是賠本了,也就不拍了。

(2)其次晉朝也是很亂的,一家子一會就幹起來了(八王之亂),還有少數民族南下,直接把西晉給滅了,東晉也是屈辱,司馬睿建立東晉也沒什麼值得一說的,再分個十幾個小部落更說不清了,所以也不好拍,也就不拍了。


歷史中簡堂搜史君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三家歸晉天下一統,但這天下安定的局面僅僅維持了十餘年便再度陷入紛爭之中。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晉氏南遷,衣冠南渡,對於漢民族而言是一次空前的災難。

八王之亂(291年—306年)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二十日,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皇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大赦,改年號為永熙。

司馬衷最為人熟知的典故,就是在災荒時節竟言饑民“何不食肉糜(肉粥)”,貽笑於後世。

因司馬衷資質愚鈍,皇后賈南風作風強勢,為鞏固權勢先後殺皇太后、太子、宗室親王等數人,各地出鎮諸侯王以此為契機起兵奪權。

早在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各地諸侯王勢力不容小覷。

從公元291年—306年八王之亂歷時16年,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這些戰事都對全國不少地區都造成嚴重破壞,饑荒、疫病頻生,亦令不少人被迫離開家鄉求活,成為流民。

五胡亂華(304年—439年)

八王之亂致使西晉國力大損,內遷的北方諸多胡族趁機反叛,西晉因此而亡。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史稱前趙或漢趙,同期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漢趙皇帝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mǐn]帝。

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中國北方進入十六國混戰時期,“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cuàn]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掀起六次漢民南遷的浪潮。

重歸一統

開皇九年(589年)2月10日,隋軍攻入建康臺城,俘獲陳後主,歷時300年的大分裂才就此結束,中華大地重歸一統。

西晉之所以被後世忽略,只因其充滿了戰亂和屈辱,漢家天子第一次降於異族,為奴為僕,中華陸沉堪比靖康之恥。

言起西晉,時日過短,輝煌寥寥,不說也罷。


歷史攻略


相比三國時期在群眾中的熱度,三國終結者——西晉彷彿被人們遺忘了。

西晉結束了幾十年的亂世,建立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一統王朝,建立王朝的司馬家族也自帶光環,作為諸葛亮的一生之敵,司馬懿在中國也算是耳熟能詳的人物。可奇怪的是,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民間文學,包括評書,戲曲,演繹這段歷史的作品都很少。

司馬炎:


西晉就像後媽生的孩子,一直不受待見。這是為什麼呢? 說起西晉,不得不說是中國人心中的痛。這個王朝留給後人的記憶是亂七八糟的家族內鬥、匪夷所思的價值觀以及對待外族侵略時的軟弱無能。

雖然它的上位手段不是很光彩,可這不算什麼,歷史上相似的事例有很多。隋、宋等朝代的建立方式和它也是差不多的,這不是人們不喜歡它的原因。 首先是領導無方。

看看西晉的皇帝們,你就知道,智商欠費是件多麼可怕的事。雖然它只有四任皇帝,可除了開國皇帝武帝司馬炎之外,其他三個司馬衷、司馬熾、司馬鄴根本就是糊塗透頂。


司馬衷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白痴皇帝”,那句“何不食肉靡”成為千古笑料。這樣的皇帝,除了拍他的笑話,有哪部影視劇會把他當作主角呢?以他為主角,又能帶給觀眾什麼呢?

二是歷史的河流奔騰不息,有高潮就有低谷。歷史是有規律的,對歷史的關注度也同樣有波浪一樣的規律。關注三國的人多,接下來的晉、南北朝就會少一點;接下來的隋唐人氣高點,後面五代十國就少點;再後面兩宋人氣高,元朝就低點,然後接下來就是明清的大熱。


這是一條波浪線,本人不是研究歷史規律的,說不出為什麼會這樣,留給有水平的人來研究吧!

三是晉朝存在時間太短了,沒有出現一個可以讓人記住的大治盛世。我們之所以能記住漢唐,和它們存在的時間較長,湧現了很多明君盛世,也有很多名臣名將。而西晉,這方面太少了。

整個西晉,能報得上來的名臣名將們有幾個?又有多少關於他們的傳說故事?要知道,老百姓很多是通過傳說和故事來了解歷史的,這是西晉的硬傷,人民群眾記不住他們,也怪不得別人。

四是政治黑暗,內鬥不止。這是一個內鬥最兇的王朝,沒有之一。自己家的兄弟,叔侄,父子自相殘殺,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殺你,社會一點不和諧,其價值取向明顯違揹人民的期望。同時,這些打打殺殺中,沒有出現值得記住的名將,沒有出現值得記住的戰役,你拿什麼讓人家關注你呢?

五胡亂華: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從晉開始,中國陷入了最黑暗的時期,華夏人民和文化幾乎被滅絕。這是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痛。從晉朝開始的三百年,外族入侵,殘殺漢人,滅我文化,幾乎到了滅族滅種的地步。

任何一箇中國人都不願意揭開這個傷疤,所以也很少有人拍攝這個時期的作品。


剛日讀史


很簡單啊,因為大家不喜歡,因為越拍越沒意思。

先說不喜歡,因為在大家的印象裡面,晉朝是最典型的得國不正。人家曹操好歹是自己打下了三分天下,屬於自主創業,可是司馬懿呢?趁曹家沒人(曹丕曹叡死的早),靠著耍無賴奸計,欺負曹家的孤兒寡母,以陰柔取天下,為天下人所不齒;

其次,如果說你得了天下之後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好好珍惜愛護百姓也行,也會給你家刷美譽度,可是呢?

在歷史上,司馬炎統一了之後就開始不思進取、奢侈享樂,話說他給自己的宮殿網羅的美女高達30000名,每天坐著羊車去臨幸那些女子,美女們為了吸引司機(拉車的羊),故意在門口撒下沾了鹽水的青草;

如果是最高層僅僅是奢侈腐敗的話,還猶有可原,更可怕的是最高層在政治建設上昏招不斷:先是大封同姓諸王,讓每個王爺都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把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國家再次埋下分裂的種子;然後又是厚待外族勢力,讓五族進入中原,埋下了五族亂華的種子;最可怕的是明知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痴,還非得傳位給他,硬生生的把國家作到了分裂的邊緣,讓其他王族勢力產生不該有的想法。

果然,司馬衷繼位後,先是賈南風弄權,後是楊太尉亂政,把整個朝堂搞得烏煙瘴氣;接著各位王爺開始蠢蠢欲動,再一次打響了王位爭奪戰,讓整個國家民不聊生;緊接著,那些狼子野心的少數民族匈奴,氐族,鮮卑,羯族和羌族先後趁亂而起,大肆屠殺漢民族,可以說,給漢民族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成為歷史上的“黑暗時期”。

這麼個情況,換誰誰喜歡拍?


星城搞機娃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實際上不僅是影視作品,就連文學作品也很少有涉及到晉朝以及之後的一段歷史。就連史書上對於晉朝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因為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追求的就是收視率觀看群體。另外就是積極正能量的歷史。而晉朝的誕生本身就極為的不光彩,而且東晉和西晉加起來不過百年光景。而且晉朝統治者多大平庸無能。甚至出現了大災荒之時,民眾哀鴻遍野之際,晉惠帝竟然問臣子百姓吃不上糧食,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荒唐可笑的言辭。由此可見晉朝統治者的智商有多麼的“感人”。



晉朝也只有在司馬炎篡魏之時算是輝煌了一陣子。司馬炎之後司馬氏再無人才出現。後來還出現了“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的事件。這兩起事件對於中華來說禍害極大。尤其是五胡亂華時期,整個漢族差點被滅掉。所以對於這段黑暗時期一方面沒有文學價值。另一方面太過於黑暗。所以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度沒有過多贅述。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之後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開始造反爭奪皇位。八王之亂一直持續了十六年,波及範圍最後擴大到全國。整個晉朝的經濟民生到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國力瞬間衰弱到了極致。最後甚至出現了各地起義造反,外族入侵等事件。整個晉朝可以說是一團糟。而八王之亂時,各王為了爭權奪利還聯合異族進攻對方,這也導致了之後“五胡亂華”的爆發。



“八王之亂”後期,晉朝由於內耗國力衰弱。北方異族趁虛而入。陸續建立了十數個非漢族政權。其中最大的五個異族分別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其餘小部落也數不勝數。後期就形成了異族政權對抗漢族政權。而晉朝丟失了整個北方地區,被迫重心轉移南方。歷史上稱晉朝的南移為“衣冠南渡”。

五胡亂華一般從異族入侵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統一北方為止。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 直到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陸續消滅了數個政權,才使得結束了三百餘年的動亂時代。在這三百年裡幾乎就是互相攻伐,內部殺個不停。外部殺個不停。人口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退步。而北方受損尤為嚴重。世家大族十不存一,黎民百姓被大肆屠殺。歷史典籍失傳損壞無數。可以說晉朝開始之後的歷史上文明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在大幅的倒退。顯然這種黑暗時代並不適合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傳播開來。而對於這段歷史史學家們也是諱莫如深。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書


265年司馬炎篡位,建立晉朝,後經歷八王之亂,後晉愍帝遷都,316年,西晉滅亡,從此進入一段黑暗的時期,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大地,建立了屬於少數民族政權,對於漢人進行大量的屠殺。

以後的事情,為什麼不拍電視劇,因為這種題材非常的敏感,不利於民族團結。

五胡亂華說得好聽促進民族大融合,說的難聽是自己人打生打死,這是中華民族心中永遠的痛。

而電視劇的播放要通過《電視劇審查管理規定》:

而第一章,第五條第四小點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的不予通過。

而五胡亂華這段歷史嚴重影響民族團結,可能會威脅社會安危,所以這段歷史不宜出現在電視上面,所以基本上不會有這段歷史的電視劇出現。


滑稽美滋滋


這個問題出的很有特色。

事實上,關於晉朝的影視劇不是沒有,也是有《西晉王朝》、《洛神賦》、《東西晉王朝興亡錄》、《西晉秘史》。這些大致都是講述晉朝的興亡。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時期的影視劇不僅少,而且內容嚴肅,沒有像唐朝的影視劇那樣愛恨情仇,也沒有像清朝影視劇那樣勾心鬥角。這個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晉朝皇室司馬家族得位不正。

我們都知道,晉朝能夠建立並統一三國的分裂是經過司馬懿的努力,司馬懿憑藉自己的手段消滅了政敵,奪取了朝政大權,並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的經營,魏國上下可以說是司馬家的,而且司馬昭開啟了弒帝的先河。可以說司馬家族是不忠不孝不義之人,這與儒家倡導的禮義廉恥極為不符。拍攝大量的影視劇不就是對司馬家族的肯定,不符合正能量觀。就算最後統一,但是很少有人會記得司馬家結束分裂的功勞。

第二,對權力的爭鬥不止,內耗嚴重。

晉朝的安定只經歷了晉武帝,從第二代皇帝開始,國家就開始了動亂。因為繼位的司馬衷是個痴傻之人,於是賈南風這個皇后就開始大肆弄權,利用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消除反對自己的人。但是最後也死在了這個權力上面。而後開啟八王之亂,諸侯王覬覦大權,爭鬥不止,不斷內戰。可以說中原大地沒有經過多少時間的安穩,又開啟了內戰。因為不斷地內戰,消耗嚴重,給了北方異族的可乘之機。

第三,官場不平等、腐敗,門閥觀念嚴重。

晉朝的選官制度是應用九品中正制,只有陳群提出。這個制度到了晉朝後,嚴重狹隘了選官範圍。晉朝官場甚至出現“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極度的不公平,寒門人才想得到上位,必須投身到世家大族中去。這裡就可以看出晉朝門閥觀念眼中。

官場的腐敗是一個國家必然會出現的情況,但是晉朝出現的特別早,一個國家的官場出現大量的貪汙受賄之事,這個國家必然是很軟弱的。

第四,經歷五胡亂華,漢民族大難臨頭。

因為經歷八王之亂,中原大地一片混亂,國家國力衰弱,而北方異族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實力今非昔比,但是異族想要完全的入主中原也是不容易的。然而,在八王之亂中,北方的弱小的諸侯王還引狼入室,企圖用異族的力量奪取大權。中原的漢人自此開始了水生火熱的日子。“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甚至把漢人當做“兩腳羊”,中原大地可以說是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無冠帶之人。這是一個極其黑暗的時期

第五,統治者的無能,無力收復中原。

晉朝貴族在五胡亂華時期大量南下,建立東晉,但是東晉世家門閥更加嚴重,可以說國家大權在世家的手中,不斷地爭權奪利,根本無心收復中原救民於水火。


上述就是我認為沒有大量拍攝關於晉朝影視劇的原因。晉朝可以說是一個腐敗、不平等、黑暗的時代。沒有人願意去回憶這段悲慘的歷史。


秋心談歷史


連波高潮過後,下面當然是休息

第一波高潮,刷黃巾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以天公將軍張角為首的張家三兄弟拉開三國序幕,讓當時還是小號的劉備、曹操、孫堅、袁術等諸多玩家興奮不已摩拳擦掌。什麼黃巾力士,什麼撒豆成兵,光聽聽都過癮啊,開局一條狗就看誰搶的多,搶錢搶人搶裝備,迅速武裝自己

第二波高潮,刷董卓

董卓在天下不亂,天下不亂就沒好處,經過一刷的小夥伴們迅速組隊,幹董卓。這一刷雖沒了第一波那種絢麗的散豆成兵,但可對決天下第一武將呂布,亦是熱血興奮,男人嘛,誰不想幹天下第一呢,更何況還有天下第一美色貂蟬做獎品

第三波高潮,英雄互刷

經過一刷二刷,原本的小號夥伴們都成長為大號諸侯,各個勢力雄厚,再也不是開局一條狗狀態。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了本錢的大號們,各盡所能。袁術說,玉璽在手天下我有;袁紹說,吾乃四世三公;劉備說,我是大漢劉皇叔;曹操說,天子在手,你們都是反賊……

這一波最好看、最爽、持續也最久,以弱勝強、強強對決、合縱連橫……

能嗨上天

第四波高潮,刷曹魏

小號成長為大號,大號成為老怪被刷了,經過最嗨的,這一波其實已經是高潮餘韻。主角們也就剩下個諸葛亮,還有年齡大的趙子龍,再加上趕上末班車的司馬懿。至於長壽怪孫權,也沒了雄心壯志,龜縮江南頤養天年……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質量不行數量來湊,該落幕啦

抽根菸,睡吧

三國好看,因為三國波瀾壯闊

頂尖謀士對決、頂尖武將對決、頂尖統帥對決,多主角模式組團刷怪,掀起那一波波高潮。而等到後期,三家歸晉沒了怪刷,當然得休息,誰也不是鐵打的不是?再說,主角們也死光了

拍這樣的電視劇誰看?

不拍也罷,休息好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