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間電動汽車“溫州製造”駛入快車道

70年間電動汽車“溫州製造”駛入快車道

70年間電動汽車“溫州製造”駛入快車道

70年風雨兼程,70年精彩蝶變。

70年來,東海之濱的溫州,一路走來歷經無數的坎坷和輝煌,這片熱土上誕生的無數個“溫州第一”,驅動著溫州人奔騰向前,見證了溫州城跨越發展。曾記否,甌江上的第一座橋開通時的人頭攢動,第一輛公交車駛上街頭時的新奇觀望,溫州解放後的第一個掃盲班裡的笑臉,從燈光球場到奧體中心的迭代,第一批商品房落成時的萬眾矚目……每一項“第一”,無不昭示著溫州砥礪前行的勇氣、凝聚著創業者不變的初心、預示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年的NO.1,如今已經演繹出更多更深的內涵,正影響著溫州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們回望來時路,歷數70年征程上的這些“第一”,是為緬懷,是為記錄,更是為了展望。

如今,大街小巷飛馳而過的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比比皆是,很多人以為電動汽車是最近這些年研發的高技術產品,甚至有人誤以為特斯拉是電動汽車的先驅。其實,早在30年前,蒼南金鄉的葉文貴就把自己研製的溫州第一輛電動汽車開上了街頭。充電8小時可行駛200公里,這一技術指標在當時完全不輸世界先進水平。直到12年後,中國電動汽車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才起步。

電動汽車在溫州的生產歷史和現狀怎樣?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一個電動汽車外殼的背後故事

位於杭州的浙商博物館露天擺放著一個紅色玻璃鋼的汽車外殼,是人們最愛拿手機對著拍照的物品。這就是蒼南金鄉企業家葉文貴研製生產的那輛電動汽車外殼。

相關報道顯示,1969年,19歲的葉文貴到黑龍江七臺河市插隊,發現關內和關外土特產差價很大,於是通過販賣茶葉、人參等掘到第一桶金。

1978年,葉文貴回到老家金鄉,先後創辦了軋鋁廠、高頻熱合機廠、壓延薄膜廠、包裝材料廠、蓄電池廠、微機儀器廠等6家工廠,而且辦一家火一家。

幾年後,葉文貴在那個萬元戶都很稀缺的年代就坐擁千萬元資產,成為當時的“溫州首富”。

1985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到溫州考察,參觀葉文貴的工廠後,連連稱他是“新型的企業家”。加拿大教授鮑勃惠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看望葉文貴:“在中國農村,想不到有你這樣的奇人。”

據《人民日報》報道稱,1984年5月,家庭工業專業戶葉文貴被蒼南縣政府破格提拔為當時的金鄉區副區長。

他點燃了“中國農民的電動轎車夢”

據澎湃新聞等報道,1988年,已成為千萬富翁的葉文貴,開始了他的造車夢。葉文貴要造的是電動車。當時,汽車離普通百姓很遙遠,然而葉文貴意識到,汽油將會逐漸緊缺,環保和新能源開發勢在必行。他開始一心追求他的造車夢。1989年,他造出第一輛電動汽車。1991年,他的產品獲得1990年度國家級新產品稱號。1993年,他研製出中國首輛混合動力小轎車樣車。

葉文貴給電動汽車取了一個類似於自家孩子的名字——葉豐牌,自己擔任總工程師、總設計師。第一批造了2輛葉豐電動汽車,第二批也造了2輛,第三批造了7輛,第四批造了1輛。當時,一輛車的定價為5萬元。

由於當時沒有充電設施,也不能商品化,先後投入1500餘萬元的葉文貴,終因意識超前以及國家政策等原因,導致造車夢破滅。其研發的電動轎車項目不得不於1995年中止。

“我一定要把汽車造好。”當年的葉文貴這麼說,“我這一代弄不好,也要讓下一代繼續去做。”正是由於這樣執著的夢想,他把兒子送到清華大學學習汽車製造,“我不造車,我兒子也要造車。”

2017年3月,年僅67歲的葉文貴因病去世。

如今看到葉文貴的那個廢舊車殼,不禁想起當年媒體的評說:在金鄉點燃的,是“中國農民的電動轎車夢”。

威馬汽車溫州工廠自動化程度高

進入新世紀,一些國內電動汽車品牌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相繼湧現。其中,威馬汽車也是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

威馬汽車科技集團(WM Motor)成立於2015年,公司名字取自德語世界冠軍(Weltmeister),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

威馬汽車溫州工廠於2016年11月奠基。今年1~8月,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量達11312輛,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一。旗下首款量產車型威馬EX5成為造車新勢力中首個在今年累計交付破萬輛的車型。

在甌江入海口處,矗立著一座佔地1000畝的製造基地。該基地就是威馬汽車溫州工廠的智能產業園,具備智能製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動駕駛試驗四大功能,前期產能為10萬輛/年,最大可增產至20萬輛/年。

包括蔚來、小鵬在內的大多數造車新勢力採用代工模式,其優點是成本低、投產快。而威馬為了實現對品質更好的把控,從一開始就決定走一條比較難的路:自建高水平的工廠。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沈暉稱:“自建工廠能夠將產品質量掌控在自己手上。威馬堅持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質量穩定、體驗出色、成本合理’的產品和服務。”

自動化是新一代整車廠的基本特徵,威馬汽車溫州工廠在自動化方面達到了國內該行業的最高水平。

據介紹,威馬溫州工廠的焊裝(車身)車間目前配備了120臺來自日本的工業機器人,能夠通過視覺引導系統完成自適應焊接、通過塗膠檢測系統保證白車身塗膠質量,具備柔性化滾邊和多車型切換生產能力,其焊裝(車身)車間主線的自動化生產率達到100%。

今年7月初,威馬汽車向溫州交付了首批50輛威馬EX5即客行版車型,助力溫州市加快實現出租車運營車輛的新能源化。

溫州交運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首批更換威馬EX5出租車的姜師傅算了一筆賬,威馬新能源出租車的運營成本不到傳統燃油出租車的1/3,預計一年下來可以節約4.3萬多元。姜師傅說,開了一個月新能源出租車,感覺很不錯:“性能蠻好的,開得也很舒服,它的提速很快,也很環保綠色。”

下一步,威馬汽車將繼續加大與溫州交運等出租車運營服務商的合作力度,推動新能源出租車的普及進程,助力溫州市構建綠色智慧公共出行體系。

沈暉表示:“威馬汽車將進一步拓寬新零售渠道網絡佈局,精耕用戶體驗,著力將高品質產品、智能化體驗滲透到全民生活,真正落實‘走到用戶身邊,走進用戶心裡’。”

(原標題《蒼南千萬資金獎勵研發創新 90家企業共獲1133.4萬元》。編輯周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