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博導,用她的努力告訴我們:何為年少有為?

28歲女博導,用她的努力告訴我們:何為年少有為?

近日,有關28歲北大女博士李琳被聘用為名校博導的話題引發很多網友熱議。

“又是90後啊,這麼年輕就成為博士生導師了,我酸了。”

“唉,不能比啊,我還在畢業的邊緣徘徊呢。”

“太厲害了吧,小姐姐不僅有才華還這麼漂亮,關鍵是髮量還多。”

……

從網友的熱議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家最多的呼聲都是在羨慕這位90後的青年學者。

羨慕她年紀輕輕就能獲此殊榮,羨慕她擁有90萬年薪,羨慕她提前抵達了無數職場人的詩和遠方。

所謂的年少有為,永遠都沒什麼捷徑可言。

28歲女博導,用她的努力告訴我們:何為年少有為?

李琳今天的成功與輝煌,從來都不是什麼機緣巧合,也不是多麼神奇的天賦,她出生在普通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日積月累的學習和研究獲得的。

所以說,我們在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同時也應該去細細的深思一下她背後的努力。

像李琳這樣並被高校聘為教授、碩博導師的90後優秀青年學者不在少數。

例如:90後楊樹被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任用為教授和博導,90年的劉明偵被聘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的副院長教授。90后王虹被聘為中國礦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說,他們都是年輕有為,都是冉冉升起的新秀。

年少有為的人從來都離不開“學習”二字,因為他們知道想要擺脫愚昧,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開拓美好未來。

但很多職場人還有這樣的誤區,“我都參加工作了,為什麼還要學習專業知識呢?”

28歲女博導,用她的努力告訴我們:何為年少有為?

事實上,職場人想要有所成就,不管在什麼階段都要為自己“充電”。

就像上文提到的北大女博士李琳,即便參加了工作,她也絲毫沒有在專業知識學習上有所鬆懈。

“年少有為”這四個字,對於大多數職場人來說並不陌生,但能做到這四個字的人卻寥寥無幾,因而,年少有為的人相對比較稀少。

所以每每有這樣的人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時,人們往往為之感嘆,為之羨慕。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卻只能看著別人精彩。

每一位職場人都有成就事業的可能性,可在這之前,需要提升自己的實力。

職場“老司機”們說,已經錯過了“年少有為”的芳華,怎麼辦?

其實即便錯過,只要付出相應的努力,依然能夠用取得成就證明自己。

願所有的職場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並且朝著目標努力奮進,抵達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