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校內外託管的背景是怎樣的?對託管老師講座培訓有影響嗎?

誰的大碗麵



我們閱遍各省市的相關政策,它們幾乎都明確指出了以下幾點:


1. 堅持公益普惠

課後服務應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


2. 堅持公開服務

開展課後服務的學校要公開、公示服務項目、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保障措施、費用標準、第三方機構等事項,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3. 堅持自願選擇

中小學學生是否參加課後服務,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中小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工作,要事先徵求家長和教師的意見,並簽訂自願服務協議書,學校不得強制或變相要求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學生選擇在校外參加課後服務的,學校要提醒家長選擇有資質、有保障的課後服務機構。


4. 堅持安全第一

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師生人身安全。


5.服務對象

課後服務對象是本校在讀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1-9年級學生)。


6. 服務時間

課後服務時間一般為週一至週五下午正常行課結束後至 18:00 期間,具體時間由各地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按時上下課,不能提前放學延長課後服務時間。


7. 服務內容

課後服務不同於課內的學習,不能簡單地以教學活動來代替,而是應該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素質教育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資源支持鼓勵中小學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聯合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嚴禁在課後服務期間上新課。


8. 組織形式

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鼓勵學校與具備資質且規範的第三方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開展合作,提供普惠性、有保障的課後服務。


對於校外的託管機構來說,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整體來看,也是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提供了機遇——有資質有保障的校外培訓機構將更有競爭力。當家長擁有自主選擇權,各大機構之間比拼的就是品牌影響力、口碑和專業度,綜合實力依然是培訓機構佔領市場的底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中小學校展開合作成為了拓展業務的又一條路徑。


對託管老師講座培訓有影響,但大量亟需提升質量、口碑的託管機構更需要優質的師訓課程了,所以綜合來說,是挑戰和機遇並存的,這不管是對於託管機構,還是做託管老師講座培訓的題主來說都是如此。

主動擁抱政策,提升自身質量,是重中之重。


以上回答的部分內容摘自教育家社區阡陌孔明老師文章《公立學校的課後服務會不會搶了培訓機構的飯碗?》,全文請於教育家社區閱讀。


教育家社區


答:

每次放學時間,學校門口最多的都是孩子的爺爺或者奶奶,在起首翹盼著孫子或者孫女趕緊能夠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因為他們在寒風中、在烈日和暴雨下已經等待了很長時間了。

孩子的爸爸和媽媽呢?

大家都知道,為了家庭,孩子的父母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拼搏著。

這就是國家制定校內託管的原因之一,還有課外託管機構從師水平低,收費標準不明確,都給學生和家庭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每個行業它的存在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社會所需要才能夠形成。為什麼現在託管機構存在成為必然,以城鎮為發展,就會帶來生源增加。中國自古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家都希望孩子能夠學出好的成績。這就必然會帶動校外晚輔導的行業發展壯大。

校內和校外都有晚託,更能夠合理解決學生看護的問題。經濟能力足夠,就可以選擇有資質和許可的校外機構。有市場就會出現市場淘汰制,最後只能說用市場去見證!


水木上清華


存在即是有原因的。託管班是因為社會的需要而出現的。

鄰居家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就跟著託管班的老師走了,老師在前面走,後面有個不長不短的隊伍。相信很多人都在馬路上看到過這個畫面。

鄰居家孩子的爸爸在外當兵,媽媽上班而且離家較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而孩子上學的接送就成了問題。而託管班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有的託管班還幫忙輔導作業,可以說很好地填補了孩子放學後無處可去的情況。

託管班的出現有其必然性:

社會經濟發展快,孩子的爸媽忙著在外打拼事業,顧不上孩子。需要爺爺奶奶幫忙,每當放學時,許多的爺爺奶奶都來接孩子。如果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就只好進託管班了,而且託管班還給孩子輔導作業呢。

另一方面,在農村,許多爸媽出去務工,而爺爺奶奶又教不了孩子,也只能送到託管班了。

這就是社會上許多託管班出現的背景。這種私人性質的託管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孩子放學後無人管的情況,但由於每個託管班資質不同,良莠不齊。而且收費還挺高,所以家長呼籲學校能在放學後開展託管班的服務。

學校開展託管班服務的初衷是好的,但爭議也不少。

有部分家長認為小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不能收費,收費則是學校的變相收費;而老師則認為自己也有孩子,也有家人需要照顧,不想再延長工作時間輔導孩子的作業。


尊重生命sun


在一些城市,教育局為了方便家長接送,使家長免受奔波之苦,向各小學下達了中午託管的通知,所產生的費用由專項經費支出。

校外的託管機構參差不齊。

講座培訓了,肯定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不一定。特別是校外人員。


五點教育


託管現在亂象叢生。在一些小城市,甚至包括大城市,託管機構無證經營,託管從業者也不具備專業知識素養。但隨著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託管也有著大量的市場需求。所以,現在要做的不是取締,而是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