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健康,一要有力氣,二要通暢

“氣從以順”,是你的氣血運行是順著天賦的經絡、道路走的,打個比方,我們吃東西本來是往下嚥的,食物經過十二指腸、小腸、結腸,最後通過直腸排出來,這叫“順”。如果氣兒不順呢。吃東西噎得慌,咽不下去, 這叫“逆”,吃東西打嗝,不舒服,譁一下子全吐了,這也叫“逆”,中醫也稱“倒倉”。很多人便秘,身體裡的廢物本來應該往下走卻下不去,這也叫“逆”。

氣血逆亂還有一種表現是“四肢暈厥”,就是跟人一握手,別人就發現你手冰涼,俗稱“鬼手”。這種“逆”也是由於氣血到不了末梢肢節造成的。這種手腳冰涼的人有什麼樣的痛苦呢?一個是“不健”,另一個“不康”。

想要健康,一要有力氣,二要通暢

“不健”就是沒有力量,沒有氣,走不了那麼遠,“不康”是說氣在往末梢走的過程中被堵住了,就好像冬天的暖氣,如果不好好燒鍋爐,暖氣的末端是涼的,沒有好好燒屬於沒有氣,叫“不健”,但是如果人家好好燒了,鍋爐都快燒的爆炸了,暖氣管還是冰涼的,那是什麼問題?可能就是中間堵住了,這叫“不康”,不通暢。所以說“康莊大道”講的就是通暢的大道。“健康”一是要有力氣,另外還要通暢。“康”是內部溝通的順暢,所以,企業的“健康管理”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加強企業的執行力,第二,加強企業的溝通力,其實人也是如此。

想要健康,一要有力氣,二要通暢

“健康”就是說你有執行力,能夠上傳下達,左通右通。話又說回來,“氣從以順”這四個字講的就是:第一,要有氣,第二,氣要順。它是順著經絡走的,而不是戧著走的。該怎麼走就怎麼走,很多朋友沒有意識到這個經脈的方向是有方向的,有一些經是從上往下走的,有一些經脈是從下往上走的,所以你不能隨便亂敲亂刮,本來這個氣應該是手指往胸這個方向走的,從地方到中央,你非要從中央往地方敲、刮,這就會導致不順。

想要健康,一要有力氣,二要通暢

道家的一個理想的生活境界,就是“各從其欲”,而不是大家追求某一個共同的慾望。因為每個人有天賦的不同的身體,有不同的氣血,有各個發自內心的不同想法,如果順從其健康狀態下的慾望,他就會活的很快樂,如果滿足他病態的慾望,那就錯了,這種慾望是由於他有一肚子邪氣、邪火,經絡又被堵得七擰八擰而產生的。我們講的“各從其欲”是有前提的,首先必須“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發自內心的那種慾望,才會“皆得所願”,即得到滿足,這才是最理想的生活。

想要健康,一要有力氣,二要通暢

“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接下來我們講講“皆得所願”,這個“欲”和這個“願”不一樣,“欲”字沒有心,它是身體的一種本能需要,比如餓了就想吃東西,是本能的身體發出的信號,跟動沒動心沒關係。碰到危險我們出於本能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避身,但是“安”久了以後,就會思危,好多人安逸慣了,就會去找刺激,就是我們常說的活膩了。活的時間長了就會追求刺激,追求危險,這叫“居安思危”,我們以前都想錯了。

我們說的“七情六慾”的“六慾”就是指六種最基本的慾望、需求。“願”的層次就高了,它字裡面含“心”,我們經常說是心願,它脫離了物質層面,是一種精神需求,比如說藝術家追求唯美,所以唱京劇,搞音樂或者皈依佛教,皈依這種“願”是普度眾生,以天下為公,層次更高一些。任何上層建築,都需要物質基礎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