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1989 年出生的人,30歲,是而立之年。

這個年齡不僅常帶給人心理上、家庭角色上的改變,就連身體裡一些「零部件」,也會開始發生或明顯或隱秘的損耗。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本期【健康科普】就讓我們一起聊聊,步入三十後,我們應該如何預備做好「健康保衛戰」!



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別讓自己太累了!

30歲正是辛苦打拼的時候,這時候一定更要愛惜健康。大部分上班族的生理年齡比自然年齡要高 10~13 歲,主要原因是壓力大或者生活沒有規律。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圖片來源 @網絡

案例:30歲IT小夥連續開會12小時猝死

「他在公司的洗手間猝死了。那天,他們連續開了12個小時的會,前一晚加班到九、十點才回的家。」

更遺憾的是他離世時,兒子還不到10歲。

分析張先生的情況,急診醫生考慮大概率為:腦梗。

他雖無家族病史,但多次體檢血脂偏高,且平時偶有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等「腦供血不足」徵兆,可惜他都沒有重視。

除了超負荷工作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也很容易造成一些「30歲疾病」,如:慢性胃炎、脂肪肝……

嚴重的甚至會發展為胃癌、肝癌:

「從胃炎到胃癌 只需4步」

  • 得胃癌就像出車禍,雖然幾率不高,但人走在街上都有被車撞的可能,而開車在高速發生車禍的風險要更高。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慢性萎縮性胃炎 →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癌

「從脂肪肝到肝癌 也只需4步」

  • 大約有0.5%~1%的脂肪肝患者在 20 年後會發生肝癌。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將會增加到4%~27%。
  • 單純性脂肪肝 → 脂肪性肝炎 → 肝硬化 → 肝癌

有了健康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沒有健康肯定沒了一切。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是時候學會適時放鬆了,給自己安排好休閒空檔期,放鬆身心,儲蓄能量。

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提防心血管病找上你!

不要以為心血管病還是老年病,很多人正值壯年,血管卻已經老了。

根據近期統計:30~60歲的高血壓患者已達到全部發病人群的 2/3,由於高血壓原因導致心血管病死亡,在中青年裡面,又佔到 2/3。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圖片來源 @動動團隊製圖

工作生活壓力大,你緊張,血管也緊張,結果心率加快,血壓也升高。


當高壓180 低壓120時,血壓越高,對血管衝擊越大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動圖來源 @漫畫腦卒中

長期下去,血管變形、異常將無可避免。

1989 年以前出生,且容易緊張焦慮的朋友,體檢時最好加查一個「大血管彩超」

,包括:頸動脈、股動脈和股靜脈,可及時篩查粥樣斑塊阻塞。


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糖尿病概率增長最快

上海市公佈新發現:近年來每年新增 10 萬糖尿病人,其中,20~39 歲的年輕人群發病率在上升。

無獨有偶,問答社區上也有網友分享「進入三十歲後,身邊高血糖人士似乎明顯增多」。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圖片來源 @網絡

鑑於此,南方醫科大學科研項目進行了調查,發現糖尿病發病在30~45歲的「事業型」人群中增長最快。

這類人群的特點就是玩命工作抗拒運動節食刻意不吃主食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30歲開始,人體糖代謝能力會逐漸下滑。如果沒有特意運動,或科學飲食「幫助消耗」,體內很容易堆積過多糖分。

所以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體檢除了查空腹血糖,最好加查一個「糖化血紅蛋白」,這樣預防糖尿病會更準確。


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肌肉也開始萎縮了

人的肌肉在20歲至30歲之間會達到一個巔峰,這個時候的年輕人,肌肉是有稜有角的,但一過30歲,肌肉每年就會逐漸減少。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年紀大了腿腳不好,很可能就是年輕時肌肉沒有攢夠。

所以能動就多動動吧,肌肉鍛鍊好,不止身材可以傲視同齡人,更重要的是能夠幫你抵禦慢性病入侵。

「適合30+ 人的力量訓練」

儘量以針對「全身性、大肌群」的複合型項目為宜,推薦:

⊙ 平板支撐

⊙ 臀橋

⊙ 深蹲

⊙ 引體向上

⊙ 俯臥撐

⊙ 自由泳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圖片來源 @giphy

1989年以前出生的人,現在補鈣還不晚

許多人覺得骨質疏鬆沒多可怕,其實,骨質疏鬆危險性一點不次於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不次於肥胖,甚至不次於一些惡性疾病。

而且「骨質疏鬆」持續時間越長,可能造成的影響越嚴重。常見骨質疏鬆危害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到了30歲以後,無論男女,骨量都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

所以,進入30要保證攝入更多的鈣,抬高骨量平臺,以延緩骨質疏鬆的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補鈣 ≠ 一定要吃鈣片。

每天 500 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滿足 75% 左右的推薦鈣攝入水平;

剩下20% 左右的鈣可通過雞蛋、瘦肉、豆腐等補充。

最後要提醒,進入30歲如果身體發生以下徵兆,一定要「當回事」:


1、不明原因突然消瘦

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往往是急症的第一信號。

如果不運動不減肥,體重卻莫名下降10%,千萬別傻乎乎站在體重儀上歡呼了,抓緊時間就醫才是正經事。

2、頻繁發燒或感染

體內感染會導致發燒,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則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徵兆。

3、異常腫塊

頸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現異常包塊,應及時就醫排查癌症危險。

4、皮膚新斑點或黑痣變化

皮膚出現新的斑點、黑痣發生變化、皮膚瘡口久治不愈,結痂但容易出血,應當心皮膚癌。

5、三種異常出血

⊙ 尿中帶血--> 尿路感染,或膀胱癌、腎癌;

⊙ 便血--> 痔瘡,或腸癌症狀;

⊙ 女性非經期出血--> 可能子宮內膜病變。


再忙,再累,

請不要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

家裡的爸爸媽媽,

如果你的孩子也已進入三十歲

記得給他提個醒:

而立之年別硬抗,

你的健康平安

才是這個家最大的「成功」。

30歲後,請務必逼自己知道的 5 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