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撰文丨攝影 墨華不冷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人至中年,行至半途,處於人生中壓力最大、最苦最累的階段。中年人,所有驚天動地,都在人生日常裡,步步皆是萬古茫茫,步步皆是靈魂錘鍊。

煩惱糾纏時,就去閱讀;有錢有空時,就去旅行;有事無事時,就去運動。別將格局,囿於雞毛蒜皮與眼前苦惱;多將目光,投向人類思想的熠熠星空。人生是開闊的,不只是情情愛愛卿卿我我;宇宙是浩渺的,在生死麵前一切都是小事。中年人,讓身體與靈魂,一直在路上。

一、不信來日方長,過好當下每天

人至中年,就不相信山盟海誓、海枯石爛了,也不相信天長地久、來日方長了。每天對親人,好好說“再見”與“晚安”,怕來不及道別,已生死兩茫茫。過好當下每一天,讓每一天有所得,聽到精神拔節的細微之音。竟然發現,像嬰兒那樣,能好好吃飯愛身體,能好好睡覺不思量,就是自己了不起的成就。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二、培養文化愛好,抵禦生命孤獨

人生許多路,只能一個人走;途中許多坎,只能自己過。每個人的靈魂,始終是一座孤峰。我們相望,無法橫渡。彼此相愛,各自青黛。就算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捻熄燈,也改變不了孤獨的宿命。有些人教會你成長,教會你破繭為蝶,卻無法陪你走到最後。

想通了,眉間放寬,看茫茫天地間,一隻孤鴻,與自己孤獨成雙。

為抵禦生命中茫茫荒漠般的孤獨,你不得不讀書,你不得不畫畫、練字、寫作、跳舞或其他,你不得不仰望星空。讀書便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如在古今中外的時光隧道漫步。劈面相逢,驚鴻一瞥,電光石火,寂靜歡喜,一定是遇到前世的故人。心若親近書,書不負你;讀到無字時,雲出遠岫。

文化愛好,也可成為活著的意義。

就算全世界背棄你,但文化愛好,是根扎你身上的力量,不會背棄你。人生蒼涼,還好有它。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三、學會取悅自己,不慌不忙堅定

你透過他人眼睛看到的自己,是變形的,是扭曲的,你看不到你是誰。活在別人目光中,只會變得平庸。每個人的人生,從根本上來說,與身邊99%的人無關,只需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交代。

人一旦做回了自己,猶如重生,身輕如燕。理想生活,就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而走,溫和地堅定著,不辜負歲月饋贈的每一道皺紋、每一條白髮,對內心的快樂負責,正如陽光對秋色的美負責。

不慌不忙地堅定,不是表面強調不從眾,內心卻起狂瀾,百般糾結,而是秋水無痕,一塵不落一一懷揣獨立的想法,卸下給別人好印象的負擔,想好了就不把事兒放在心上。在茫茫人海中,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在泱泱宇宙裡,你糾結的事情渺小如塵芥。還是那句話,多讀書,讀書會築起人思維的堡壘,保護自己,不被大眾輿論的巨瀾所吞噬。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四、培養審美趣味,等場杏花微雨

現代人,多的是美盲,而不是文盲;富的是實用主義,而不是美的追求。缺乏審美力的人,就算嵇康在他面前彈奏《廣陵散》,他也覺得這與廣場舞曲無異;就算鄭板橋在他面前筆走龍蛇,他也覺得那像是小孩寫出的醜書。

審美是腔調,是品位,是與無用之物雲端漫步,是拒絕靈魂貧瘠與無趣。審美的習慣,讓你面對生活壓力的摧殘,也能修籬種菊,也願意等一場杏花微雨。

審美力與天賦分不開,但後天的培養與努力,也很重要。草木情深的大自然,琴棋書畫的文化藝術,甚至是柴米油鹽的煙火生活,都可成為培養審美力的溫床,只要你有一顆親近美的心。

那天,你在職場上受挫,意興闌珊,但你下班後,到花店抱了一束藍紫相間的繡球花回家;那天,你讚歎一枚逆光中的梧桐葉,通透得像金黃色的琉璃,你看到了秋,看到了美,看到了流轉的光陰,那一刻,你也身如琉璃,內外明澈。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五、低谷時也成長,裝下日月山河

若世事無解,若情難安頓,若前方無光,人咋辦呢?

讓自己忙碌吧,忙碌於自己喜歡的事情,閱讀、寫作、畫畫、練字、種花、攝影、跑步、健身,等等。讓自己在人生低谷時,也能成長,而不是蹉跎時光;也能進步,而不是原地踏步;也能獲得,而不是失去自己。讓自己的心,像暗屋裡打開的一扇窗,迎來了斜風細雨,清涼透氣,裝得下日月山河,遼闊寂遠。

也將自己攤成稿紙,交給時間,讓時間肆意揮畫。望雲捲雲舒,聽鳥鳴掠水,生活自有答案,難題自有其解。你終會被時間,繪成一幅清淡的山水畫,回首,不悲慼,不念念。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六、不糾結於過往,讓傷痕長出光

不要老說自己的選擇是錯的,不要因自己的選擇而怨天尤人。一路走來,你的心態與努力,能令最初的選擇變得正確,能令未來的結果變得美好。人們常說“不忘初心”,但初心,也不一定是對的。

當心靈填滿了對過往的怨念,新鮮的血液、陽光與感恩就無法進入。讓過去層層疊疊的傷痕,長出光與鮮花,長出思想的厚度,而不是長出無休無止的嘆息。

無怨無悔,便是生命的清透與自由。路在腳下,行在心中,不念過往,不畏將來,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七、最好相處關係,便是舒服自在

最好的相處關係,是舒服自在,不驚不懼。這感受,就如走在溫暖的秋陽裡,抬眸是無患子樹碎金般的明黃色,桂香如一波波溫柔的擁抱。若婚姻裡,沒有這種舒服與自在的相處,就算再多物質的堆砌,再多光鮮的炫耀,也或多或少透出人生的荒涼。這種理想婚姻,在乎修為,更是運氣。

如何修為?尊重差異,換位思考,必要時一方作出適當妥協,是有效溝通的大智慧。求同存異,才是真正的三觀一致。學會包容,心中有數,才能相安無事。不要因溝通未果,就升級到三觀不合的高度。世上沒有三觀完全一致的人,即便三觀相近,也不時會有觀點分歧的時候。所以,不要老拿三觀說事兒,先學會心平氣和地說話。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八、修得雲水禪心,何需秋居山林

何需秋居山林,何需苦覓桃源,何需寺廟短修。席慕蓉《桐花》裡有一段話:“繁花落盡,我心中仍有花落的聲音。一朵,一朵,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

若能經千巖萬壑,修得一顆雲水禪心,鋼筋水泥,阻擋不了松風泉音,繁花落盡,心裡仍可春風十里。

辯證看待萬物,思想方乃突破。你會獨處,需在人群中修行;你真正靜心,要在鬧市裡錘鍊。你只有正如林清玄所說的“在人群裡有獨處的心,在獨處時有人群的愛”,才真正有精神的自由與清明,才成為人間一抹香氣流動的美好顏色。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九、慢悠觀察萬物,悄改內心山水

細水長流的慢生活,滋養了人類文明史上柔軟與深情的記憶。木心說,從前慢,慢得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如今高速運轉的時代,慢是一種奢侈,但更考驗人掌控生活節奏的能力一一勞逸結合、身忙心閒、鬧中取靜的能力。

慢下來,觀察、發現,甚至表達萬物的美,是通往自己、瞭解內心的途徑。即便改變不了大自然的日月山水,但在此過程中,也悄悄地改變了自己內心的日月山水。為一片稻香而深深呼吸,為一徑溪聲而閉目聆聽,為一地霜紅而俯看幾回,為一卷舊書而神遊千古,讓自己在浮華世相中,與內心的聲音對話同行,不至於迷失荒徑。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十、沒有非黑即白,因懂得故寬容

天下萬物,難以純粹,真假同體,問題在於真與假的劑量多少而已。一份感情,看起來純潔得像月光下銀碗裡的白雪,你能說它沒有隱蔽的暗黑與謊言嗎?

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為鏡子的:我可從你的善,觀照到我的善;你可從我的惡,聯想到你的惡。張愛玲曾說過:“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當你對人性有了深度的理解,也許你會對人性的一些弱點懷有溫柔的同情,不會對別人太刻薄苛求,不會對事情馬上貼上標籤。你矗立在歲月的風口,目光溫存,內心溫潤,呼吸靜而深長,並深深感激著一些人、一些事。

人至中年,看透這10點道理,讓靈魂與身體一直在路上

結語

人生許多道理,皆是知易,悟難,行動更難,一生修行。中年途艱,願你我走過千山萬水,走過人心險峻,風霜化作淡泊心,戾氣化作繞指柔,活出一個如秋般廣闊深遠的中年。

作者簡介:做浪漫的攝客,寫文藝的文章,作古典的詩詞,細訴美、精神與歲月。一枚陽光開朗的中文系文青,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你若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墨華不冷,成為本宮的人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