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植組織的血運情況,應該如何評價與分析

10月2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醫學轉化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青島世界博覽城舉行。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設備科與北京中科博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博銳”)共同研發的“便攜式組織血氧檢測儀及組織血運人工智能分析評測系統”作為唯一進入總決賽的醫院項目,經過激烈的角逐,以總分第4的成績在總決賽中榮獲三等獎。作為“醫學創新原始理念的提出者,醫學創新過程的重要參與者,醫學創新產品的最終使用者”,醫療機構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北京積水潭醫院的臨床工作者們也感觸頗多: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作為一名臨床工程師,同時也作為未來健康交叉的科研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自己的努力,開發研製對百姓、對患者、對祖國醫療衛生事業有用的醫療設備,為老百姓的“健康大業”服務,為患者的順利康復服務,為醫生的臨床工作服務。

參加這次大賽,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欣慰看到這麼多優秀的企業、優秀的醫學工程科研人才、優秀的臨床工作者都在努力通過科技創新,通過自己不斷的摸索為祖國的醫療事業、為百姓、為患者提供先進的醫學裝備,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健康中國”的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

產品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通過佈局醫工企聯合研發,積極推動醫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便攜式組織血氧檢測儀及組織血運人工智能分析評測系統”項目組由該院手外科劉波主任醫師、蘇彥農副主任醫師、王志新醫生醫療團隊;設備科蘆銘副主任、屠峰工程師理工科團隊以及中科博銳的企業團隊組成。項目研製了一臺無線便攜式組織血氧檢測儀,針對移植皮瓣、再植指的組織血運情況進行檢測,幫助醫護人員實時瞭解移植皮瓣、再植指的血運情況。設備採用無線便攜式設計,體積小、重量輕,續航能力強,可實現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的目的。通過設備採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大數據積累,搭建一套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的組織血運評價系統,主要用於再植組織的組織血運分析,使得醫護人員根據設備反饋的信息及時採取治療措施,可以極大地增加手術的成功幾率,同時可以幫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復身體外觀和功能,對於患者建立、恢復自信,重返社會起著重大的社會效益。


再植組織的血運情況,應該如何評價與分析


團隊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以顯著的醫療特色和醫、教、研、防綜合實力成為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其脊柱外科、創傷骨科、矯形骨科、手外科、小兒骨科、骨腫瘤科、運動醫學科和燒傷科的醫療技術達到世界及國內領先水平。在多年辦院歷程中,北京積水潭醫院聯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企聯合攻關十年,提出了計算機輔助脊柱外科微創手術(CAMISS)的理念,創建了以影像導航和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天璣”智能骨科導航手術體系。該系統擁有完全自主產權,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製造產品,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及四肢骨科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誤差不到1毫米,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6年在全國“十二五”科技成果展上被評為“十三項標誌性成果”之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和肯定。

北京中科博銳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培養出的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企業,2017年獲批“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醫療人工智能分會的發起單位之一。中科博銳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63計劃等重大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