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為何能被評為"千年古縣"?

鄄城縣,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毗鄰,因境內有鄄邑、鄄城而得名。總面積1032平方千米。

鄄城縣轄15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90萬人,98萬畝耕地,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中國最佳投資環境縣、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綠色生態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鄄城為何能被評為

鄄城縣

鄄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

"三皇五帝"中的堯、舜二帝都曾在境內活動,周時為衛國之鄄邑,西漢初置縣,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是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是全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縣、山東省旅遊十強縣。

鄄城即古代雷澤,有沮二河,其水流入雷夏澤。《漢書•地理志•濟陰郡》條下載:"成陽有堯冢、靈臺。《禹貢》雷澤在西北。"雷澤等四澤十水是中華先民的發祥地,現代學者王獻唐先生認定濮水流域的鄄城就是鳳文化的發祥地。雷澤水域面積在上古時甚大。這從菏澤市東北的十多個龍山文化遺產的分佈中可證四、五千年前的水域面積。經數千年的黃河淤積,到北魏時已如《水經注》所云"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

鄄城各類自然資源富集

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鹽、煤、天然氣、地熱等資源。鹽礦詳探已經完成,現已探明鹽層厚度達到88.5米,純度達到95%,初步勘測鹽礦儲量400億噸。地下含煤面積40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約50億噸。地熱異常區360平方公里,水溫在65-90℃之間。鄄城沿黃105華里,淡水資源充足,屬全國一類豐水區。鄄城現有電廠水庫、箕山河水庫,設計庫容1773萬立方米,年供水量4743萬立方米。

鄄城特色優勢產業突出

鄄城素有"中國發都"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發製品原料購銷集散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發製品產業園被評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省級跨境電商產業聚集區。2016年全縣規模以上發製品企業達到106家、產值173億元。舜王城中藥材市場是全國17家專業市場之一,是繼安徽亳州、河北安國以後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年交易額達50億元。戶外休閒用品產業迅速崛起,成為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投資7.5億元的鄄城戶外休閒用品產業園正在建設,一期工程近期即可投入使用。

【名勝概覽】

孫臏旅遊城——

是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臺灣佛教界人士募資興建,鄄城縣人民政府協助建設的大型旅遊景區,該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

鄄城為何能被評為

孫臏紀念區

孫臏旅遊城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遊覽區。(五大板塊:孫臏景區中的孫臏軍事文化、園林景區中的植杯文化、佛教景區中的佛家文化,以及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兄弟合葬墓——羊左全交墓和荊軻廟。)

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

始建於1959年。座落在縣城東區宋江河東岸,佔地36000㎡。主要紀念設施包括7000㎡的"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800㎡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展廳"、魯西南戰役群雕一座、著名烈士個性化石雕四座、30M高的革命烈士紀念塔一座、革命烈士紀念亭兩座、烈士紀念碑三座、4700㎡英雄紀念廣場、國防教育區和6000㎡烈士墓區、6000㎡景觀綠化區等。

【地方名吃】

糖果餞——

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的特產糖果餞是以白砂糖為原料,經模製澆注而成的各種糖質造型。鄄城民間手工糖果餞主要分佈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境內,其中尤以紅船鎮紅船村、舊城鎮任莊村、城關鎮邰莊村從事民間手工糖果餞的技藝最為精湛。

左營綠豆丸子——

因綠豆丸子主要產地在鄄城縣左營鄉,所以叫左營綠豆丸子,其中以孫氏綠豆丸子最為著名。左營綠豆丸子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朝時曾作為貢品進點,以牛肉、綠豆、海鮮、芝麻等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覆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劑,色香味俱全,幹吃、煮湯、火鍋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還具有清熱解毒、醒腦提神、利便止渴,止瀉痢等效用。

【歷史名人】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汲黯——(?-前112年),西漢名臣。字長孺,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漢景帝時因為父親的原因任太子洗馬。漢武帝時期,初為謁者,後來出京做官為東海太守,有政績。被召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汲黯為人耿直,好直諫廷諍,漢武帝劉徹稱其為"社稷之臣"。主張與匈奴和親。後犯小罪免官,居田園數年,召拜淮陽太守,卒於任上。

【縣域風情】

鄄城磚塑——

是山東省菏澤市特有的漢族傳統建築裝飾,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漢民族文化特色,在2008年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鄄城磚塑以鄄城謝家磚塑為代表,謝家磚塑燒製於清代光緒年間,自謝光芳始,經謝振乾至謝學運,歷三世,自成一派,謝家磚塑燒製的神廟、家祠等建築藝術構件,聞名方圓千里,保持了漢族傳統的民間捏塑和土陶工藝特色,其磚塑製品流傳於魯東豫西一帶。

鄄城謝家磚塑的作品主要有戲曲磚塑和花鳥磚塑兩種,花鳥磚塑題材多樣,手法樸實率真。藝術構思和表現形式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多運用變形、誇張、概括的手法,在製作方法上,高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線條清晰流暢,層次分明,造型生動傳神,表現形式多樣。

鄄城抬閣——

流傳於菏澤市的鄄城縣。主要分佈於鄄城西南部的臨卜鎮崔樓村一帶。抬閣明初發生、發展,經歷明朝的產生為形成期。抬閣自"文革"以後搶救復甦以來有了新的發展:1983年縣政府組織了大型抬閣表演,觀眾達5萬餘人。2005年初縣政府在臨卜鎮成立了抬閣隊。2005年縣政府、文體局組織了大型抬閣表演,觀者8萬餘人。

抬閣是一種美術造型藝術:1.綁閣首先準備的道具有一個方桌,固定鐵架的木樁,固定表演人物的鐵架和故事人物的服裝等。2.由本村輩分較長的老藝人綁閣,綁閣時外人不得觀看,首先在方桌上固定豎立鐵棒,桌上固定二人,年齡在10-12歲左右,分別扮演故事中的兩個人物角色,穿上人物服裝,不露道具痕跡,一人用手託著另一人在上面表演,上面的人站在花扇上,或站在寶劍上翩翩起舞,由四人抬著緩緩而行。在抬閣的前面有樂隊和抬盒小官等的襯托,在每架閣的四方各有旌旗一面,彩旗30-50面,抬起閣來彩旗飛舞,鼓聲陣天,十分引人,在抬閣行進中,每架閣須12人輪換抬,這樣一架閣表演需30人左右。抬閣造型優美,場面壯觀,加上鑼鼓相伴,給人產生一種懸念,驚奇之感美不勝收,幾百年來這項藝術一直為人們喜愛。

兩夾弦——

又名二夾弦。當地群眾也稱它為"大五音"、"亂彈"。因其唱腔清新、流暢、優美、樸實,也被群眾親暱地稱為"半碗蜜"。兩夾弦是在魯西南一帶流行的民間藝術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的。

鄄城為何能被評為

兩夾弦歷史劇

兩夾弦所演劇目多為"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為主角的生活小戲。因流傳區域關係,群眾稱鄄城以北、莘縣一帶的兩夾弦為北詞兩夾弦,稱曹州(菏澤)一帶的兩夾弦為南詞兩夾弦1928年,兩夾弦著名演員王文德(藝名"小印")成立"共藝班"(洪藝班),吸收了山東梆子、柳子戲的表演程式,表演更趨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