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撰文 | 江珊

來源 | 選址960

本文2897字,閱讀約需5分鐘

在美國城市代頓,中國福耀玻璃工廠已經盈利了,但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鉅額投資卻再傳變數。

10月28日,國內媒體援引美國當地媒體報道,富士康在當地的5座創新中心建設計劃喊停;與此同時,號稱100億美金投資的LCD面板廠也沒有顯著進展。隨著郭臺銘揮起金鏟為工廠奠基已過去一年多,投資和就業承諾卻未如期兌現,「世界第八大奇蹟」要黃的信號越來越強烈。

而在上海,特斯拉工廠正式生產指日可待,第一期的預計周產量將達到3000輛,這距離馬斯克在臨港開發區街頭吃煎餅不過10個月,「上海的超級工廠非常讓人震撼」,馬斯克在雙馬論壇上說。在特斯拉Q3財報上,這座工廠被寄予厚望。

三座明星工廠,三種不同命運。製造業的落地生根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

花式縮水

在遠離城區的各類工業園中,總有工廠破土動工亦或關門撤場。但因為工廠常居幕後、並不時髦,所以很少像互聯網企業那樣臺前露臉。

但福耀美國工廠、特斯拉上海工廠、富士康美國工廠卻活成了網紅。這3家工廠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都隸屬於明星企業、都有一位卓越企業家、其選址都曾引發爭議、都創下了所在地的最大投資紀錄記錄。

不同於特斯拉的花式公關秀,也異於曹德旺同意將工廠曝光在紀錄片中,富士康美國工廠似乎並不喜歡被關注的感覺。

「這就像是在一個玻璃魚缸裡,我們就是這魚缸裡唯一的金魚」富士康特別助理胡國輝在一段視頻中說道。富士康以前的工廠並不需要對公眾和媒體挑明,在哪裡建廠、要建什麼、要建多大以及在什麼時候招多少人,「富士康以前從未以這種方式運營過」。

但這座工廠不一樣,承載著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厚望,作為美國史上最大綠地投資項目,它的起點決定了它必將受到矚目。

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工廠開工奠基儀式

在美國強推「製造業迴流」的背景下,富士康2017年宣佈落址,2018正式動工,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出席了開工儀式,並盛讚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按照最初的計劃,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廠投資額100億美元,佔地約3000英畝,用於生產10.5代液晶面板,工廠將於2020年落成,為美國帶來1.3萬個就業崗位,崗位年薪53000美元。作為回報,美國給出了約4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和相應激勵措施。

但該工廠之後的發展並沒有兌現最初的約定,這些變化包括:10.5代工廠調整為6代工廠,所需投資額大幅縮減到25億美元;放棄用人工生產75英寸電視機,轉而建設一個名為「AI 8K+5G」的生態系統,將多數製造工作都交給機器人來完成;不建工廠了,而是建造規模小得多的科技中心;被曝將生產自動咖啡機……

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富士康將在工廠生產自動咖啡機

傳言紛紛,直到今年2月份,鴻海集團召開了年度大會,郭臺銘親口表示要將該工廠「調整到往研究發展領域前進」。這顯然與美國要吸納製造業的想法相距甚遠,特朗普隨後緊急約談了郭臺銘。當天晚些時候,反轉來了,富士康發表聲明表示,「集團將在威谷科技園區按計劃打造第六代面板廠」。

但當地媒體的報道顯示,工廠的實質進展並不顯著。

據威斯康辛州公共廣播電臺(Wisconsin Public Radio)10月23日報道,富士康18個月前在密爾沃基買下第一座工廠的土地後,建廠計劃並沒有按原計劃進行,另外 5個創新中心也出現停擺跡象,而按照此前宣佈,這類創新中心平均可僱傭100人至200人從事高技術工作。

騎虎難下

富士康要繼續推進工廠面臨重重挑戰。

合格產業工人的缺乏是一大障礙。在今年 2 月份總統通話中,郭臺銘巧妙得向特朗普解釋了項目為什麼遲遲不動:「總統先生,威斯康辛州的失業率,從你上任以來,已經從 5~6%降到 2.9%,也就是說,我現在根本找不到(工)人」。

根據協議,要獲得2018年度95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富士康必須僱傭260名員工,然而富士康去年僅僅僱了178名全職員工,這使富士康失去了獲得第一年稅收優惠的資格。而要想獲得2019年的補貼,富士康必須在今年完成招聘1080名員工。

即便將招聘對象從製造工人轉向更高技能的工程師,這也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任務。此間還有新聞曝出,招不到人的富士康甚至計劃從中國引進工程師。

相較於勞動力的匱乏,構建產業鏈是更大的麻煩。

經過多年全球產業轉移,液晶面板基本上集中在中日韓等地。因此,這些基板玻璃生產企業的工廠,也集中在這些地區。富士康美國工廠要購買這些基板玻璃,只能去這些地區進口,而一旦進口,總成本就要上漲。

按照胡國輝的說法,與其在美國生產液晶顯示面板,不如先在大中華地區和日本生產,運往墨西哥進行最終組裝,再將成品進口到美國,這樣利潤會更高,而且這種供應鏈也符合富士康當前「流暢、良好的商業模式」。據媒體報道,為了就近獲得玻璃,富士康還曾動員康寧公司在附近建一座玻璃面板工廠,但後者要求政府給予建廠成本2/3的補貼,新的州長拒絕給出這一優惠。

其實,早在蘋果將手機生產轉移到亞洲的時候,供應鏈的威力就已經被證明過。「對於科技公司而言,勞動力成本相對於購買組件和管理供應鏈而言極小,因為後者彙集了數百家公司的組件和服務商供應鏈管理的費用。」

而迅速變化的面板市場,也為富士康美國工廠的前景打上了問號。

在等待工廠投產的過程中,全球液晶面板產能過剩正在持續發酵。據最近消息,全球最大液晶企業韓國 LG Display 2019 年 7 月至 9 月出現營業虧損,這是 8 年來首次。繼日本和中國臺灣企業之後,LG Display 在投資競爭中掉隊的可能性已經出現。有評論認為,LG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陸企業的增產導致液晶面板價格的下降。

在這樣的情勢下,即便最終能如期投產,美國製造的液晶面板也將面臨殘酷的市場絞殺。

鎖定勝局

相較於富士康的進退兩難,曹德旺在美國收穫了階段性的成功。

隨著紀錄片《美國工廠》的播放,曹德旺和他的美國工廠引發熱議,這部歷時四年多的紀錄片講述了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開辦工廠的歷程。

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紀錄片《美國工廠》

福耀美國2013年成立,2014年花費1500萬美元買下通用舊工廠,工廠於2016年正式投產,當年虧損4161萬美元(約合2.9億元人民幣)。經過運轉,到2019年上半年,美國公司實現淨利潤1.48億元。

同樣是在美國投資,福耀為什麼能賺錢?

成本二字是關鍵玻璃具有自己的市場特性,其利潤不高但運輸成本高,企業越貼近客戶,越能降低成本。

曹德旺早年對媒體算過一筆賬:在中國做一片玻璃,工資成本1.2美元,在美國做一片要7美元多,但在福建做完運到美國需5.6美元運費和約1.2美元關稅,幾乎相當於在美國增加的工資。所以,接近汽車製造廠進行佈局能夠節省成本,福耀國內工廠也基本遵這一規律。而且,福耀美國還是美國境內唯一一家生產汽車售後玻璃的廠家,這使其在競爭中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

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福耀代頓工廠附近的汽車製造廠(不完全統計) 來源:上觀數據

而曹德旺的管理智慧更是該工廠能夠克服迥異的文化和制度差異進而生存下來的關鍵。現在,福耀代頓工廠僱傭員工2400多名,加上供應商帶動當地超過6000人就業,已實現盈利。

與曹德旺在壓力和挑戰中「逆襲」相比,馬斯克要輕鬆得多。

作為上海史上最大的外商製造業投資,這座工廠享受了包括銀行貸款、土地供給在內的強大配套支持。

2019年1月特斯拉臨港工廠正式落錘,其後便是一路綠燈。比如,資本助力,浦發銀行、工商銀行等組成的財團慷慨解囊,批出20億美元利率3.9%的低息貸款;牌照放行,由於按照規定在一家新能源車企產能達產前,上海不能興建第二家工廠,蔚來自建工廠被放棄。

在進博會上,特斯拉副總裁陶琳說,上海工廠的建造成本比美國建廠成本大幅度降低。

坐擁最有潛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最具效率的汽車製造能力,特斯拉上海工廠幾乎已經鎖定了勝局。

郭臺銘、曹德旺和馬斯克的「工廠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