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曾是破敗不堪的石板街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上了歲數的老揚州人,記憶中的國慶路,是一條並不直的破舊石板街,兩側顯得破舊不堪,住在附近,只能算得上“窩居”。

國慶路位於古城區,老揚州人印象較深的是附近城牆周邊“滾地棚”,這種就地搭成的三角形披棚,是貧民棲身的家。

現在,更多的人不知“滾地棚”是何物,古建專家趙立昌印象很深,他說,拆除城牆周邊貧民棲身“滾地棚”和改造國慶路等周邊路段,緩解道路不暢與街面破落舊狀,為此,政府及時在古城南河下東首、渡江橋南側、石塔寺西邊、鹽阜路北端新建了四處較大的工人新村,無償安置了貧民工人家庭。

趙立昌說,那一次大規模的改造,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揚州首次大規模拆與建並舉、以民為本辦實事的典例。

老揚州人的印象中,改造前的路不寬,但也稱得上城區的繁華地段,兩側有不少店面,百貨五金、菸酒副食品、日雜大藥房、鐘錶照相……吃穿用等在這條石板街上都能解決。

1951年,市政府決定擴寬“十字路”。當年6月,開始拓寬街道(拓寬至12米),並拆除財神廟,打通樊家園。

經過3個多月的施工,擴寬改造工程完工,一條1000多米長的混凝土路誕生。由原來的轅門橋街、教場街、運司街等多街合一,統一改稱“國慶路”。

老揚州的繁華地標中心

擴寬改造後的國慶路,是揚州的政治經濟中心,當時,蘇北行政公署駐地就在運司衙門內。

“上世紀50年代,很多‘老字號’陸續在國慶路上開店。”揚州文史愛好者、南京大學博士在讀的謝文逸說,國慶路上的“老字號”扎堆,商業味升級迅速,快速形成了“老字號”一條街。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這些老字號,謝文逸能說出一串:光明眼鏡、紫羅蘭理髮店、中國照相館、吳正泰香店、大麒麟閣等。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到了上世紀70年代,人民商場建成,成了當時的揚州地標性建築,謝文逸說,那時的人們,到了城區必到國慶路,這條路儼然成了老揚州的繁華地標中心。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各家店鋪門前,都是人排隊,人擠人!”謝文逸說,尤其是到了年關,置辦年貨、理髮、照相、買新衣服等,更是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現在的國慶路,仍不減當年的熱鬧,這源於它與東關街、綵衣街相連,許多小吃聚在附近。

淡出商業圈凸顯古色古香

“文昌商圈發展起來後,國慶路商圈就淡化了。”謝文逸說,在商業化發展中,定位模糊、交通不便、區位優勢減弱的國慶路,淡出商業中心的位置也是必然。此外,一些老行業的衰落,也加速了它的淡出,比如隨著數碼相機的興起,照相館漸漸沒落。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在文史愛好者謝文逸看來,揚州後期對國慶路的定位,體現了國慶路的歷史價值,將其打造成展現歷史文化,體現“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古城保護特色的商業功能街區和旅遊觀光景區。

“它仍是‘老字號’一條街,這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謝文逸說,很多老字號,留給老揚州人太多的記憶。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古建專家趙立昌感慨揚州對古城保護的努力付出,他稱,對有歷史價值的部分重點老房子“重點保護,合理保留”,1955年揚州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城市總體規劃”,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這為古城建設保護與利用按規指導起了重要作用,國慶路兩側一些古蹟老宅,得以保留。

運司衙門舊址就是其中一處,它位於國慶路一側。解放後,在揚州拍的第一部電影《東進序曲》曾取景運司衙門。

趙立昌考證運司衙門門廳屬於明代建築風格,有400多年曆史,門廳的造型類似於明代京城(今北京)官府“廣亮門”,相當於今天國家財政部下派省級機構,體現當年揚州城市的重要性。

沉澱著老城原始的煙火味

“這條路,是新中國揚州的發展見證。”謝文逸說,很多人不知道,1949年1月25日,位於國慶路南端的《蘇北日報》舊址門前,員工們贈發“號外”,報道揚州解放的喜訊。

國慶路上,一些老字號店鋪古老的窗欞,仍吸引著不少遊客。隨著揚州文昌商圈、京華城等商圈興起,仍褪不去揚州人到國慶路的興致,尋找那一縷沉澱著老城原始的煙火味。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買點綠楊春,那一口芳香味濃,仍牽著老茶客的心。窄窄的巷子裡,站在“綠楊旅社”,聽老街坊講述曾經住在這裡的名人:陳毅、郁達夫、鄧穎超等。

家住國慶路得勝橋的邱女士,今年六十多歲,她從粉妝巷嫁到得勝橋這邊,已經在這裡居住了四十年時間。

令邱女士最懷念的就是得勝橋對面的參府燒餅店,就在參府街的巷子口,開了有上百年了,後來拆掉了。

“住著挺好啊,現在住的環境比以前強多了,燒餅店沒了,還有其他老味道。” 邱女士沉浸在古城的慢生活中,她說,政府對古城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在古色古香的國慶路畔住著,比其他地方更宜居。

國慶路上早茶店多,吃著早茶,聞著絲縷的清香,在清碧澄清的茶水中,開始一天的生活。國慶路上富春茶社等繁忙的氣息,仍是新老揚州人慢生活的剪影。

古城區的國慶路,沉澱著老揚州原始的煙火味

它見證了揚州城的解放和發展,它折射著揚城商圈發展的興起和多元,它透著揚州宜居城市的古香,它留著不少揚州老字號的根……這就是國慶路,它,仍是揚州人記憶中抹不去的原始煙火氣息,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中有它的縮影。

“國慶路,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何挖掘歷史文化,提升建築時代印記價值,仍有很多事要做。”謝文逸說,以人民商場為例,這個曾是全城區最大的百貨商店,如何利用這種保留深刻時代印記的建築,也是當前古城規劃的一門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