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上班族適合進行指數基金的定投嗎?

petetr100967281


小招這裡邀請的社區理財達人來回答。


首先定投具有強制儲蓄性,這一點比較適合上班族。


再者,從適合性來看,基金有寬基和窄基的區分。


所謂的寬基是指成分股覆蓋廣,在面對風險時不至於一起暴跌,而是能夠很好的對沖,收益互補,取得長期的穩定收益率。窄基,只投資某一特定領域,而領域內的股票相似度太強,面對突發情況的對沖能力太弱,風險相對高。


而基金定投的理念是在分散風險的情況下取得市場平均收益率,所以寬基更適合定投。

指數屬不屬於寬基,不能一概而論。諸如滬深300,中證100,中證500,中證800這類大盤指數就是寬基。而行業指數一般都不是寬基,屬於窄基,雖然可以做定投,但行業指數下跌後何時重新上漲具有不確定性,因此選行業股指需要一定專業性,簡單的大盤指數類型更適合定投。


從收益性來看,定投走微笑曲線。


我們假設一下,比如老王把自己每月的工資省出1500元做基金Z的定投。

在A點基金淨值為1.5的時候第一期定投發生,老王的1500元擁有了基金Z的1000份額。之後市場發生波動,基金淨值一直下跌,從A點的1.5一路跌到C點1.3,這個期間老王又先後產生了2次定投,分別在1.4淨值時候獲得1500/1.4=1071.43份額,在1.3淨值時候獲得1153.85份額。此時老王一共投入4500元,獲得了1000+1071.43+1153.85=3225.28份額,平均每一份份額成本為4500/3225.28=1.395。

一波下跌之後,市場趨於穩定並且開始回升,一路又攀升到D點的1.5淨值。期間老王又以1.3的淨值定投4次,1.4的淨值定投一次,1.5的淨值定投1次。

這段行情中老王一共獲得了:(1500/1.5)×2+(1500/1.4)×2+(1500/1.3)×5=9912.09份額,基金總額為9912.09×1.5=14868.135元,總共投入1500×9=13500元,收益率為10.13%。

因此堅持定投,股市回到當初的起投點,就會有正收益。


以上是社區達人的回答,僅供參考。如果覺得有用記得點贊。

招商銀行App


指數基金定投非常適合普通的上班族。

先來看定投,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採取分批買入的方式,定期(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額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這對於每月都有固定現金流收入的上班族來說,正好非常匹配。而且,定投具有“強制儲蓄”的功能,能夠幫助上班族積少成多,養成長期儲蓄的好習慣。

定投素有懶人理財之稱。不僅在每個週期自動扣款,且根據“微笑曲線”原理,當市場下行中,因為定投金額不變從而可以獲得更多基金份額,等於自動逢低加碼,而等到指數上揚時通過此前累積的低成本份額,逐漸獲得更多收益機會。因此對於工作忙碌、沒有更多時間精力關注投資的上班族來說,非常省心省力。

值得一提的是,“微笑曲線”要完美實現,中間免不了要有波折,因此定投基金一般會選擇具有高彈性的產品,而在A股市場中,各類指數天生具有較強的波動性,非常適合進行定投。此外,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相當於買入一籃子股票,把資金分散到不同行業及成分股裡。因此,當市場向好時,可以及時跟上上漲節奏,避免踏空。而當市場回調時,由於指數基金持倉分散,也能夠有效降低單隻個股的爆雷風險,非常適合不擅長選股的投資者。

指數股票型基金與定投可以說是“強強聯手”,可以簡單有效的分散和平攤風險,同時博取市場平均收益,對於精力有限,但依舊希望嘗試股市投資的投資,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現在不僅可以通過普通指數基金定投,解決“如何買”的擇時擇股難題,而且還有不少升級版定投,能夠幫助投資者解決“如何賣”的問題,例如天弘基金的“目標贏定投”,在定投的基礎上幫助投資者設定目標收益率,自動止盈,避免收益“過山車“。

風險提示:指數基金有跟蹤誤差,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天弘基金


從虧40%到掙40%,基金定投有多大的魅力。

01得天獨厚的定期定額

其實做定投,普通的上班族真的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每個月工資是固定在一個時間發,如果不是做銷售的,基本上每個月的工資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換句話來說,這不就是定期定額嗎?

而每個月發完工資之後,正好可以拿出一筆錢來做定投。

02強制儲蓄

最早期的時候,我們的父輩祖輩都是存錢過日子;過了一個時期,出現了“月光族”一詞;再後來一點,開始流行“超前消費”。

這個過程是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同時也是人們對金錢觀以及消費觀的不斷改變帶來的結果。不好說好還是壞,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肯定是不好的。

很多人有存錢的意識,但是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如果能強制要求自己把錢存下來,比如每次一發工資就馬上定投進去,這樣可以達到一個強制儲蓄的目的。

03金錢增值

股市是一個國家的晴雨表,而中國的經濟是不斷向上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時間跨度內,指數肯定是一個向上的趨勢。

這也就是很多人說定投指數基金在一個長的時間段裡面肯定是掙錢的說法。

而定投確實也能掙錢,比如我自己,2017年的時候定投的一隻基金,最高的時候一度虧損達到了接近40%。

但是我不服輸,也想湊個整(虧50%再走),然後堅持到了今年,扭虧為盈,並且掙了38%。

綜上:普通的上班族肯定是適合做指數基金定投的,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意識在裡面,選擇合適的指數基金(不行就滬深300),並且要設置一定的止盈止損點。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感謝閱讀!喜歡的話點個贊哦!

易將學財


定投指數基金就是理財菜鳥的菜,就是為普通上班族量身定做的資產增值最佳方式。

股神巴菲特,自然是投資業績斐然。長期來看,1965-2018年伯克希爾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8.7%而1964-2018年伯克希爾的整體增長率是令人吃驚的1091899%,也就是接近11000倍%。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的唯一建議是: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我們不多說其他的,就舉一個上證180指數基金的例子來看。

假如一位投資者從2006年5月開始,每個月第一個交易日定投1000元,持續到今天其收益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盤,定投一共扣款162次,投入本金16.2萬元,而目前賬面市值將達到72.7萬元。如果按照今日收盤價贖回,可以得到72.3367萬元,則在13年定投週期內實現資產/成本總收益率346.52%,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8.74%。

基金定投很簡單,找一家基金銷售平臺,設定後每月定期扣款就OK了。只要是選擇寬基指數基金,只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穩妥妥地是盈利的。而且,通過以上數據回測,實現的長期盈利水平恐怕秒殺全國99%的普通散戶股民和專業投資者。

然而,定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往往大多數人都堅持不下來,尤其是遇到股市下跌處於漫漫熊途時,看著賬面一天一天虧損加劇,一般人的恐懼本性會促使人終止定投而認賠出局。殊不知,定投正是要克服人本性中的弱點,通過不擇時的定期投入,在熊市中收集便宜籌碼,只等定投的“微笑曲線”上揚,定會收穫不菲的盈利。

根據歷史數據來看,過去的中國股市經歷了五個比較完整的牛熊週期,也就是為投資者提供了五次比較好的“微笑曲線”獲利機會。如果基金定投在結合對大盤的大趨勢判斷,採取優化的定投策略,大概率可以實現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12~20%以上。

所以,不要試圖戰勝股票市場,只要跟上大盤指數的平均收益率就好,而對於普通投資者參與股市的最好方式,莫過於定投寬基指數基金。


顏開局


我在8月份買了一次日本股指,當天小賺出局。因為我估計那天要反彈,所以在調整到底點買多,反彈到高點就清倉。但依然感覺股指期貨風險大。現在忙了,就再沒做了。

股指期貨的槓槓高,收益高,但風險也大。它把盈利和風險放大了許多倍,因此出現大賺或大虧的結局。

股指期貨的交易規則大致如此:既可買漲也可買跌,t +0,即當天買當天賣,不限制交易次數,但風險自擔。

正因為股指期貨的交易特點,就出現了在上漲行情時,有可能虧損。即使在下跌的行情時,也可能賺錢。

如果你要投資股指基金,不是不行,但必須按下面這樣做。

首先,要做好虧本,甚至虧光本金的準備。股指期貨風險大,爆倉也可能會出現。不要因為虧損導致自己承受不了打擊,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其次,只能用閒錢,是3年以上不需要用的閒錢,而且只能用閒錢的30%去投資股指基金。

再次,分批次投,不要一次都投入。可以每三個月投入一次。

最後,不要頻繁取出,重長期投資。


金丘說今


首先,我很明確的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上班族來說,我們平時財富翻倍的機會不多,股票相對來說風險又大,我們自己資金又沒有那麼多,所以定投指數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

1、閒錢理財


可能現在理財這個詞比較火,周邊的人都在或多或少的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財,但是僅僅有這個概念是不行的,你需要明白如何去理。

學習理財之後,我對別人說的最多的兩句話是:閒錢理財;不懂不要碰。

為什麼我們要用閒錢理財,可能很多人會說,我有時候錢不著急用呀。

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你買回去就能立馬有收益,你想要獲得足夠好的收益,就需要有足夠多的耐心,用時間跑贏通脹。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情是不跟隨我們的意願發生的,比如,房子車子,結婚生子,生病住院等等,有的時候意外很突然,會打得你措手不及。

我們要在理財之前,給自己做一些簡單的保障,比如,留出3-6 個月的支出的費用應對緊急事情,做好個人的保障等等。

請記住,一定要用手裡的閒錢去理財。


2、有穩定的收入

剛才也說了,定投指數基金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所以你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能讓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堅持定投,而不至於因為沒有了收入就放棄定投。

股市變換莫測,我們不可能掌握股市的動態變化,那麼選擇指數基金就是為了把風險降低,而選擇定投,就是為了讓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我們的投資成本降低,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舉個例子,就拿中證 500 來說吧,假設你從2019 年一月開始定投,它最低的時候應該是 4.5-4.7 之間,最高的時候應該是 6.2-6.3 左右,如果堅持定投,那麼你的成本價應該在 5.1-5.5 之間,在 7-8 月份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這個指數的價格一度跌倒 5 元以下,假設你沒有了穩定的收入,這個時候你就沒有錢去買入,也就會失去一個降低你成本價的機會。

所以,對於定投指數基金來說,你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3、長期持有

前面說了那麼多,如果你都做到了的話,那麼這第三條你就可以很輕鬆了,長期持有就可以了。原因也同樣很簡單。答案就是複利的作用。

複利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可以隨著時間的增長,讓你的資產不斷的被放大。

相信大家都聽過西方的一個小故事,有關於棋盤上放穀物的故事,大概說的是第一個格子放 1 粒,第二個格子放 2 粒,第三個格子放 4 粒,第四個格子放 8 粒,以此類推,放滿 64 個格子。

其實把格子轉換成時間,每個格子代表一年,這個小故事就是一個年複合收益率為 100%的理財產品,而隨著他投資年限的增加,原本的 1 粒穀物,變成了 2,4,8,16....直到很多。

要堅定的長期持有,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strong>總結一下

1、用閒錢理財。

2、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堅持定投。

3、長期持有。

希望大家都能在理財的道路上有所收穫。


豆豆在成長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普通上班族非常適合定投指數基金。巴菲特曾經在很多公開場合建議廣大的普通投資者,定投指數基金。他說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普通投資者往往能戰勝大部分的專業投資者。

定投指數基金真的能獲利賺錢嗎?

其實這也是一個偽命題。獲利賺錢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定投的時機,定投的金額,定投時間的長短,定投的方法等都決定了是否能賺錢。但是國內的股票基金淨值整體長期是上漲的。2018年5月16日,證監會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裡面提供了來自官方的基金收益數據。原文如下:截止2017年年底,公募基金偏股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債券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2%,公募基金行業累計分紅1.71萬億元。為投資者整體創造了很不錯的長期價值。

16.5%的收益率,不是總收益,而是平均的年化收益率。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收益了,超過我們熟悉的餘額寶收益近8倍之多。

而指數基金80%以上都是股票組合。像滬深300指數基金。就從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挑選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組成。從市值規模上來看,滬深三百指數的股票佔國內股市全部規模的60%以上,很有代表性。滬深300指數中規模最小的公司市值也在100億元以上。你購買這隻指數基金,相當於是你購買了300只股票。

普通上班族怎麼定投指數基金?

定投指數基金,簡單的理解,就是在每個月固定的時間把錢投到指數基金裡面去。定投可以分為定期定額和定期不定額。在A股市場裡面,投資指數基金建議使用定期不定額的方法。

定期定額我們容易理解,那麼定期不定額是什麼呢?舉個例子:我們定投滬深300指數基金,設置基礎定投1000元。按指數基金500日平均線來進行定投。實際定投金額=基礎定投金額*當前扣款率(60%≤基礎定投金額≤210%)。到定投日的前一天,我們就與滬深300指數基金的500日平均淨值做比較,當它高於60%時,那麼就用1000×60%=600,600元就是當期定投的金額,當他低於210%時,那麼他就用1000×210%=2100,2100元就是當期的定投金額。這種方式,再適合不過我們普通上班族了。

指數基金為什麼適合上班族定投呢?

對於我們上班族來說,需要找到穩定可靠的投資產品,來穩步積累我們的資產。而指數基金作為長期投資的穩健型代表(指數基金是股票基金,還是具有股票高風險的特徵,短期會出現上下波動。),有長期定投的價值,我們稱之為長生不老基金。指數基金是先定規則,再選股票,它由一籃子股票組成,它會定期的調整裡面的股票組合,符合條件的留下來,不符合條件的就把它刪除,重新去股市裡面挑選。

如滬深300指數基金,它的入選最低條件就是市值至少要達到100億以上,如果哪隻股票不符合,到調倉的時候就把它踢出去,又再去選擇另一隻股票進來。沒有哪一隻股票說它能長生不老,但是指數基金可以做到。

就像我們俗話說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個指數組合規定就是營盤,一隻只股票就像流水的兵,幾年過去了,之前所有的兵可能都不在這個營盤了,但是這個營盤一直還在運轉,這就是指數基金具備的特性。所以我們並不擔心他投資過程中會像股票那樣,因公司破產或者爆雷,導致退市帶來的風險。作為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品種,我們需要堅持長期定投,讓他為我們創造持久豐厚的收益。

最後總結:我們要想從指數基金中獲得比較可觀的收益回報。我們至少要打算定投5年以上,這樣才可以攤平我們的投資成本。如果我們現在打算開始定投指數基金,那麼我們需要從指數的估值,定投的金額,定投的時間和定投方式進行綜合考慮。


歡迎關注長期研究價值投資,熟悉指數基金,懂技巧,願分享的蘇先生。多分享,多點贊。


蘇生探理財


先說結論:

完全可以用“能讓你睡得著的閒錢”堅持定投。


下面不妨從一個典型的案例入手:

小明剛工作2年,對基金投資很感興趣,在瞭解了定投之後,月薪9000左右的他,每月結餘不少,他就給自己定下了每月拿出2000元買基金的小目標。
開始,小明覺得沒什麼,就當強制儲蓄了。但堅持了2年左右,定投基金的這筆錢,很快就積累到5萬塊。碰到市場表現不好,基金1天內下跌2%、3%,小明的賬戶甚至一天就能虧掉4位數,一週就能虧掉小半個月工資。
面對這樣的波動幅度,小明有點承受不住了,他索性暫停了定投,轉而投資一些更穩健的理財產品了。


這種案例是非常普遍的,為避免你也遇到這種情況,下面準備了4個設置定投金額的參考標準:


一、拿閒錢投資,確保這些錢,至少3年用不上

很多朋友在開始瞭解基金時,往往會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家庭負擔,短時間也沒有什麼用錢的打算,多投一點沒事的。

但是呢?其中有不少人會在幾年內結婚,買房買車等大項支出就突然來了,選擇賣掉基金的情況也非常多。

所以,仔細思考一下,這筆錢到底是不是至少3年內用不上,是個大前提。


二、看現在的收入水平

基金定投得看你的工資水平,如果你是用工資結餘買基金,那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個壓力不大的投資比例。比如,從工資中拿出10%,用來定投基金,對你的生活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假設小明和小華兩個人收入都是8000元/月:

小明吃住在父母家,除了每個月交500元伙食費外,沒有其它支出;


小華剛買了房子,每個月有3000元要用來還房貸,還要準備裝修的錢,那小華的定投金額,可以定得更低一點。


當然,除了每月的固定收入,如果你工作表現優異,不時會收到一筆不錯的獎金。那這時候,不妨將這一筆錢均分成12份或是更多的份數,分批投入,剩下的錢也不要讓它躺在銀行賬戶中,你可以投到更穩健的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中。


三、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一般來說,定投3年你在本金上已經有了不錯的積累。把這個金額作為一個參考指標,看看3年後你會有多少錢在指數基金這樣的高風險資產中。如果覺得金額過高,可以適當調整現在的投資比例。


舉例來說:

你計劃每月定投1000元,堅持3年之後,就有大概3萬6千元在高風險資產中。


在此基礎上,你就可以問自己這樣2個問題:

  1. 如果每日波動2%,3%甚至5%,你能不能接受?

  2. 這筆錢最多虧損多大的比例,你也不會很焦慮?


四、用一些長期目標來反推你每月的定投計劃

比如,你希望3年後有一筆大概7萬元的錢,用來房屋翻修,你可以考慮每月拿出2000元左右做定投。


再比如用基金定投存孩子的教育金,也可以考慮先估算未來孩子需要多少教育支出。


不光如此,其它的一些未來開支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這種方式來反推。


通常情況下,考慮完前3個問題,你就基本可以做到,用“能讓你睡得著的錢”開啟基金定投啦。


好啦,如果你對基金定投有興趣,或者手中有閒錢不想讓錢躺在銀行卡中貶值,也或者不想投資P2P一類的高風險固收類產品,那麼歡迎在評論區中寫下你的評論,我很樂意為你解答疑惑,祝你定投愉快。


子逸定投


投帥的意見是:適不適合定投,只跟行情點位和行業週期有關,跟職業無關。

首先,要明白,什麼時候最適合定投?就是投資者判斷,股價已經被低估,行情處於低谷期,但是不能確定這個低谷期什麼時候結束,行情什麼時候才能回暖。這時候是最適合定投的,用分攤成本的方式逐步分批建立倉位,為大盤今後的突破拉昇做好準備。反過來說,如果現在大盤是6000的歷史高位,誰還定投?別說是普通上班族,職業操盤手也不適合了啊。

其次,為什麼要選擇指數基金定投呢?同樣,也是基於行情低估,投資者不知道什麼時候回暖,也不知道哪些板塊,哪些股票可能率先企穩。沒有明確的預期標的,這個時候,選擇指數基金,是一種更為穩妥的投資方式,不是為了獲取最大利潤,而是為了避免決策失誤。當然指數基金也分50、300、500很多種,看投資者自己的判斷選擇,仍然拿不準主意的,也可以多選幾支。投帥自己目前就做著50和300兩支基金的定投。不管下一輪牛市,是大盤股領漲還是小盤股先爆發,都不至於踏空。

第三,定投雖然是要靠時間來平滑市場波動,但是也不建議機械的傻定投。即使是普通上班族,也可以根據市場走勢,靈活更改自己的定投額度和定投頻率。比如,可以設定一個投資策略為:大盤在2800以下,每週定投500;大盤在2800到3000之間,每週定投300;3000到3500之間每週定投100;3500以上終止定投,準備止盈;這並不需要什麼太專業的知識,就可以讓定投的收益更大化。

綜上,定投屬於對行情和板塊走勢不確定的情況下的一種穩健的投資策略,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專業知識,但是需要耐心,熬得過熊市的黑暗期。從基本面分析來看,它是一個平攤持倉成本等待市場糾正自己錯誤的過程;從技術分析來看,它是一個不斷試錯建立底倉直到市場突破拉昇的過程。定投的優勢,不在於死守,而在於分批投入的成本少,所以才能機動靈活,順勢多變,進可攻退可守。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仁義禮智投


我認為非常的適合,指數基金定投是一個非常好的讓資產增值的方式。

指數基金定投,顧名思義,定期投資指數基金,所以,這其中包含兩個部分:定投和指數基金。

♡什麼是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為什麼要投指數基金?♡

從產品角度,基金大致分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既然選擇這麼多,那為什麼要買指數基金呢?

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主要的投資標的是風險小的貨幣市場工具以及風險相對較低的債券。指數基金主要投資的是一些股票的集合,股票基金就是直接主動的選擇股票進行投資。混合基金投資於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等工具,沒有明確的投資方向。

所以,通過總結就可以發現,其實基金背後的標的就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相對安全的金融工具,另一種就是股票。從安全性上來說,自然是貨基最好,債券這兩年經常暴雷,總是影響著債基,所以從收益上將,這兩種基金並不客觀,混基收益屬於不上不下,最好的要數指基和股基,而這倆基金區別在於一個可以說是被動跟蹤(指基)一個是主動買賣,對買基金的人來說,區別就在於一個可以簡化成關注大盤(指基),另一個需要自己研究相應的版塊,標的股或者是完全相信基金經理。

所以,從操作上來說,指基會比較簡單,因為需要學習和關注的參數比較少也比較簡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大盤漲跌,這樣就能夠做到快速弄清並跟蹤。同時預期收益也會很高。

“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的方法,就是購買管理費用很低的指數基金。”--巴菲特。

♡常見指數都有哪些?♡

國內常用的指數有上證50,深證100,滬深300,中證500,中小,創業等等,基本涵蓋了從大型到小型企業股票的覆蓋。比如上證50就是挑選了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樣本股,可以說都是所謂的藍籌股,所以本身也是大盤指數;比如滬深300就是從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了300只規模大、流動性好的300只股票作為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60%左右的市值,是個大中盤指數;再比如中證500,就是現將滬深300指數股票剔除、再將剩下的股票按總市值高低排名前500名股票作為樣本,一般認為是個小盤指數(但我認為應該算盤)。再就是中小和創業,就得再往後排了。

為什麼要介紹這些,因為即便是指數基金,也是分好幾個類型的,需要不斷去挖掘和實踐。從結果上來說,像上證50,深證100,滬深300這類的大盤指數,本身都是些權重股,可以說大盤的漲跌都是他們引發的,所以,這幾類和大盤走勢最為接近,換句話說,只要跟蹤大盤的漲跌以及漲跌幅就可以簡單推算出自己基金的漲跌及漲跌幅,小盤指數因為存在方方面面原因,與主板走勢趨勢一致但具體數值可能會有偏差,跟蹤上需要多費些精力。

♡為什麼要定投?♡

前面說過,我們選擇指數基金因為相對簡單收益高,但畢竟是投資股票的,直接的安全性上肯定沒有貨基、債基高,那怎麼去儘量提高安全性呢,就是通過定投。

基金定投的盈利手段主要是應用微笑曲線,通過不斷購買來攤薄平均成本,更主要的是它從原理上來說沒有什麼邏輯上的硬傷,選擇定投就不太需要多花心思去研究什麼時候該買了,因為它都是強制的、自動的,這樣能最大限度避免個人的操作上的失誤。

普通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忙於工作,沒有太多精力放在高頻投資上,也可能出現因為開會,幹活等客觀原因錯過最佳買入賣出的情況,而將定投與指數基金結合,不僅能顯著減少研究與投資的複雜性,還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安全性也能通過時間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所以普通上班族非常適合進行指數基金的定投。

關於定投指基,我還想再舉個例子。

大盤最近的一次高點是出現在2015年6月的5178點,之後大盤就開始崩盤,出現股災,那我們此時購買到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比如說華夏上證50ETF,從2015年6月開始定投,每月500且紅利再投資,一直到現在(截止到2019年2月),一共投入45次,累計投資22500元,那麼收益呢,是3,379.54元(定投費率: 1.2%,贖回費率:0.5%,購買方式:前端收費,淨申購額:外扣法)

也就是說,即便從最高點開始買,經歷了各種波動,最後也還是盈利的。

所以,基金定投就是一個用時間換空間的操作,應該是也必須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