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2001年10月7日是中國足球最值得銘記的一天,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中國男足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最興奮的禮物,在1-0戰勝阿曼之後,中國隊終於闖出亞洲,走向世界。44年的夢想終於成真,球場內外一片歡騰,球迷們在場外忘情慶祝,場內的米盧開心的像個孩子。這個被稱之為神奇教練的米盧,真的將他的神奇賦予中國足球,而這神奇的背後,是這個老頭的無盡智慧。

神奇教練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中國足球衝擊世界盃這麼多年,有時候並非沒有打入世界盃的實力甚至運氣,比如1989年與1997年。但最終結果總是功虧一簣,此時中國足球距離成功,可能還需要點神奇,於是中國足協決定找一位神奇的教練。

作為足球運動員和教練,米盧的職業/執教生涯難以用偉大來形容,因為他並沒有獲得無數的冠軍和個人榮譽,但他的經歷卻足夠神奇。

從1990年執教墨西哥開始,米盧連續4屆世界盃將4支“非強隊”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美國和尼日利亞帶入十六強,這個神奇的紀錄至今未能有人打破。因此,米盧獲得了“神奇教練”的稱號。

米盧的神奇恰恰符合中國人“迷信”的需求,所謂病急亂投醫,中國隊似乎也只剩下這麼一招了。於是2000年,中國足協以當時天價的30萬美金簽約米盧,準備為2002年的世界盃孤注一擲。這是一步險棋,卻也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畢竟我們可能選擇相信神奇,才能夠真的走出亞洲,完成44年的期盼。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結果米盧真的給中國隊帶來了神奇,在進入到十強賽之後,由於日韓作為東道主直接晉級正賽,在亞洲區只有2.5個名額情況下,不遇到伊朗或者沙特那便是最好的抽籤結果,如果遇到其中任何一個,那中國隊可能都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但神奇的一幕出現了,中國隊抽到了卡塔爾、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阿曼,避開了實力最強大的沙特與伊朗。

當然,米盧“神奇”顯靈的背後是張吉龍默默的支持,但米盧還是拿到了最理想的結果。中國隊也不負眾望,一改之前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傳統,以5勝1平的戰績提前鎖定小組第一名。世界盃,我們來了,米盧,真乃神奇教練。

中國足球也可以快樂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中國足球一向是悲情的化身,快樂,這個所有中國足球人想不都敢想的東西,卻被米盧實現了。他的訓練,臨場指揮,也曾飽受質疑,甚至被稱之為江湖郎中。但當御醫都束手無策時,江湖郎中的一記偏方卻治好了中國足球的疑難雜症。

米盧的到來也曾飽受爭議,比如他提出了“快樂足球”理念,這對中國足球而言彷彿天方夜譚,大家都鬱悶習慣了,哪還敢奢求快樂?但米盧卻倔強的將“快樂”理念融入到他帶隊的每一個細節。他帶隊訓練時總是歡聲笑語,他總是與球員們一同參與訓練,他與球員進行網式足球的比賽,甚至還要為與球員在爭議球上扯皮,耍小聰明。

搞怪,扯皮,歡聲笑語,這是米盧訓練課上的常態。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米盧快樂足球的理念不僅於此,它真正的作用是讓球員們保持一顆平靜的內心,能夠去享受足球,甚至忘記比分,不再揹著包袱上陣。

在米盧執教中國男足期間,他的集訓十分密集,相應的比賽也十分密集,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國足協對國家隊集訓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與米盧的“快樂”戰略有關,他想用密集的比賽讓球員們忘記比賽結果,讓球員們對外界壓力麻木。

在這期間的40多場比賽中,對手有強有弱,中國隊仍偶爾在陰溝裡翻船,甚至一度影響到米盧執教的前景。比如那年的上海四國賽,中國隊與朝鮮隊戰成2-2平後在點球大賽中輸給了對手。一時間質疑米盧的聲音不絕於耳,球迷們在鐵欄杆外大喊“米盧,下課”的場景歷歷在目。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那場比賽之後,媒體還曝出朝鮮隊連礦泉水都捨不得買,閻世鐸聽聞後掉淚的新聞。可見當時輿論的壓力並不比現在小多少。但當時米盧的態度十分堅決,要麼用人不疑,要麼疑人不用,請足協自行定奪。結果閻世鐸只能頂著巨大的壓力力挺米盧,而最終的結果證明了這個決策的正確性。

實際上,米盧之所以不看重熱身賽的比賽結果,就是想讓中國隊習慣壓力,甚至忽略球場外的壓力,他們只需要在球場上貢獻自己的全部實力,不再為此而背上想贏怕輸的包袱。可見米盧對中國球員的心理研究足夠深入,中國足球總是無法發揮自己的正常實力,正是與想贏怕輸有關,以導致比賽時畏手畏腳,難以將精力投入到足球本身的快樂中。

態度決定一切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米盧給人的感覺是一名隨性的教練,他善變又狡猾,時時刻刻耍著他的小聰明。但真正到了足球場上,他態度決定一切的觀點又不容侵犯,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李明落選世界盃名單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2002年世界盃之前,李明一直是中國隊的主力右前衛,米盧也十分認可李明的實力,但不巧的是在十強賽開賽前,李明受傷了。對於李明而言,他自然知道十強賽的重要性,他原本想忍一忍傷病,以國家隊的利益為重。但恰恰這種思想逾越了米盧的心理禁區,在米盧看來,球員有傷病應該主動上報,而不應該隱瞞。

其實這個問題常常出現在中國運動員身上,中國運動員一向以勤奮、集體利益為重,那個年代人們秉承的是輕傷不下火線的觀念。但在外國教練看來,這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是一種對球隊不負責的態度。一旦球員因隱瞞傷病而登場,導致傷病嚴重是一方面,出現被動換人而影響全隊策略是另一方面。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所以米盧難以忍受李明的這種瞞而不報的行為,恰逢李霄鵬、曲波的橫空出世,李明在右前衛的位置上既沒有曲波年輕,也沒有李霄鵬攻守平衡,多重因素下李明未能搭上前往世界盃的末班車,引發了當年中國足球的一次輿論熱議。

除了球場外的因素,球場內的米盧同樣嚴格,他不允許球員們有隨意處理球的習慣,當球員動作不到位時,他會不停地叫停並親自上場示範,直到這名球員老老實實的按照標準去完成。在指揮比賽中,一旦球員出現不應有的失誤,米盧也從不掩飾他的不滿,免不了一頓大喊大叫。

這就是米盧,一個該快樂時快樂,該嚴謹時絕不含糊的老狐狸,他自有他的處世之道,即便總給人一種江湖郎中的印象。

小聰明與大智慧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米盧的成功並非他有多強的執教能力,而在於他和中國足球的氣質相符。中國足球常常陷入各種混亂之中,而米盧也向來最不怕混亂,他擅長處理混亂,甚至以亂治亂。比如需要大智慧的時候,他得到了閻世鐸的尚方寶劍,需要小聰明的時候,他又能處理范志毅和郝海東的矛盾,以及他自己與孫繼海的矛盾。

在中國足球的環境下,很少有主教練會沒有爭議,現在的裡皮是,曾經的米盧也是。足球是一個唯結果論的競技運動,但作為唯一一個把中國足球帶到世界舞臺上的教練,他的爭議並不比那些失敗者少,甚至更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米盧在某些方面是與裡皮完全相反的,裡皮是見慣了大場面的人,他淡定,有一說一,身上散發著世界盃冠軍教練的正氣。跟裡皮相比,米盧的確像一個拿著偏方遊走各地的江湖郎中,他在執教中國隊之前帶領的4個國家,都實現了世界盃上的突破,但世界盃之後不管他如何成功,他都不會繼續帶領這支球隊太久,彷彿同一副藥絕不在同一個病人身上使用兩次,從不給別人說自己藥不靈的機會,管它指標還是治本,反正目前我給你治活了。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顯然,米盧在中國足球這裡更像是一位心理醫生,在獲得足夠優秀的分組抽籤與球員之下,米盧很明白自己的定位,就是讓中國男足正常發揮,只要正常發揮他就能夠讓中國足球出線。

而最能影響這些球員正常發揮的,一個是那些所謂的官員,一個是球員自己。所以米盧開始了他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他沒有時間和耐心去改變中國足球的土壤,但他能讓已經成長出來的枝蔓正常生長。

於是在某些足協管理者打斷球隊會議侃侃而談時,米盧也絕不示弱的維護自己的權威,他那句:“究竟我是球隊主帥,還是你是球隊主帥,是我踢過世界盃,還是你踢過世界盃?”的強硬是他大智慧最好的體現。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在解決范志毅與郝海東的矛盾,還有他自己與孫繼海的矛盾時,米盧又耍起了他的小聰明。比如他簡單而直接的告訴范志毅和郝海東:我不要求你們成為朋友,但既然你們都代表中國隊,就應該為中國隊而戰鬥。再比如他小心眼冷落孫繼海的時候,又會在需要他的時候去主動聯繫孫繼海:“你是最好的球員,我會在最需要你的時候讓你迴歸”。

米盧從不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老好人”,他的手腕也絕對稱不上光明正大,但對當時的中國足球而言,卻十分需要他這種偏方來醫治疑難雜症。米盧的小心眼,愛記仇,訓練中喜歡佔小便宜,這些都是他的問題,但他也很勇敢,他不會去為了誰而改變他自己,他明白什麼時間去做什麼事情,他明白那個階段,中國足球需要他,只要按照他的來,中國足球就能衝擊世界盃。

與中國足球的不解之緣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2002年世界盃之後,米盧與之前4次一樣離開球隊,對於這樣的神奇教練,他定然不會選擇在同一支球隊身上驗證他是不是真的“神奇”,他如此聰明的人,不會給世人任何機會。

但米盧與中國足球的緣分,甚至說感情無需多言。早在1977年,米盧執教生涯的初期,他就曾帶領墨西哥球隊尤納姆隊來中國參賽,他當時就對這個東方國家充滿了好奇。也許他從未想到,他會在2000年-2002年擔任這支國家隊的主帥。就在他離開中國隊帥位之後,米盧仍然與中國足球有著千絲萬縷辦的聯繫。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2017年,米盧擔任中國國家足球學院首席技術顧問,2018年擔任中國青訓顧問。米盧自從2002年之後再未曾執教過中國任何球隊,但米盧卻一直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商業活動,亞洲盃,2022年世界盃的形象大使……。

米盧這個老頭,中國足球註定有著不解之緣,也註定將因為在中國足球這片土地上的成功而被銘記。其實回頭想一想,如果2001年那一年,我們沒有請米盧執教,可能還是由哪一位任勞任怨的主教練,企圖改變我們早就壞透了的土壤;如果2001年沒有張吉龍,沒有他強勢的去跟國際足聯進行外交談判,我們又很可能陷入西亞群狼的包圍之中,經歷那些打平即可出線的生死戰,真是想都不敢想。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如果那一年,中國足球仍然沒有打進世界盃,即便當時我們擁有郝海東、楊晨、謝暉、李鐵、孫繼海、張恩華、李瑋鋒、馬明宇、肇俊哲等等這些年最好的球員,那麼直至今日,我們仍可能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感受世界盃。

時過境遷,距離2001年的10月7日已經18年了,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米盧,如果沒有那一次的出線,中國足球的現狀將會是何種模樣。進軍世界盃或許並沒有改變中國足球已經壞透了的土壤,但至少讓很多人明白,只有晉級世界盃,那才應該是足球真正的模樣。

米盧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2001年的那個10月7日,米盧帶領我們所經歷的,中國足球人都不會忘記;2019年的這個10月7日,又一次在亞洲舉辦的世界盃,我們仍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