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我買iPhone11主要是因為便宜了,這年頭誰還會認為拿個iPhone就顯得多有B格?頂配的MAX Pro也就那樣,雖然貴一些但架不住用iPhone的早就爛大街了。真正的大佬都去買三星或華為的摺疊屏,那倆機器看上去B格完爆iPhone好吧。”聊起關於手機偏好的話題,每年必更新蘋果旗艦的小姜笑著說道。

2010年iPhone4發佈時,幾乎每一家Apple Store門前都會有忠實的粉絲和“勤勞”的黃牛在安營紮寨,只為第一時間能夠搶到新機。 而且,5000元的售價對於當時的很多年輕人而言也是相當高昂——面子、裡子都很到位。

“用腎換iPhone”的梗也是在當時流行開來,可見iPhone在很多消費者心中的地位,是凌駕於所有產品之上的存在。

2010年,北京的房價平均每平米還徘徊在20000元左右,當時的iPhone 4售價5000元。如今,北京平均每平米房價在60000元左右,iPhone 11的起售價則是5499元。將近10年時間,小米手機都已經告別了1999元起步價,但蘋果在2019年將新機入門價格鎖定在5500元關口,這說明蘋果一是明白了“價格戰”的真諦,二是“良心發現”的它正準備邁入油膩中年的行列。

當然,在“二師兄”都已經40多元一斤的時代,普通用戶對蘋果這樣的定價策略自然是大大歡迎。而作為一家推崇創新精神的科技企業,庫克又是否在透支著他從喬布斯手中接過的這塊金字招牌?

當蘋果“愛上”低價


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或許是2018年因為iPhone XR的幾輪降價成為新一代“真香”機,蘋果在重新獲得不俗銷量之後,喜歡上了用利潤換銷量的感覺。於是,2019年蘋果帶來了硬件配置全面升級但官方售價卻低於XR近1000元的“11系列”,此舉瞬間將iPhone的准入門檻拉回到了10年前。

而市場隨後也給了蘋果想要的“熱切回應”。入門級iPhone 11上市之後獲得了全球用戶的認可。據國外媒體報道,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張軍預計,iPhone 11開賣一個月後就已售出1200多萬部,較去年iPhone XR的同期銷量增長了15%。另外,根據《日經亞洲評論》的報道,蘋果已經要求供應商將 iPhone 11 的產能增加約 10%。

得益於iPhone 11優秀的市場表現,目前蘋果市值也再次超越微軟,不僅突破了11000億美元,而且重回全球市值寶座。

嚐到了iPhone XR和iPhone 11的“價格戰”甜頭後,蘋果對於降低新品的准入門檻,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根據天風國際的著名分析師郭明錤在其最新報告中的分析,蘋果iPhone SE2很可能將於2020年1月投入量產,並將在明年3月底上市。關於定價,郭明錤預測iPhone SE2售價會低至399美元起。

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iPhone SE2的最終售價,甚至連這款機型最後是否真的能推出都難以確定。但如果真如郭明錤預測的那樣,SE2以399美元起售的話,iPhone SE2將會和三年前的初代iPhone SE同價,這樣的定價策略,對於此前利潤至上的蘋果而言是罕見之舉。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在讓那位曾任職於全球頂級奢飾品品牌的副總裁離職後,庫克是不是開竅了?顯然,看到對於iPhone XR和iPhone 11兩款機型的定價態度,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此便宜的iPhone SE2將在低端市場中出現。

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不過,蘋果“降價”以後迎來的並不都是好消息。iPhone 11熱銷的同時,代表著蘋果當下最高技術結晶的iPhone 11 Pro Max,卻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遇冷。根據外媒donanimhaber報道,由於銷售低迷,蘋果將減少iPhone 11 Pro Max的產量(約為200萬部)。

難道,樂於彰顯身份的高端用戶對蘋果旗艦已經“不愛”?

報道顯示,今年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兩款正代旗艦機型的銷量,相比去年同期的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下降了15%左右。這裡要注意的是,去年的iPhone XS系列的兩款產品銷量也不理想。

這一冷一熱兩種市場表現,顯示出一個微妙的變化:“高端用戶”對於iPhone的追求不再熱忱,而iPhone曾經彰顯身份的特性也不再吸引“高端用戶”。

也許有人要問:售價突破萬元的iPhone 11 Pro Max貴嗎?作為一款高端旗艦手機,這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不過,貴似乎從來都不是iPhone或者蘋果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它一直就代表著整個行業頂尖的存在,高端用戶(或者說有高端身份需求的用戶)也願意花高價來享受這種頂尖的產品。

這裡面的微妙感覺,在2017年最為明顯。當年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一起發售,雖然iPhone 8系列售價更親民, 但絕大多數用戶還是選擇了更昂貴的iPhone X。除了面子因素之外,時隔多年之後的重大創新,是推動高端用戶拿更多的錢選擇購買iPhone X的主要原因。

但這份執念在兩年後的今天似乎已經不復存在。iPhone似乎不再是高端機型的唯一代表,尤其是在其沒有搭上“5G班車”的窘境下。

金字招牌能透支多久?

放低iPhone的准入門檻是件好事嗎?有人說這是英明的市場策略,有人說這是飲鴆止渴。

從眼下來看,降價確實帶來了不錯的銷量,更低的入門價格能夠讓更多的新用戶選擇iPhone,特別是在安卓陣營已經普遍大漲的今天。

因此,我們看到iPhone11的銷量不斷增加,蘋果的股價也在不斷走高。對於庫克而言,這就是成功。作為職業經理人,他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公司產品的銷量、整體營收以及股價的上漲。而在經歷過去年iPhone XS系列錯誤的高價策略之後,降低入門級價格的門檻就成了最直接的選擇。

“低價”策略的成功之處,在於重新激活了此前一度大幅下滑的大中華區市場。同時也讓更具潛力的印度市場有了不錯的增幅。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分析師帕塔克表示:iPhone 11的定價結構似乎對蘋果在印度的業務很有幫助,當地運營商的各種促銷活動和分期付款政策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帕塔克預測,蘋果2019年在印度的假日季可能會創下銷售新高。

針對新興市場和成本的考量,蘋果還實現了iPhone XR、11兩款產品的印度製造,這些舉措或將進一步降低其生產成本。

這些舉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嗎?顯然,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看一看消極的一面?

目前的低價策略讓iPhone在銷量上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這也透支了iPhone長久以來為自己所打造的市場標杆定位。或許,絕大多數用戶特別是那些忠實的果粉,對於iPhone一直都有一種期許,這份期許具體是什麼,或許他們難以描述,但多數忠實果粉想看到的,就是每年9月份蘋果能夠拿出一款讓所有人由衷驚歎的“精品”。

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那份期待,就像當年喬幫主從褲兜裡拿出iPhone 4,亦或者從牛皮紙袋裡拿出初代MacBook Air時,臺下傳來的陣陣驚呼。

所有人都知道創新的困難,特別是在如今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成熟的時刻。但正因為它是蘋果,它是那個曾帶給外界無數次驚歎、引領過無數次行業潮流的iPhone,所以才會有每年9月份全球果粉的期待。但是這幾年的秋季發佈會,由衷的驚歎已經越來越少。

也正是因為創新的乏力,讓蘋果曾經的領跑位勢,對於其他競爭對手不再是遙不可及。所以,面對不斷出現用戶流失、銷量下滑,庫克終於選擇用“低價”來換回用戶的增長。

一旦蘋果出現了中年油膩大叔的“成熟”,很多在IT業界出現的畫面都將慢慢重演。價格戰的本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當用戶習慣了iPhone的低價,或者說接受了iPhone的“平庸”,這種勢頭對蘋果而言絕非美妙未來。

我們身邊的果粉已經越來越少地選擇熬夜觀看秋季發佈會,很多“其實白天看看回放就行”的留言,已經證明這種“期待”的流失。更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消費習慣的變化,轉身於眾多安卓陣營的5G新機,也有更多高端用戶,選擇三星Galaxy Fold、華為的MATE X甚至是小米的MIX Alpha。當他們對此津津樂道時,或許這才是蘋果最大的損失。

什麼是貴,什麼是便宜?

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上週,“國民老公”王思聰在朋友圈求購華為MATE X的熱搜新聞,讓年初開始亮相,上週才正式發佈的華為摺疊屏MATE X又增加了一把熱度。16999元的售價貴嗎?真挺貴的。但發佈會之後不少媒體圈的朋友聊起來這個話題,卻大多認為MATE X的定價低了。

iPhone 11 Pro Max不到1萬元的起售價,讓不少用戶覺得很貴,而且市場表現也很好證明了這一點。現在部分用戶似乎並不願意拿這麼多錢來購買一部iPhone。但不少用戶在面對16999元的華為MATE X甚至2萬元的小米MIX Alpha時,卻沒有覺得它們定價過高。

這就是產品創新、差異化所帶來的價值提升。iPhone的新旗艦沒有讓用戶看到它的明顯創新,也沒能拿出足夠的差異化。正所謂期待越高失落越大,面對這樣一款相對平庸的旗艦產品,一部分用戶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沒有足夠的創新,用一兩款機型打遍天下的時代就會迅速消失。當iPhone成為“街機”之後,這種普及也在傷害著那些堅定的果粉。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姜,就是一位相當典型的果粉,從iPhone 3G時代開始,他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代的iPhone,而且每一次都是購買旗艦型號。直到今年,他沒有選擇iPhone 11 Pro Max,而是購買了一款黑色iPhone 11。

“畢竟已經習慣操作系統了,一時間改不了了。”對於自己的選擇,小姜聳了聳肩笑道:“前幾年還在上學的時候,買了iPhone確實有點裝X的意思,那時候iPhone給我的感覺就是硬通貨,就是最好的手機,身邊很多同學也都這麼認為。但現在工作之後,這種感覺就幾乎不存在了。“他告訴懂懂筆記,如今身邊很多人都在用iPhone,但也會有一臺安卓手機,iPhone街機的既視感已經沒什麼值得‘炫耀’了。“實際上你現在拿一個iPhone 11 Pro Max在路邊沒人會多看你兩眼,可能都沒人在意你這是花了一萬多塊買的最新款iPhone旗艦。”

低價策略之下,iPhone不再是“高端”的象徵

​小姜講述了前不久辦公室裡發生的一幕:“前兩天,我們辦公室有個土豪小哥買了那款三星的摺疊屏。因為沒有國行,他買的還是個水貨,到手價格不到15000元。在辦公室打開盒子後,大家都很好奇,都把手機拿過去拍照發朋友圈。所以說即便是炫耀、裝B,還是要產品有特點、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光是貴沒用。”

確實,AJ、Superme很潮,但一旦爛大街之後也就沒那麼稀奇了,那些走在時尚前沿的潮人興趣也會降低不少。反觀手機產品,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iPhone沒有讓人感到應有的價值,它應該扮演的角色是引領這個行業,而不是跟著競爭對手的腳步,慢慢悠悠地開始做“浴霸”,甚至是直到9012年才拿個18W的快充。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