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說德雲社演員會50個作品才能上臺,有多少人真正表演過50個呢?

用戶7014061022


其實考古德雲社的時候發現德雲社各個時期對演員的要求是逐漸嚴格起來的。

最開始德雲社還一名不文的時候,德雲社對演員的要求是隻要會25段就可以上臺表演。50段這時候來逐步正規化之後的事情。

至於他是不是對每個演員上臺之前安排考試,查看你是不是真的會了這25段或者50段,然後才讓上臺,這我沒法考證。但是這些話是演員們切實說出來過的。

但是25段的時代肯定是不可能再有了,這要求也太低了。至少五十段起,這應該是個基本要求。而且,如果是專門在曲校或者德雲社學過相聲的,幾年時間學這五十段相聲是肯定沒什麼問題的。

就跟你在大學裡,這幾年的任務就是精讀背誦深刻理解五十篇課文一樣,這任務量簡直輕飛了。

相聲段子除了說學逗唱之外還有很多細小的分類,貫口活、柳活、腿子活、群口、帶人物的和不帶人物的……每樣挑兩三個經典的段子學一學,五十段就夠了。

相聲行業裡面,比較嚴格的老師都會說這麼一句話,“許你不說,不許你不會”,傳統相聲幾百段,作為一個有心的相聲演員,是應該都去了解和學習的。

五十段的要求是真的不高。

而現在大部分對自己有點要求的小園子也都是這個要求,演員得會50段。少於五十段就很難辦了。因為一個月三十天,幾乎每天都有演出。有時候一天要演兩場都是常事。

小園子講究翻頭率,如果你會的段子連一個月都撐不住,那就真的很難混了,總不能每次看你的時候,你都只說那幾段吧。

然後學傳統段子這個大家都學的一樣的內容。如果別人演了,你就不能演了。不能讓觀眾聽一場兩段一樣的相聲對吧。

要求每個演員會的多一點這是一個演出安排上的最基本的要求。


閒白社


對於德雲社演員會五十個作品才能上臺這件事,其實標準說的有點低了。在一次節目中,郭德綱曾經談到相聲演員起碼要會五十段相聲作品,接著于謙的補充才是讓相聲同行們崩潰。

于謙補充了一句是“這五十段作品,每次上臺都必須有新內容,讓觀眾感覺和上一次聽得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小劇場演出的時候,假如今天的內容和昨天的一樣,那麼觀眾就不買票了,只有每次都讓觀眾們感覺和上次聽的不一樣,觀眾才會持續買票。

其實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五十段作品這個標準也不是一直都這樣,德雲社2004年下半年開始揚名北京,2005年開始向北京之外的地區輻射,很快德雲社就火遍了大江南北,這個時候郭德綱做了一個如今看來不是太正確的決定,那就是跑馬圈地。

如今的德雲社小劇場演出比較成熟,每個小劇場都必須有壓軸演員,要成為壓軸演員,最起碼的一個標準是要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是在當年的時候,德雲社的步伐走得有點太快。

最誇張的時候,甚至到了演員到德雲社兩週,簡單學一點皮毛就上臺,問題是學了兩週能學到什麼東西?可能也就是背段相聲作品,然後就匆匆忙忙上臺了,為什麼呢?因為演出太火爆了,哪裡都需要演員,這個時候郭德綱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新的演員,於是能上臺的都湊合著上臺了。

很快惡果就出現了,因為大量的新手上臺,嚴重拉低了德雲社演出的質量,觀眾們喝倒彩轟演員下臺的事情屢屢發生,當經過了一段腦子發熱期之後,郭德綱放慢了開設小劇場的步伐,才有瞭如今德雲社的輝煌。

(點評相聲行業風風雨雨,相聲有江湖)


相聲江湖


首先這必然是老郭對外進行品牌宣傳的一種說辭啦!不必完全當真。此外說相聲的人講話不是科學家講話,47段作品上臺的事兒肯定有滴。

為什麼說是一種無法兌現的說辭?因為德雲社擴張期擴張的厲害,缺演員啊!哪裡顧得上娃娃學50段作品再上臺。當年欒雲平入德雲社不久就上臺了!更不要說現在了。

此外怎麼算50段相聲也沒有具體的標尺來卡,例如整本太平歌詞算幾段?“我這個小段就這麼長”的小段算不算1段?這些都不是外人能知道的,所以說這個50段這個數我們聽聽就行啦。畢竟買票看戲,那一場每隊演員基本就表演1段,那一段讓我們覺得不錯就行嘛!


博士君


德雲社新藝人需要“表演50段作品才能上臺”這句話郭德綱在舞臺上說過,而且當時在場的“德雲總教習”高峰還補充說“還要合格過關”。可見,這個硬指標確實存在。

而且,這50段作品不僅僅是會背、會表演,還必須是表演自然、能逗觀眾樂,如果僅僅是背劇本背臺詞、找個小學生就可以上臺了。

對於觀眾或者局外人而言,50個段子似乎有點多,但對於從事這個職業的藝人來說,其實也就是個起點、或說是最低標準了。稍微關注下德雲社小劇場的小角兒就知道了,一年表演下來、其實遠不止這個數的作品。

所以啊,不要以外行的目光去衡量一個職業要求,不要因為自己不喜歡勞動、就去懷疑一個環衛工人一年累計打掃街道長度幾乎是一個城市的全部街道。

專注、耐心和持之以恆,才能達到專業基本素養。別看藝人在舞臺上鮮光靚麗、如果臺下沒有紮實錘鍊,誰也別指望靠蒙幾個段子就能大紅大紫。

日本電影《紅鱂魚》裡簡述了日本“落語”(類似於單口相聲)學徒結業考核,標準就是必須表演50段作品、而且必須是演繹的好,經過了老師考核後才能過關。


岑詮


他還說他會600個相聲段子呢!他還說他從沒收過曹雲金一分錢呢,能信?


南飛燕9325


頭條裡的提問都不領大腦思考了嗎?這也能通過?就好比你會唱50首歌,去KTV你也就唱那麼幾首,而且幾年下來起碼一半以上都沒唱過,一樣的道理


小毛驢的小毛驢


這是人家的內部事 以前的老手藝人說 有的人學藝三年 還有一種天資聰明的人三個月就會了 評判的人是師傅和觀眾


78後東北人在廣東打工


如果是50個作品的話,像《八扇屏》《地理圖》《報菜名》等這些都是基本的,還有《學啞語》《買賣論》《洪洋洞》《羊上樹》《歪唱太平歌詞》等這些都是常說的,《九藝鬧公堂》等都不是常常能聽得到的。像郭德綱創作的‘我’字系列和‘你’字系列,徒弟們不說不代表他們不會。還有一些最基本的太平歌詞和繞口令等等,50個作品肯定是不在話下的,50是個至少,多了肯定更好。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燒餅他們的作品肯定是上百個的,沒有那麼些個功夫,他們也不敢開專場啊。只是有些沒有演出來,沒有說出來罷了


寧渇鑫


百度搜一下,孔雲龍一百個段子不反頭,學徒時期的孔雲龍,小劇場裡連演了一百個不一樣的節目,藝術家怎麼也得會二百個起步吧


狠人15


哪次高考的卷子會包含你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的全部所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