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改革在路上

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科技研发经费的配置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经历了多次波折,但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整体经历了快速增长,其重点经历了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国现有的科技研发经费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

中国科技研发经费体系迄今取得的发展成果,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深化科技体制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导向相一致。

政府主导→政府引导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大包大揽的科技拨款模式,中国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1978—1985年,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从1977年的41.48亿元增长至1985年的102.95亿元。

随着中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研发体系。2017年企业资金在R&D经费来源的构成中占76.5%,达R&D 经费数额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资金在R&D经费来源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2017年企业资金在R&D经费来源的构成中占76.5%,达到了R&D经费总量的3/4。

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专门针对科技资源配置中的“碎片化”、内容重复等中国科研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其中,一项事关科技研发经费体系的重要改革便是将原有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等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改革在路上

表1 中央财政5大类科技计划内容

科技发展“短板”:基础研究落后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突出的特点便是试验发展经费占比较高且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较低。

2017 年 中 国 的 R&D 经 费 有1.478143 万 亿 元 用 于 支 持 试 验 与 发 展 ,高 达84.0%。同时,有 975.49 亿元用于支持基础研究,仅占全部R&D经费的5.5%,这一比例与国外其他若干科技发达国家相比差异较大。

由于其重要地位和特殊性,如果基础研究长时间缺乏支持,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严重受损。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改革在路上

图1 2017年中国不同研究类型的R&D经费分配

区域失衡:资源配置不均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R&D 经费支出的结构极不均衡,中国东部地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的67.5%,是其他三大区域之和的2倍多。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改革在路上

图2 2017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的空间分布

在省级行政区域层面,根据研发投入强度,可以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研发强度<1,1~2及>2 共 3 组,中国大陆(内地)地区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较大差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改革在路上

图3 2006—2018年中国研发强度省级变化


虽然中国的研发经费体系在新中国成立70 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并未停止。仍然需要继续改革、优化现有的科研体制机制,完善科技研发经费体系,发挥研发经费对于研发活动的正向作用,挖掘科技潜能、提高科研产出,进一步增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王志敏)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赵腾宇,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规划;裴瑞敏(通信作者),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与规划

注:本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19年第18期,原标题为:《中国科技研发经费体系的发展与现状》,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