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前幾天有讀者留言,說自己孩子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比如洗臉刷牙這些事情都要她唸叨好幾次才去做,而且也不專心,本來五分鐘能做完的事情,會拖到十分鐘甚至二十分鐘才能做完。

為此她說自己什麼辦法都用了,跟孩子講道理,設定獎勵懲罰措施等等,都沒用,每次都要把她逼到崩潰的邊緣,把孩子吼一通,孩子才會乖乖就範。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我聽完她講的話,突然回憶起我自己小時候,最經常被批評的兩個點就是:磨蹭、粗心。

你小時候寫作業拖延嗎?吃飯、洗漱、穿衣服這些都是磨磨蹭蹭的嗎?我覺大部分人小時候都被父母說過自己太拖拉太磨蹭吧。當我們完全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拖延症”時,就完全忘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磨磨蹭蹭的孩子了。

拖延症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事情太無趣


孩子會拖延的都是他覺得無趣甚至討厭的事情,如果你叫他一起去公園玩,他絕對不拖延。我知道你可能會說,那日常生活就是有很多無趣的事情呀,不能只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兒吧。

這其實是兩個概念:

1. 孩子不喜歡,會拖延。

2. 即使不喜歡,也得做。

第一是理解孩子的厭煩情緒,不在感受上否定孩子和孩子作對,第二步才是堅持做一些日常應該做的事情。很多家長會把1、2簡單粗暴的合併起來,覺得既然你都一定要做這件事了,那你幹嘛要拖拖拉拉還不高興。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但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只有存在和不存在,當孩子已經不滿了,你是沒辦法用講道理來消除他的負面情緒的,能做的就是允許他不滿,理解他的不滿,你越急,他就越牴觸。

二、對家長控制慾無聲的反抗


有些孩子是不論什麼事兒都喜歡拖延,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拖拉。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標配一個或一家焦慮、控制慾強的家長。

家長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督促”,彷彿他不說一聲“快點吃飯”孩子就會活生生把自己餓死一樣。


你遇到過那種什麼事情都要叮囑你一下的上司嗎?本來你完全清楚這些工作的流程,但他就是要在你耳邊不斷地提醒,彷彿你什麼都不會。

遇到這樣的上司,即使這份工作本身你是喜歡的,也會因為這樣的被控制感而厭惡這份工作吧。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信任度幾乎為零,但是自己卻意識不到。他們不相信孩子會知道飢飽、冷熱,困還是不困,渴還是不渴。孩子在他眼裡是廢人,如果他不督促不提醒孩子可能一分鐘都活不下去。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意識層面會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但實際上內心深處是為了完完全全控制孩子。如果孩子說自己其實會自己控制食量,知道自己熱還是不熱,他們會迅速否認孩子的感受,覺得只有自己才懂孩子,孩子自己不懂自己。

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家長,你會積極配合他對你的要求和指示嗎?小孩對大人是沒辦法直接抗衡的,就只能通過“拖延”來激怒對方,拐彎抹角的表達憤怒和不滿。

三、孩子確實太小,做事就是慢


對我們來說,繫鞋帶是十秒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可能就需要十分鐘,還不一定能做好。

有的時候我們嫌棄孩子拖拉,其實是孩子的能力真的就到那兒了,他已經做到了他能力範圍內的最高效,只不過我們這些自大的成年人總會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孩子。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我記得我小時候剛開始學寫數字,曾經寫了一整頁鏡像顛倒的“2”。可可在學校上數學課的時候需要塗數棒,他塗得很認真,但每次都沒辦法完成自己的課堂作業,因為他確實是顧得了精細就顧不了速度。

我們真的經常會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孩子。成長應該是積累的過程而不是拋棄的過程,好多成年人只是擁有一副成年人的軀殼,內在卻是空的,

他們每走一步就會拋棄、鄙視以前的自己,成年人對孩子的憤怒、不理解,其實說到底是對曾經同樣弱小的自己的憤怒。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越是心裡對自己沒底的成年人才越會在孩子面前呈現出張牙舞爪的一面,其實是因為他們只剩下“武力鎮壓”這一項能力了。

好多讀者都會跟我說,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實在是太累了,我覺得大家可能是對這個概念有一些誤會。

包容理解其實是因為愛而自發產生的,而不是一件需要努力去練習甚至要虐待自己才能做成的事情。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很累那其實是因為你的順序錯了。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人在憤怒的時候是無法感受愛的,或者用精神分析的說法來解釋:人的憤怒其實為了防禦自己去愛。

好多和我諮詢育兒問題的家長,聊到最後都發現自己真正抓狂的並不是現實中自己的孩子,而是藏在自己心裡的那個幼年的自己。


對孩子的愛無能源於對自己的愛無能。


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跌跌撞撞的走路,笨拙地使用勺子的時候心裡升起的是愛憐而不是厭惡,那大概率說明你自己那個時候就是被愛著的,反之,也許你自己曾經也在幼小的時候也被很粗暴的對待。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自己沒有過被愛被憐惜過,很難憑空製造出愛,就好比沒見過大象的人很難憑別人的描述得知大象的樣子。但我們其實也會疏忽一個很重要的愛的來源,就是孩子對我們的愛。

其實沒有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保證是無私的,不加條件的,但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愛卻都是無條件的,無私的,甚至是矢志不渝的。越是小的孩子越是如此,無論你今天怎麼訓斥他,他睡一覺起來還是會對你甜甜的笑,還是會貼著你親暱。

孩子的拖延是對家長控制慾的無聲反抗


我們對孩子所有的不解其實都來自於我們本身成長過程中尊重和愛的缺乏,只要你能真的理解、愛自己,你也就能真的理解、愛孩子。


關注我,更加了解你的寶寶,減少焦慮,從容育兒,我是可可的粽子媽,育兒路上,讓我陪你一起,慢慢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