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膽囊結石治療方案怎麼選?吃藥還是手術?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尤其多見於中老年、偏胖的女性。許多患者並無明顯的症狀,或只是有輕微不典型的症狀,諸如上腹隱痛、脹悶、餐後飽脹、消化不良等表現。還有不少患者是在體檢時,B 超檢查「意外」發現膽囊結石。

那麼,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對於膽囊結石,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呢?是需要吃藥,還是需要手術?吃藥能治好嗎?手術什麼時機做,做何種手術?手術創傷大嗎,會產生後遺症嗎?除了手術,有沒有其他方法清除結石?

乾貨!膽囊結石治療方案怎麼選?吃藥還是手術?

患膽囊結石的自然病程如何,後果嚴重嗎?


1. 無症狀膽囊結石:多數膽囊結石患者長期無明顯症狀。根據對部分無症狀結石患者的長期隨訪觀察發現,這個群體是病程緩和的良性病群體,在 10年內很少有患者會出現嚴重症狀而需要手術。


2. 有症狀膽囊結石:此處的「症狀」是指膽絞痛、急性膽囊炎等與結石相關的嚴重症狀,而不包括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狀。有症狀膽囊結石不僅對患者生活造成明顯影響,而且研究還表明,這個群體發生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膽道梗阻的風險較高。

3. 發展至膽囊癌的可能性:膽囊癌是膽囊結石最嚴重的併發症。但一般來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結石巨大、美洲印第安人、瓷化膽囊和胰膽管合流異常等被認為是膽囊癌的高危因素。

確認膽囊結石後,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有哪些?

既往,對膽囊結石存在「一切了之」的傾向,尤其是腹腔鏡技術的普及使這種傾向更為嚴重。但鑑於膽囊具有貯存濃縮膽汁、調節膽道壓力、構建膽道免疫體系等諸多功能,對於是否需要手術,應該結合患者具體病情,慎重考慮。

決定治療方案需要考慮的因素有:患者症狀是否嚴重(手術的獲益大嗎?)、膽囊功能正常嗎(手術的副作用會有多大?)、膽囊是否有炎症、併發症、惡變(其他增加手術必要性的因素)。

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法可供選擇?各有種優缺點?

1. 膽囊切除術:是目前治療膽囊結石最確切有效的方法,技術成熟。但缺點是膽囊的生理功能隨之完全喪失,並可能出現膽管損傷、膽囊術後綜合徵、乳頭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多種併發症。

2. 膽囊取石術:手術取出膽囊內結石,但保留膽囊的方法。優點是保留了膽囊的功能,但最大的問題是今後結石的複發率極高。一旦結石復發,相當於手術白做!

3. 藥物溶石:如果口服藥物可以溶化結石,那是最理想的了。但遺憾的是,目前只有熊去氧膽酸一種藥物可能有這種作用,而且只限於 5%~15% 的結石患者(純膽固醇結石)。研究表明,既使溶石成功,今後的複發率仍然高達 50% 以上。

4. 體外震波碎石:曾經做為微創方法應用於臨床。但同樣面臨療效有限、術後結石複發率高、可能造成肝損傷等缺陷。

綜合以上各方面資料,目前相關領域專家對膽囊結石的治療決策達成如下共識:

1. 膽囊結石的治療應綜合患者有無症狀,膽囊有無功能、有無炎症,有無併發症和有無手術實施條件等因素,制訂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2. 無症狀和症狀輕微的膽囊結石患者不需要常規行預防性膽囊切除(即所謂期待治療)。

3. 對於期待治療可能顯著增加手術風險的老年患者可選擇預防性膽囊切除。

4. 膽囊結石症狀明顯影響工作、生活或既往曾有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膽源性胰腺炎等發作的患者應擇期實施膽囊切除術。

5. 對於有膽囊癌高危因素或懷疑膽囊癌的膽囊結石患者,無論是否存在症狀,均應手術。

6. 膽囊切除術是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標準術式,如條件允許,應首選腹腔鏡手術。

7. 膽囊取石術的實用價值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只宜用於急症條件下的緊急處理,不作為擇期手術的推薦術式。

其次迄今尚無證據表明使用藥物或其他非手術療法能完全溶解或排盡結石,膽囊結石的治療主要是 手術切除膽囊,取石、保留膽囊的微創手術尚在探索中。

無併發症的膽囊結石出現下面情況也需要干預治療:①膽囊壁增厚、鈣化或瓷性膽囊;②膽囊萎縮、膽囊息肉進行性增 大;③結石直徑>3cm;④膽囊結石>10年;⑤有糖尿病、心肺疾病老年人;⑥上腹部其他擇期手術時; ⑦兒童膽囊結石;⑧醫療條件較差地區的居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