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今年以來,同煤集團井下智能化開採技術受到國內煤炭行業的廣泛關注,並被主流媒體評為“領跑煤炭工業技術革命”。特別是近期,多家主流媒體以同煤集團智能化綜採工作面為例,點贊山西能源革命實踐,並刊發文章重點對同煤智能化開採技術的應用和成效進行專題報道。“智慧礦山”、“採煤‘無人化’”、“坐在地面採煤”……已經稱為形容同煤智能化礦山建設的網絡熱詞。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報道《從人工到智能化開採 煤礦人“坐在地面採煤”夢想成真》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新華網文章《同煤集團:門式支架讓智能化工作面更加安全高效》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山西新聞聯播報道《同煤集團:領跑煤炭工業技術革命》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山西日報文章《一條創新路 奮進70年》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山西日報文章《智能化開採不是夢》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山西青年報文章《同煤集團智能化開採改變傳統採煤方式》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中國煤炭報文章《世界級特厚煤層智能化開採什麼樣?》

多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同煤集團智能化礦山建設

中國電力報文章《科技創新書寫高質量發展時代答卷》

即日起

今日刊發

中國電力報文章《科技創新書寫高質量發展時代答卷》

70年櫛風沐雨,70年眾志成城,70年碩果累累。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大同煤礦走過了70年光輝歷程。

70年前的8月30日,大同煤礦集團的前身大同礦務局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煤炭基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的工業企業之一。從此,創業與奉獻、創新與發展、光榮與夢想在這片土地上升騰。

從手工掘煤到機械化開採,再到智能化“無人”採煤,同煤集團採煤方式變化不僅是山西煤炭產業的縮影,也代表了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道路和方向。

“第一個掘進全國最高紀錄”“第一代採煤土機組”“第一個綜採工作面”……同煤集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 “同煤第一”“行業第一”乃至“全國第一”,共獲得780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煤礦井下千伏級供電系統研究”“厚煤層分層自動鋪聯網液壓支架及配套設備”“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成套技術與裝備”三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煤集團成為煤炭開採業中最具科技含量、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之一。

從1949年0.118噸/工到如今88噸/工,原煤年產量由企業成立初期的8萬多噸攀升至如今的1.5億噸,同煤集團為我國工業發展、祖國繁榮昌盛提供了源源動力。

同煤集團從成立之初的幾口簡易煤井到今天發展成為地跨7省18個市(區),涉足煤炭、電力、金融、現代煤化工、文旅、物流等產業的特大型國有現代化能源集團,連續7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一代代同煤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以70年的精彩蝶變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從揮鍬掄鎬到製造液壓支架

實現全面綜合機械化開採

70年前,解放初期的大同煤礦滿目瘡痍,一片廢墟,翻身當家做主人的大同煤礦工人,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生產熱情十分高漲,在荒涼的山溝上安營紮寨,開始了恢復礦井生產工作。

“當時採煤主要是靠揮鍬掄鎬,手工挖煤,但我和工友們不怕苦不怕累,有時幾天幾夜都不出井,只為了能挖出更多的煤。當時,同家梁礦馬連掘進隊的馬六孩、邱德、韓有貴為首的3個掘進組,在3米寬2米高的巷道靠手鎬掘煤創下了27天掘進318.71米的全國掘進煤巷最高紀錄。

1950年9月25日,馬六孩代表煤礦工人出席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並當選為主席團成員。”說到大同礦務局成立初期的煤炭開採,作為大同礦務局第一代煤礦工人的高懷秀老人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激動不已。

“發展煤炭工業必須要機械化採煤。”高懷秀說,“1950年7月,大同礦務局在永定莊礦進行了單一長壁採煤法試驗,採用截煤機掏槽,煤電鑽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裝煤,刮板運輸機運煤。1952年10月,又在永定莊礦6號井試驗使用了中國煤炭行業第一代採煤機——蘇制頓巴斯—1型(康拜因)聯合採煤機,實現了落煤和裝煤的機械化。”“在實現了落煤和裝煤機械化後,我們的技術工人根據自身礦井特點對一些機械設備進行革新改造。”高懷秀說。

1957年,同家梁礦的鉗工毛阿毛用CKP—11型溜子的減速器和一個15馬力的電動機作為引動力,試裝成最初的裝煤機後,參照C—153型截煤機的結構對牽引部進行了改進,1959年3月成功製成裝煤機。1959年11月11日,毛阿毛研製的長壁回採裝煤機被正式命名為“大同Ⅰ型”回採裝煤機。之後同家梁礦又將波蘭產的80型採煤機改為淺截式採煤機,成為大同礦務局的第二代採煤機。1966年7月,大同礦務局使用國產MLQ—64型淺截滾筒式採煤機與SGW—44型可彎曲刮板運輸機、摩擦金屬支柱和鉸接頂梁配套,順槽配備吊掛式皮帶運輸機,組成了第一個普通機械化採煤工作面,實現了採、裝、運機械化,拉開了大同礦務局普通機械化採煤的開端。

“1970年8月,只是生產過‘土機組’的大同礦務局機修廠經過不懈探索,成功製造出我國自行設計的大同TZ-140型液壓支架,並在當年11月,在煤峪口礦進行了全國第一個綜合機械化採煤工作面的工業試驗。”高懷秀說,“新中國第一個綜採工作面在大同礦務局誕生了。之後,經過兩次修改設計方案,1974年成功通過技術鑑定,定名為TZ-1型支架(大同支架1型),大同礦務局實現了‘採裝運支’的全面機械化,在全國煤炭行業開創了全面機械化開採的先河。”

從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

三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進入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經濟發展對煤炭生產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當時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增產的需要,從1974年開始,大同礦務局陸續開始引進使用國外先進綜採設備,但原有660伏電壓系統無法滿足這些大功率採煤裝備的要求。大同礦務局開始組織科研人員進行技術改造。通過把千伏級供電系統的研發與原有的660伏電氣設備的更新換代結合起來,把電壓等級鎖定在1140伏進行反覆試驗,千伏級供電系統在礦井的應用取得了成功。到上世紀80年代,大同礦務局已在井下33個綜採工作面推廣使用千伏級供電系統。1989年7月,“煤礦井下千伏級供電系統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成為同煤集團首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井下千伏級供電系統成為礦山供電系統發展建設中的里程碑,為中國煤炭工業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改革開放後,同煤集團立即派出學習交流團,走出國門,學習採煤設備安裝調試和當時先進的綜合機械化採煤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979年,大同礦務局煤炭產量迅速攀升至2400萬噸,位居全國煤炭行業榜首。

1985年產量更是達到3000萬噸,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相比當時全國排名第二的企業,產量整整高出了1000萬噸,為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發展、能源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時對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使用維修這些進口設備,技術水平跟不上,連怎麼使用都是慢慢摸索出來的,設備出了故障更是半天都修不好。”同煤集團副總工程師、同大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田利軍回憶說。

在談到如何解決技術難題時,田利軍用了“夜以繼日”來形容當年技術攻關時的情形。“有時為了解決一個技術難題,我們連續幾個月吃住都在單位,奮戰在崗位,為的不僅要學到這些引進的技術,更要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創新。”

1986~1993年,大同礦務局進一步加強了對進口設備技術的消化吸收,改進開發應用了一系列適用於大同煤層實際的液壓支架,進入了普通綜採機電設備國產化階段。同時,購置國內廠家生產的採煤機,開發和應用了MG、MXA、AM500三個系列的液壓牽引採單位煤機,取代了進口的採煤機。

TZ-720型液壓支架(國家“六五”攻關項目)在1987年獲得能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ZZ60002135型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獲得能源部1992年科技進步三等獎。

完成的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厚煤層分層自動鋪聯網液壓支架,實現了自動鋪聯網綜採。該成果攻克了國際採礦業中的一大難題,屬國際首創,1993年“厚煤層分層自動鋪聯網液壓支架及配套設備”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7月29日,大同礦務局改製為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煤集團不斷在經營管理體制和技術設備上大膽的創新,將開採戰場逐步由3.5米以下煤層向5米以上厚煤層轉移。上馬“大采高綜合機械化採煤方法”(以下簡稱“大采高”),根據厚煤層特有的頂板硬、煤層硬特點,探索出世界首例“大采高”採煤方法。

“2007年8月,四老溝礦大采高工作面 全部開採結束,累計生產煤炭877.8萬噸,多回收煤炭292.6萬噸,創直接經濟效益11.7億元,還被中國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評為200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田利軍回憶道。大采高建設的成功,增補了國內外煤炭行業“兩硬”條件下厚煤層採煤技術研究的空白,也為日後同煤集團一次性採全高工藝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2003年,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成套技術和裝備”正式啟動,鑑於“大采高改綜合機械化採煤方法”的成功,同煤集團首當其衝,成為了主要承擔單位之一。

2010年,該項目在同煤塔山煤礦8105工作面進行了連續3個月的工業性試驗,工作面推進距離463米,生產煤炭273.8萬噸,回收率達到88%,設備運行符合設計要求,國產設備達到配套要求。2012年,國家科技部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鑑定結果為:研發成功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採放頂煤開採工藝和技術實現了特厚煤層安全、高效、高回收率綜放開採。2015年1月9日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同煤集團第三次獲此殊榮。

從探索實施到世界一流

開啟智能化“無人”採煤新時代

“現在我們只要摁下總控臺啟動按鈕,地下采煤機就能自如流暢地割煤、推溜、移架,傳輸。”穿著西裝白襯衣操作智能化綜放設備的同煤集團同忻礦綜採二隊技術主管仝小軍說,“依託智能化綜放開採設備和技術,同忻礦做到了用設備替代人工,將採煤工效提高到了88噸/工,同比提升了42%,同時將頂煤回收率提高到了87%以上,生產能耗較以往降低了5%以上。”2018年,該礦智能化綜放工作面關鍵技術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千萬噸級綜放工作面關鍵技術及示範工程項目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3年8月,同煤集團承擔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同忻煤礦千萬噸級高效綜採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於2016年底正式在同忻煤礦試運行。該項目的投用實現了設備替代工人進行井下開採及地面與井下控制中心對設備的智能監測和集中控制,將採煤工從危險的工作面採場解放到相對安全的順槽監控中心甚至地面調度指揮中心,不僅實現了減員提效,也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

3年過去了,在同忻礦井下2千米長、200米寬的8309工作面上,有60多個高清攝像頭、1500多個傳感器,與原來8202工作面相比,三年間,同忻煤礦自助創新改進支護初撐力智能補壓、三角區域割煤參數制定、融合小煤柱開採、煤礦堅硬頂板地面壓裂控制技術等30多項,系統版本從4.0升級到9.6,使智能化綜放開採技術再完善、再提升,成為行業第一、世界一流。

而在距離同忻只有7千米的塔山煤礦,同樣先進的特厚煤層智能化開採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據塔山煤礦生產副總經理王磊介紹,該礦1500萬噸智能化綜採工作面是國家 “十三五”資源領域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千萬噸級特厚煤層智能化綜放開採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項目工程、2019年同煤集團十項科技攻關項目之一。不僅推廣應用了遠距離集中供液、液壓自移式設備列車等一系列科技含量高、安全係數高的新技術、新裝備,同時利用礦井的千兆環網系統構建智能化數據平臺和遠程控制平臺,構成了完善的視頻系統、語音通訊系統及設備的遠程監測監控系統。通過在線監測、一鍵啟停、順序啟停等功能,完全實現工作面以自動控制為主、遠程干預為輔的自動化生產模式,使同煤集團打造以數據決策為導向的全新生產管理模式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現在操作採煤機,就像在家裡拿遙控器看電視一樣方便。”塔山煤礦採煤機司機郭佳偉激動地說,“我們現在已經成了白領採煤工人了!”(文/邱美 責編/溫劍偉 何萍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