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效應初顯

現階段我國氫能上游產業具備一定優勢,制氫規模已居世界首位,煤氣化和鹼性電解水制氫技術也具有特色和優勢,且加氫站數量排名世界第四。 儘管目前國內製氫已具備規模,但不可否認的是氫能的產業化和商業化仍然面臨著許多阻礙,而針對這些阻礙,國家開始陸續出臺產業扶持政策,以推動氫能的產業化和商業化發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氫能源的相關專利申請數量自2016年開始逐年攀升,且在這期間出現了許多個“全國首個”以及世界性難題的技術。


氫能源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效應初顯


隨著產業政策扶持力度的加深,越來越多城市將發展氫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以加快佈局搶佔先機,從而使得我國氫能源產業集群效應開始形成。

燃料電池技術需加大研發力度

氫能源主產業鏈包括上游氫氣製備、氫氣運輸儲存、中游氫燃料電池、下游氫能源燃料電池應用等多個環節。 其中,上游氫氣製備包括氯鹼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化工原料制氫、石化資源制氫和新興制氫方法(生物質、光化學等)等多種途徑;氫氣儲存包括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固態合金儲氫三種方式,罐車運輸管道運輸等方法途徑;我國氫能上游產業具備一定優勢,制氫規模已居世界首位,煤氣化制氫和鹼性電解水制氫具有特色和優勢。但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


氫能源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效應初顯


中游氫燃料電池涉及質子交換膜、擴散材料、催化劑等多種零部件和關鍵材料;中游儲氫方面,我國固定式高壓儲氫技術和固態儲氫材料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車載高壓儲氫及氫運輸方面仍落後於國外先進技術,加氫站設施數量也較少,難以滿足商業化條件; 下游燃料電池應用包括便攜式應用、固定式應用、交通運輸應用。在下游燃料電池應用方面,無論是燃料電池的核心零部件技術,還是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各項指標,我國都還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資金,加大研究力度,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制氫規模優勢顯著

為滿足國內氫氣需求和應用的增長,制氫設備生產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勢喜人,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甲醇制氫、氨分解制氫、水電解制氫、氯鹼廠副產氫回收利用、各行業富含氫尾氣回收等制氫設備的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不僅基本實現國產化,而且大量向國外出口。


氫能源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效應初顯


經過十餘年的長足發展,我國氫氣年產量已逾千萬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大產氫國;同時,我國金屬儲氫材料產銷量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儲氫材料產銷國。氫氣產量和儲氫材料產銷量兩項世界第一,為我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加快邁入氫能經濟時代創造了有利條件。

氫能發展短板呈現

儘管氫能是最清潔的能源,成為能源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不可否認的是氫能的產業化和商業化目前仍然面臨著許多阻礙。 當前中國加氫站太少,導致燃料電池汽車使用的侷限性非常大。作為現階段氫能商業化的關鍵性基礎設施,加氫站的發展決定了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上限。截至 2018年底,我國仍在運營的加氫站僅23座,過少的加氫站數量非常不利於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推廣。


氫能源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效應初顯


作為一種新興的清潔能源,氫能在中國獲得成本優勢還有很遠。由於技術不成熟且產量稀少,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維護成本高,而氫氣的製備、運輸、儲存成本同樣較高,也就提升了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成本。因此,高昂的成本也成為阻礙我國氫能發展的另一大阻礙。

水氫機彌補行業發展短板

水氫機AH7500是氫能與燃料電池向微觀方向發展分佈式的新能源發電設備,技術路徑有別於傳統罐氫技術路徑(大規模製氫——壓縮儲運——加氫——燃料電池——用氫路徑);它以甲醇水1:1混合溶液為原料,將小型的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與燃料電池進行高度集成,氫氣即產即用,實現了在同一設備中即時制氫、即時發電。


氫能源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效應初顯


水氫汽車直接利用AH7500水氫機為電動機供電,從而為汽車提供動力,水氫機替代了傳統電動汽車中的鋰電池,只要原料箱中有充足的水氫原料即可保證水氫汽車的續航能力。它可有效緩解充電基礎設施覆蓋不足的問題,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加油站改造成甲醇補給站,而且改建費用遠遠低於新建一加氫站。水氫汽車完全避開氫能商業化瓶頸。 水氫產業聯盟已在山東啟動了10萬套AH7500水氫機產業化項目,立足全面提升7.5kW水氫機的研發、生產、檢測能力。隨著AH7500水氫機產業化的加速推進,水氫機不僅僅應用在汽車行業上,可廣泛應用於飛機、輪船、基站、農莊、住宅等需要動力電源的場景,市場前景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